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昭昭 謝丹
摘 要:隨著我國國家實力的增強,我國的軟實力也在不斷提升。近幾年,我國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一些歷史文化景點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同時,一些旅游城市也逐步國際化,城市形象不斷提升。要想讓外國人了解美麗的中國,了解中國的大好河山,必須做好旅游文本的翻譯。筆者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以及相應的具體解決方案進行分析,總結(jié)出旅游類文本漢譯英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旅游類文本;目的論;翻譯策略
一、任務描述
1任務背景
國家軟實力對于一個國家越來越重要,國家也更加重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一些國際化的旅游城市,要想讓外國友人更好地了解這座城市,吸引更多國際游客,就必須做好旅游翻譯。廣東作為一座旅游城市,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本文是在目的論指導下關于廣東的宣傳介紹,包括旅游景點介紹。通過本論文,希望能為其他旅游城市的翻譯提供一些經(jīng)驗策略。
2任務描述
“目的論”要遵循一系列的法則,如“目的法則”、“語內(nèi)連貫法則”、“語際連貫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于首位,即譯文取決于翻譯目的?!澳康姆▌t”突破了只注重原文和譯文的一味對等,而是在分析原文的基礎上,在注重譯文和原文對等的基礎上,更加追求譯文的交際目的,從而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手段和翻譯策略、翻譯方法,以求達到譯文預期目的;“語內(nèi)連貫法則”是指譯文必須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必須能讓譯入語讀者理解,并能順應目的語文化及其交際環(huán)境;“語際連貫法則”是指譯文和原文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對等,應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即譯文要最大限度地忠實于原文,不能隨意更改扭曲原文內(nèi)容,其忠實程度則取決于譯者對原文的理解程度及譯文的目的。
二、翻譯過程描述
1 實施過程
在翻譯前,反復閱讀這篇文章,理解原文含義,把握原作者的寫作風格。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利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查閱生僻詞匯和文化負載詞。閱讀一些關于目的論的論文,體會目的論在翻譯實踐中的指導作用,結(jié)合自己的文本,尋找對應的翻譯策略。
在翻譯初步完成后,對照原文進行仔細校對,查看是否有漏譯或者錯譯。
2難點
“廣東印象”這篇文章是地道的中文旅游文本的表達,需要解決以下三個難點:
(1)中文這類宣傳類的文本都較多的而涉及一些四字格的翻譯,如何處理這些成語是一個難點。
(2)原文有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表達要查閱相關工具書。
(3)原文中一些表達是在一定的語境之下的,不能只根據(jù)字面意思翻譯。
3解決方案
針對這些難點,筆者采取如下的解決方案:
(1)查閱《辭?!贰ⅰ稘h英大詞典》《英漢大辭典》等必備工具書,對生僻單詞進行注音,注釋,找出對應翻譯,若無對應翻譯,則根據(jù)英文文含義進行釋譯和意譯;
(2)查找相關資料,查閱平行文本,參考一些特定的表達,參考英語的地道表達。
(3)對于原文一些中國特有的表達,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找到英文中的對應表達。
三、案例分析
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涉及宣傳旅游類文章的翻譯,能夠促進各國的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譯者以目的論為指導,遵循“目的法則”,“語內(nèi)連貫法則”和“語際連貫法則”,從原文本中提取符合譯文交際功能的信息,把譯文的目的置于首要位置進行翻譯。
1四字成語的翻譯
例1.廣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三山五岳各具特色。
筆者譯:Guangdong Province enjoys a most favorabl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boasts various kinds of mountains with their typical features.
分析:本句中的“得天獨厚”“三山五岳”為四字格,這種四字格在我國旅游景點中屢見不鮮,是漢語描述性問題常見的修辭手法,這種描寫給翻譯帶來了困難。不能根據(jù)字面意義翻譯,筆者根據(jù)四字格的意思將其翻譯為了“favorable geographical location”和“ various kinds of mountains ”這樣也傳達了源語的意思,同時考慮了讀者的感受和期待。這符合目的論中的“目的法則”,讓譯入語的讀者理解,達到了交際的目的。
.2景點名稱的翻譯
例1.當我們翻開中國近代史,可以看到無數(shù)革命志士來自廣東,從孫中山先生開始,他們接受了先進的思想熏陶,并在家鄉(xiāng)傳播和發(fā)起革命,廣州起義、黃埔軍校……讓星星之火點亮了中國大地。
筆者譯:A Browse throughout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ill reveal that countless numbers of revolutionaries were from Guangdong Province.Beginning from Sun Yat-sen,all the revolutionaries,being edified by advanced ideologies,spread revolutionary thoughts and launched revolutions.Guangzhou Uprising,Whampoa Military Academy…h(huán)ave kindled the fire of revolutions throughout China.
分析:中國的這種呼喚型文本會有一些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翻譯成英文就要解釋出原文的意思。原文中“翻開了...”“星星之火...”筆者翻譯為了“A browse throughout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ave kindled the fire of revolutions throughout China.”。
3一些涉及中國文化詞匯的翻譯
例1.濃郁的鄉(xiāng)土文化如旦家歌、沙田歌、越劇等;
筆者譯:The culture with a strong local flavor is best manifested by Danjia Songs,Shatian Songs and the Yue(Cantonese)Opera.
分析:這些涉及到中國文化的詞匯筆者直接采取了音譯的翻譯策略,這樣保留了原文的色彩,有利于傳播中華文化,這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符合“目的論”的“語際交際原則”。
結(jié)論
原文文本是一些地道的中文表達,讀起來也并沒有那么輕松,翻譯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筆者認識到,進行翻譯,首先要通讀原文,理解原文。筆者以目的論為指導,遵循“目的法則”、“語內(nèi)連貫法則”和“語際連貫法則”,選取適當?shù)姆g策略進行翻譯。此次翻譯“廣東印象”這篇文章筆者受益良多,也對這種呼喚性文本的翻譯有了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卞建華.2008.傳承與超越: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張美芳.2005.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金惠康.2006.跨文化旅游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