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青
摘 要:學生作文個性化是語文作文教學中追求的目的之一,教師力圖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自主創(chuàng)新地寫出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達到個性化寫作的目的?;诖?,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和大量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個性化作文;感悟生活;閱讀習慣
中學生寫作決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操作過程,不能只靠教師的傳授,當然也不能只憑其天資,而最主要的是學生個體生命在客觀外界促發(fā)及教師的培養(yǎng)催育之下,與其內心精神世界產(chǎn)生碰撞發(fā)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寫作沖動,所以,寫作的本質只能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精神活動,是學生展露心靈、發(fā)揚個性的精神活動。
一、讓學生勤觀察、多體味社會生活
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睉撜f,知識經(jīng)濟的今天,社會生活呈現(xiàn)空前的多元化,觀察生活、體味生活將會獲得直接的經(jīng)驗,引發(fā)情感積淀,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沖動。“善觀察者,可見常人所未見;不善觀察者,人寶山空手而歸?!薄吧钪胁⒉蝗鄙倜溃皇侨鄙侔l(fā)現(xiàn)?!比欢鴮懽鬟€需要將觀察之所得進行本質的抽取,并給予合理的定位,這是在感性(寫作沖動)驅使下的理性思考。深入思考生活,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上,對生活間接、概括的認識。說它是間接的認識,是說它是人通過某種事物作為媒介來反映客觀事物;說它是概括的認識,是說它反映的不是個別事物的個別特征,而是反映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寫作就是要把從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下來的感受,通過深入思考,上升為理性認識,使文章閃耀出思辯的光輝。思維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素質,因為思維只有在永葆彈性的情況下,才有創(chuàng)新能力。而保持思維彈性最基本的訓練就是能夠使學生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思考生活的方法。
我們用心感受到的東西,往往是個別的、彼此分離的,所謂由此及彼,就是以這些已感知的事物為基礎,通過對其外部事物作廣泛的聯(lián)想,在比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質意義,這講的是思考的聯(lián)想性。一般說來,“此”一類事物是比較實在的、具體的,而“彼”一類事物則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因此,“由此及彼”一般是由實到虛,由具體到抽象,由平常事物聯(lián)想出不平常的道理。其實語文教材中這類的例子很多:魯迅的《燈下漫筆》從銀票的變遷推及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朱自清從“月色下的河塘”而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的事兒;《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從認識到妻、妾、客的“私、畏、求”而推想到齊王也會有受蒙蔽的情況,由于范圍更大,人更多,所以受蒙蔽程度會比他自己更厲害。允許各種合理的聯(lián)想存在,作文的個性才能顯現(xiàn)出來。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個性思考
寫作并不直接依賴生活,而是依賴于作者從生活中獲得的特殊感受。但除此之外,還需要冷靜的思考。凡有寫作經(jīng)驗的人都不難體會到,寫作的大部分時間不是處于感情支配下而是處于理性支配下,不是馳騁想象而是冥思苦索。所以,寫作指導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在“多思”的過程中學會“深思”,并且在“深思”中掌握一些思想方法,做到“善思”。
1、多思:有些作文認識之所以一般化、不新穎,原因就是大家都那么看,都那么想,都那么寫。然而事物往往是多側面存在的,“橫看成嶺側成峰”,所以引導學生“多思”,就是要多從各個側面、各個角度展開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思考,就可以避免認識雷同的通病。寫作本來就是創(chuàng)新。如何去創(chuàng)這個“新”呢?無非就是對人們習慣的看法作適度的偏移。大家都從這個側面看,你只要稍稍偏一點方向就可能有了新的看法。對宋代楊萬里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一般人只看到“平凡的景物中充滿了生機”。但有一位作者勻5從別的角度看出了無窮的韻味:“從荷葉角度看,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余韻;從蜻蜓角度看,又有求新求美、反應敏銳、如饑似渴的內涵?!绷钊烁械绞中缕妗?/p>
2、深思:如果想寫出認識深刻的文章來,就要能“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重要的就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才能從普通的事物中洞見其本質意義。如對《荷塘月色》主題的思考,最常見的是在政治層面上的理解:“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庇钟凶髡邚闹熳郧灞救说膶用嫔钏几F究以“表達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智者的孤獨情緒,是因自己高出于蕓蕓眾生之上而不被人理解而產(chǎn)生的知音難覓的喟嘆和哀愁,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活力的憧憬?!倍鼇碛钟凶髡邚纳鐣睦韺W的層面作了更深的開掘,認為朱自清的“不寧靜”是“角色沖突和角色適應導致的心理緊張和茫然”,是來自于人的“個性”與“社會性”這一不可避免的矛盾。初學寫作的學生,往往淺“思”輒止,不愿下功夫深思,所以就不可能寫出獨到的見解來。
3、善思:善思是需要掌握一些思考方法的。如何思考呢?香港的李天命博士指出,思考方法約略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涉及批判思考,即判斷是非對錯的思考;另一類涉及創(chuàng)意思考,即提出新意念的時候所進行的思考。批判思考是基本的,創(chuàng)意思考是次一步的事。善思首要掌握的是基本思考方法,即“批判思考”的方法。其方法的關鍵要點,最重要的莫過于懂得恰當提出“是什么意思”和“有什么根據(jù)”這兩個問題。要判別一個言論,一個生活現(xiàn)象的是非對錯,首先必須知道那言論、那現(xiàn)象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弄清有什么根據(jù)。養(yǎng)成問這兩個問題的思維習慣,也就是培養(yǎng)起一種“批判思考的警覺性”,這可以說是學習基本思考方法的最重要的關鍵。
從某種程度上說,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張揚個性的現(xiàn)代人是指導學生個性化寫作的前提,這是一項人文工程,既要遵從規(guī)律,又要有耐心、恒心,使我們的學生能順乎天性的成長,進而寫出順乎天性的文章來。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紅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