陳玉芬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著創(chuàng)新教育縷縷陽光,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新的課程,新的標準,就需要用新的教學模式來支撐。新課程倡導的三大理念是:關注學生發(fā)展、強調教師成長、重視以學定教。在教學實踐中,我邊思考邊嘗試邊成長。
一、實施“1+1”(即自主課+展示課)教學模式,以求解放學生,發(fā)展學生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課堂是對話、溝通、交流、合作、探究、展示的平臺。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所以要充分解放學生,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讓學生明白這到底是誰的課堂,該由誰做主。我常問學生:你能為這節(jié)課帶來什么,你又從這節(jié)課收獲了什么?
人的思想是萬物之因,播種一種觀念就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F(xiàn)在我的學生就形成了一種搶著發(fā)言,爭著展示的習慣,搶到不可開交的時候還得通過石頭剪子布來一決勝負,展示機會最終歸勝利者。他們總是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走進課堂,既為展示而學習,又在展示中學習,互為因果,互為動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分工有協(xié)作,挖掘了個體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讓學生體會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二、挑戰(zhàn)自我,注重成長
課改,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以前教師是主體,怎么備課就怎么上課,問題都是預設的,過程也是預設的,所以一切都在老師的掌控之中,而現(xiàn)在學生是主體,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討論探究的過程又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都不得而知,所以課堂上教師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這就更要求教師多學習多專研,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盡可能地開發(fā)本人的潛力,注重自身成長。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開放的教學情景,越能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很多時候我都故意不那么充分的備課,一方面,想盡可能地和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傾聽展示的同學,看他們能否通過展示讓原本對該知識點不太清楚的同學有茅塞頓開之感;另一方面,以便于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思考,一起討論,真正和學生融為一體,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體驗,真正實現(xiàn)教學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同感受或者說享受同學們的智慧以及他們帶來的驚喜。
三、以學定教,力求課堂高效
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廚師的高明,就在于善于烹制一道道色彩紛呈,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讓食客們大快朵頤。高效的課堂又何嘗不是呢?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應該根據(jù)學情、教材內容、形勢,設計出一堂堂精彩紛呈的課型。恰當運用多媒體。多媒體給課堂注入了新穎、直觀、形象的新元素,拓寬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添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并用的教學手段。文字表述的內容我?guī)缀醪挥没脽羝?,一般是在課堂的某一階段,利用動畫、視頻等,將抽象的靠語言難以理解明白的問題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清楚,達到了低耗高效。教師還要適時地調控課堂,以便消除學生疲勞,確保學生全身心的地投入到課堂中來。
四、注重課堂評價,達到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
我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努力去關心和關注每一位學生,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師生共評,被評價者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使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不斷完善、改進與提高,從而達到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使師生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贏,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我對學生沒有隔閡,沒有偏愛,那份愛真的是溢于言表的。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他們在展示的時候,我手里始終拿著筆,隨時記下他們的閃光點,并在展示完畢后及時給予恰當、中肯、實事求是的贊美,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里,人格得到尊重和承認,才會積極愉快地投入學習。
五、勇于反思、善于反思
美國心里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他認為教師只有通過反思,經(jīng)驗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教師的教學水準才能上升,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chǎn)生影響。反思可以分析教學中的不足,可以記錄教學中的困惑。反思可以使存在的問題得到改進,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探究,積累的經(jīng)驗升華為理論。反思無論對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還是對教學效果的提高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一次在上《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這節(jié)時,我開頭以打手背游戲導入,最后以一個典型的練習題結課,雖然整體也達到了鞏固知識,遷移應用的目的,但總覺得不是那么完美。課下我對本節(jié)課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進行了諸多的反思。在后來的教學中我試著讓學生們編一個三兩分鐘的小話劇來模擬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把整節(jié)內容融匯在一起。沒想到學生們熱情那么高漲,演的那么貼切得體,引起了全班共鳴,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同學們對此部分知識記憶極其深刻。
提倡教師在專業(yè)實踐中反思、培養(yǎng)反思意識和能力,以養(yǎng)成自身的教學智慧,是當今教師教育的一個主流觀點。反思本身就該屬于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們應該把反思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善于反思的教師注定是一位不斷向著大師靠攏的教師!
課改本身是慢的藝術,如果急于求成,一定欲速不達。我們要穩(wěn)步推進,做好長期作戰(zhàn)的準備。漫漫課改路,才上新征途。這條路充滿了艱辛和曲折,同時也充滿了挑戰(zhàn)和刺激。我們教師要用心用腦用時間去悟,用一生的精力去悟,去準備。讓我們與課改一起成長,愿我們的課堂呈現(xiàn)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xiàn),成為不由自主從心靈深處淌出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