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申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式各樣的傳播媒介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業(yè)界,眾多的科技工作者將2016年稱之為虛擬現實技術元年,虛擬現實技術開始逐步的被實踐成功,進行了多方面的運用,這幾乎成為新聞從業(yè)人員和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的口頭禪。人們常常對虛擬現實技術產生質疑,不知道虛擬技術到底是什么。其被人稱之為一種計算機生成的交互技術,也稱之是娛樂游戲工具。但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fā),虛擬現實技術在根本上其實是一種新型的傳播技術,基于這種新型的傳播媒介,人類打開了通往傳播世界的另一扇大門——沉浸式傳播。文章主要結合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分析,對其在新聞傳播產業(yè)的應用進行了研究,發(fā)現虛擬現實技術對媒介和信息傳播方式進行了改變。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新聞傳媒;改變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18)08-104-02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18.08.042
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究開始成為了科學事業(yè)工作者的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歷經數年的研究,虛擬現實技術終于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過去的兩年中,虛擬現實技術先后被運用于醫(yī)學、娛樂、航天、工業(yè)等多個領域。在其中,對于傳播領域的改變也是非常重要的。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改進,對新聞傳播媒介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下面,筆者就對虛擬現實技術的的含義極其對新聞傳播的改變進行論述。
1.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也稱靈境技術或人工環(huán)境。虛擬技術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70年代中期。1965年計算機圖形醫(yī)學的奠基者Ivan Sutherland 發(fā)表的論文中提到了一種全新的圖形顯示技術,這種技術和傳統的技術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其在論文中說道:觀察者直接參與到計算機所模擬的環(huán)境中,而不是傳統的——從窗外看世界(即通過屏幕來進行觀察)。所謂虛擬現實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產生一個人工的三維虛擬場景術。具體來說,就是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利用傳感技術等多種學科智能技術融合的結果。通過計算機三維場景的建立,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把人帶入虛擬的世界,使參與者完全沉浸于計算機所模擬的三維世界中去。虛擬現實技術基于計算機網絡和三維圖形等先進信息技術軟件,利用這些技術不斷地進行自身的發(fā)展。在這個“世界中”視覺和聽覺效果以及人類的思維都可以靠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它升華了人類的邏輯思維,成為一種新型的傳播技術。
人類的傳播是有兩個主要的途徑:第一個傳播途徑是人面對面地現實傳播;第二個傳播途徑是利用傳播技術的虛擬傳播。從傳播歷史來看,人類的傳播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場景中出現和進行的;而從傳播的媒介角度來看,虛擬現實基本上是由圖、文、聲、像等眾多現有的媒介形態(tài)構成的,因此,虛擬現實具有多種媒介的諸多特征,例如擁有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傳播能力,以及超過現有階段媒介特征的覆蓋受眾所有感覺系統的體驗性。它可讓群眾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體驗新聞所述,最大限度地提供視聽觸的感知。通過對傳播學進行多個角度的分析得出,虛擬現實的發(fā)展與信息傳播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同時VR技術也不再是一項孤立的傳播技術的發(fā)展,而是多種傳播技術融合發(fā)展的綜合表現。
目前來看,全球眾多的科技公司都在進行虛擬顯示技術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資本,同時大量引進相關專業(yè)的人才,這使得VR技術的軟件和硬件方面都得到了極為快速的發(fā)展。同時,虛擬現實技術對眾多產業(yè)如新聞傳播領域等,小到技術革新,大至產業(yè)格局,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2.虛擬技術對新聞傳播媒介的改變
由于人類是一種群體性的動物,時常會進行個體之間的交流,這也間接地促進著媒介的產生,這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交流工具,成為人類最初的愿望之一。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fā)展,使人類不再滿足于直接的口耳相傳,于是人類便發(fā)明了文字、圖畫等簡單的媒介傳播技術。直到19世紀30年代末,人們發(fā)明了攝影術,人們可以利用相機將自己的生活記錄在照片上。[1]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各項科學事業(yè)的不斷進步,電影、電視、計算機等現代化的媒介相繼出現,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知道在世界任何角落的事,并與周邊及不同空間的人群進行同時的交流和討論。但眾多傳播媒介的出現并沒有混淆我們的視聽,通過仔細研究,我們發(fā)現雖然傳播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但其表現形式依舊處于文字、圖片以及視頻階段。當虛擬現實技術出現時,人們所認知的一切似乎都發(fā)生了改變,現代科技采用一種全新且全面的方式,帶動了人們的感官,使我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下完全投入虛擬環(huán)境,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身臨其境,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感受現場。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360度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對其情景進行充分了解。這對于新聞傳媒來說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很好地將新聞傳媒的不足進行了彌補,這種多感知度的沉浸式傳播把新聞傳媒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面對面?zhèn)鞑プ鳛樽畛R姷膫鞑ブ唬兄芏鄡?yōu)點,例如,其不會受到信道中噪音的干擾,有著非常高的傳播效率,可以及時進行充分交流,能夠對信息進行及時的反饋。但這樣的傳播方式也存在著弊端:傳播范圍小,有著非常強的時空限制性,相比于其他傳播方式,傳播速度更慢,難以大范圍進行信息的傳播。[2]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產生,出現了新的傳播模式——沉浸式傳播,這種模式既保留了受傳雙方面對面?zhèn)鞑サ膬?yōu)勢,又解決了面對面?zhèn)鞑ナ軙r間空間限制的弊端。媒介技術的進步以及科技產品的高速發(fā)展推動了沉浸式傳播的發(fā)展。在大數據廣泛應用的基礎上,虛擬現實技術使個體能夠同時存在于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中,社會生活環(huán)境和媒介逐漸融為一體,構成沉浸式傳播的基礎環(huán)境。沉浸式傳播最主要的特征是人與媒介的深度融合。通過“親身參與,置身其中”的體驗,進行多向度的交流互動,從信息或活動中獲得歸屬感、參與感、認同感和美感。有很多專家認為,虛擬現實系統是人類傳播交流活動歷史進程中的必然結果,由于它的優(yōu)越性,其他媒介無法與之相比擬。虛擬現實系統所創(chuàng)造的全新的傳播交流方式——沉浸式傳播,正在逐漸延伸到現實社會的各個層面,以一種令人驚奇的方式影響著人類幾十萬年以來積淀的生存經驗和目前固有的生存方式[3]。
3.對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
VR的產生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傳收模式,還對傳收雙方的地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過去受眾一直是以第三人稱的角色接收信息;而現在則是以第一方,即當事人的身份去感受信息。VR的傳播模式效仿“香農—韋弗”傳播模式,信息源在通過信息傳播途徑傳播到信息接收者的過程中,信息必定會受到噪音的影響,VR的作用便是減少這個影響。VR通過計算機智能技術,實現了情景再現,讓受眾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進行感知,了解真實情況。VR技術突破了現實的束縛,改變了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缺少現場感的現狀。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雖然現場的記者和幕后的工作人員,他們的社會背景、社會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但社會屬性是相同的。正因為如此,在進行判斷時,即使他們再客觀公正,由于受到人性的制約,也難免會把個人的主觀因素帶到新聞報道中。但是有了VR技術,真實的情景得以重現,受眾能夠在虛擬的現場中產生一種新的體驗,重新得到自己的獨特見解,不再受記者的報道以及記者說話的語調的影響,得到最真實的新聞資料。新聞報道利用VR技術,實現了場景的再現,增加了新聞的真實性。同時,在VR模式中,減弱了新聞媒體作為傳播者的“把關人”的作用,話語權轉移到了受眾身上,因為每一個受眾都目擊的了現場的經過,是新聞最有力的參與者,他們將根據自己的現場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斷。[4]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虛擬現實技術必定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改變。本文主要就虛擬現實技術對新聞傳播的改變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對其改變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
參考文獻
[1]張文婧.美國黑幕揭發(fā)運動中大眾傳媒對社會安全政策制定的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
[2]葉駿強.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對新聞傳媒的改變[J].中國報業(yè),2017(17):74-75.
[3]殷笑凡.新媒體時代我國青年群體微信傳播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4]龐志龍.文化認同:臺灣媽祖文化傳播與“兩岸”關系互動研究[D].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