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雨花
摘要:新課程標準倡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但是學生的自覺體驗和主動思考難免有膚淺疏漏之處,這就需要教師的規(guī)范和引導,而追問正是不可或缺的調(diào)控手段,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指導策略。教師恰當?shù)淖穯柺翘岣哒n堂效率、拓展課堂空間的基本途徑。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從意義、運用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對小學英語課堂追問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追問;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7-057-2
所謂追問,是指教師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對某一內(nèi)容或某一問題,在一問之后的再次或多次提問。采用“追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思考一:追問的意義在哪里?
對于課堂追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我覺得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激發(fā)學生興趣
現(xiàn)在盡管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漸漸地應(yīng)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但是部分英語教師仍然沒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樣一來,不但沒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反而像完成任務(wù),造成很多興趣不大的學生沒有往下學的動力。如果能夠有效地運用追問方式,一步一步地引起他們的興趣,相信效果是非常好的。
2.開拓學生的思維
小學生本來就處于想象力非常豐富的時期,所以這個時候應(yīng)該很好地引導他們?nèi)ニ伎紗栴}。假設(shè)老師能夠很好地以提問的方式帶動學生去主動思考,便能夠很好地啟迪他們的發(fā)散思維,使得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去。
3.加強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就應(yīng)注意師生的溝通。追問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許多學生害羞,但他們內(nèi)心其實很想表達,如果教師能體會這點的話,將能夠很好地引導這些學生,同時也可以帶動整個教學氣氛,達到教與學的良好互動。
思考二:在何時何處追問?
追問有著兩個主要的外在特征:一是緊接前一次提問實施的,二是隨機的,臨時的。何時追問,何處追問,需要教師慎重對待。
1.在導入時追問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之有法方能導之有效,因此,導入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的好環(huán)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guān)鍵。其中,提問式導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提問導入中有針對性地追問,往往會使新知的導入水到渠成。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譯林小學英語》三下Unit 7 On the farm時是這樣導入對話內(nèi)容的:
T: Boys and girls, heres a picture. Look, what is it?
Ss: Its a farm.
T: Yes, today well learn a new unit—On the farm! Look at this title,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it?
S1: Whos on the farm?
T: Yes! Who are they?
S2: Whats on the farm?
T: Yes, whats on the farm? Can you guess?
Ss: Theyre cows, pigs, ducks, apples, pears, oranges...
T: Good try! But whats on the farm in fact? Lets listen!
正是教師一步步逐層深入地追問,引起了學生對文本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誘發(fā)了學生自己主動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使得文本的導入水到渠成。
2.在錯誤處追問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錯誤在所難免。在學生出現(xiàn)表達錯誤時,教師如能在錯誤處進行暗示性地追問,會巧妙地糾正學生的錯誤。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T: Hi, S1. What does your mother usually do on Sundays?
S1: She usually read some books on Sundays.
T: Oh, I see. She usually reads newspapers at home. Right? (教師強調(diào)reads的語氣)
S1: No, she usually reads magazines at home.
T: What about your father?
S1: He usually plays table tennis with me.
T: Sounds good! What a happy family!
這位學生之所以在以下的回答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動詞形式的錯誤表達,是因為教師利用追問形成針對學生的錯誤表達進行了恰到好處地暗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及時而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糾正錯誤,又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積極性,實現(xiàn)了在錯誤處追問的價值。
3.在空白處追問
新課程倡導生成性理念,呼喚生成的課堂。但預(yù)設(shè)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諧共生。因此,課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誘發(fā)的。教師要借助教學文本,把握契機,在文本的空白處適時追問,引領(lǐng)學生發(fā)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價值。例如,在教學《譯林小學英語》五上Unit3 Our family friends (Cartoon time)時,一位教師在課將結(jié)束前與學生進行了如下對話:
T: The crab hurts Sams finger. Is the crab deliberate?
Ss: No.
T: Why does he do that? May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