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勝男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酸甜苦辣交織,瑣碎繁雜交織的工作,我2011年很榮幸的加入到教師隊伍,一到學校就是班主任,一當就是8年,我到學校來接的第一個班是前一任班主任老師留給我的班,心中壓力很大,我是新班主任沒有經驗,我擔心管不好學生,我害怕學生拿我和他們以前的班主任老師比,我怕輸掉我在他們心里的地位。孩子來到學校,他們心里明白的很,班主任老師是他們可以寄托心靈的港灣,班主任會給予他們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上最大的幫助。只有我走進他們的心里,我跟他們心連心,我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們的心靈才會安穩(wěn)的依靠在我這里,在我的8年班主任工作中,我也沒有做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我從一些小事做起,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在此基礎上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冬天我親自燒過熱水給我班里最臟的孩子洗過手,給他裂口的小手擦過油,學校食堂沒建設好的時候給沒吃飯的孩子送上熱乎乎的馕、給生病的孩子沖過藥、陪孩子們一起過冬至包餃子體會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氣息、我會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把照片發(fā)入家長QQ群說幾句鼓勵孩子的話,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可以干很多的事情,只要我們愿意放手,孩子會做的更好,會慢慢成為最好的自己,孩子得到老師的肯定心里定會美滋滋的……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fā)展、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結合我8年的班主任教學工作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談點自己的看法:
1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是小學班主任工作的起點
在班級的管理中,我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學生在班級中是客體,該有自身獨特的地方,無論思想還是行事的方式方法,我希望我班的學生都是獨特的,而不是復制品。我主動打入學生群中,和他們一起進行陽光大課間活動、陽光體育活動,課間的孩子和課堂上的完全不一樣,融入他們的活動中我能看到孩子的另一面,別看他們那一張張小臉,可是寫滿了他們內心的秘密,融入他們能分享好多好多他們歡樂、他們的惆悵、還有他們的美食,我從不拒絕孩子們滿心歡喜的來和我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即使臟兮兮的小手送入我口中他們的食物,我也是很高興的品嘗著,這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他們希望老師知道他們是會分享的孩子。融入他們更能深刻的體會到個別孩子由于自身條件弱一點,難以融入到其他同學的群體中,而班主任若是跟孩子們一起玩耍這種情況就會得到大大改善,被孤立的孩子也會跟隨老師一起加入這個群體,慢慢的孩子的心里壓力,自我自卑感也會得到改善,這樣的會孩子慢慢走出自己劃定的陰影,從而性格開朗起來,這時候這樣的學生在做事情的時候老師多加鼓勵、表揚、多給一些關注,讓他心理變得強大起來,自信起來,敢于做人了,敢于做自己的了,心理陽光了,再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強化學生班級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做最好的自己,我融入他們,用我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孩子,班主任的個人榜樣,乃是使少年心靈開拓結果的陽光。
2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家訪是必不可少的
家是棲息的港灣,家是孩子們最能放松身心的地方,我的8年班主任工作中我進行了8年家訪,每學期寒暑假做到必須去每位學生家中進行家訪,家訪做到全覆蓋。家訪工作中我可以看到我的學生生活在什么樣的家庭,我能看到家長給了孩子怎樣的家庭教育,這對我的的班主任工作提供的前提保障,家長多陪伴的孩子明顯自信的多有話語權,在家中常被父母呼來喚去的孩子缺乏主見人云亦云,家長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主觀形成,家訪后我知道每位學生在家中受到的家庭教育,我就會對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一套屬于他們各自的成長培養(yǎng)方法。我在班級的管理中讓學生自主管理,學生自己把握好自我為人處事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辦一切,在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的同時,學生留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設想,使學生主動、獨立地發(fā)展,讓學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給學生一個實踐的舞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養(yǎng)成獨立思考、樂于求新、求異的精神,逐步提高自我的創(chuàng)造潛力,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強自身修養(yǎng)是必須去滲透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漫長而艱辛的,我走過8年的教學歷程,深深地體味到其中的甘甜與快樂,但我覺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學生們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性格思想變化轉型的過程,活潑喜動、好表現是他們的天性。我在班主任教學過程中,總會接觸到這些形式各異,性格多樣的學生,即便是偶爾犯一些小毛病、小錯誤,也屬正常的發(fā)展。而在學生們的成長過程中,又常常出現的問題反復性,我們對此要有思想準備,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要時刻關注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做好引導,教育的過程并非像擰水龍頭那樣一蹴而就,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循環(huán)反復中成長。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人格,并善于進行“心理移位”,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心理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對班主任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逐步成長。
(作者單位:新疆喀什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