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輝
摘要: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更是學生自身學習發(fā)展所必須的品格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完成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并探究語文的學習規(guī)律,理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養(yǎng)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滲透解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257-01
閱讀是學生與教師、教材及編著者之間不斷進行思想碰撞與心靈交流的過程,特別是高中語文課程,在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受到優(yōu)秀文化熏陶的同時建立起熱愛祖國,為人類事業(yè)的發(fā)展而獻身的偉大精神品格。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其在語文學習中對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引導其學會正確的閱讀方式,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思維拓展,有意識地去獲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本文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解析進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討,以期對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所幫助。
1.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教學的內容一直以來都沒有什么改變,其內容主要由解詞解句,分段講解,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以及處理習題等幾方面組成,其教育方式太過于程序化,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逐漸在教學過程中接受了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似乎已經成為了授課模板。但是這種教育方式有個很大的不足之處就是其只注重教師講課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嚴重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只是對問題等進行機械化地思考與回答,從而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與推進,教育界正在努力對當前的教育形式進行改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填鴨式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情趣。
閱讀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及文化等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能夠使學生在文字中培養(yǎng)其素質的過程,而從目前的閱讀研究理論方.面來講,閱讀是能夠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快速積累知識的過程。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教學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將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通過閱讀文本對其進行深層分析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了詞句、段落、主題、思想、藝術等方面的解讀。而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以下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來講是很重要的。
2.1 思維的轉變
學生在進行閱讀練習時,首先要做到思維轉變。每一篇單獨的閱讀文本都是一個語境單元,其在具體的語境中都會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這正是學生整體上理解閱讀文本的思維過程,超越具體問題層面,在語境中先要知道語境想要表達什么,然后再看其是如何表達的?最后再弄明白表達的特色?這是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完成整個完整的思維過程,突破為了做題而做題的局限,從而有利于學生提升其閱讀能力。
2.2 閱讀的廣度
高中語文閱讀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從古至今,在這浩如煙渺的巨大知識體系中,教師也不能對所有的閱讀文本進行詳盡的歸類,這時就需要通過示范性的閱讀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要對閱讀文本有一定的駕馭能力,能夠引領學生把握文本的分析思路,使學生能夠把生活的廣度與體驗的寬度相結合,從而真正做好閱讀文本分析的準備工作。
2.3 時代文化的正確引導
隨著信息與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這個時代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高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依賴于網絡信息,甚至有的學生會有網癮,在這種狀況下就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一味地禁止學生上網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展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互聯網信息對于學習的輔助作用。
2.4 地域文化的了解
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文本中,有很多是地域性內容,對于能夠體現出學生生源地的閱讀內容,教師要進行示范性的講解,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最顯著的要求就是要求學生愛家鄉(xiāng)。學生只有愛家鄉(xiāng),才會愛社會,愛國家。高中生由于本身生活閱歷所限,絕大多數都于家鄉(xiāng)的高中就讀,對“家”的概念不強,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家鄉(xiāng)的變化過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時,往往采用閱讀意會的說教型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家的變化,了解地域文化的變化,從而生發(fā)出“愛”,并激發(fā)了其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及對國家的愛。邏輯的推理延續(xù)是靠感情的認同的,這正是語文閱讀本身的優(yōu)勢。
2.5 學校特色文化建設
在高中時期,校園文化建設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校園文化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與感受到的,因此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與高中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對學生的培養(yǎng)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比如說校園可以建設讀書展示墻、有閱讀之星、校園報刊等,這些展示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學生的虛榮心和上進心是一致的,學生普遍希望被認可、被崇拜,所以,學生一定會找到一個方式來表現自己。這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將閱讀教學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給與學生一定規(guī)范化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得到全面提升。
3.結語
綜上所述,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在教學中跳出傳統(tǒng)的題海戰(zhàn)術,更加注重在平時的文本解讀與閱讀訓練中增加文本意蘊的領會環(huán)節(jié),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本語境的深層表達。從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且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貢如云,馮為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5):52-54.
[2]萬永翔.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7(16):23-25.
[3]王雅萍,王玉輝.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