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星
2017年,筆者作為“卓越工程第一階段初中校長高級研修項目”培訓學員之一,有幸在上海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的王占魁副教授的報告,題為《當代教師的現(xiàn)場學習力》。
王教授看似漫不經心地聊著自己的成長故事,卻吊足了我們的胃口,讓在場的學員們無不心隨其動,時不時也全場歡笑。他用不同尋常的思維和解決思路,抽絲剝繭,把老師與學生之間、教和學之間的關系詮釋的地生動形象。
王教授說:針對一個具體的教育現(xiàn)場,當我們說“關注學生”時,它首先指向的不是通常備受關注的學生的成績,而往往更多地指向了人們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學生情感體驗的關心和對學生道德生活的關懷……也只有這種置身性的參與,我們才能在評價的時候把我們的責任融入其中,進而從一個“旁觀者”轉變成一個“實踐者”。
這讓我回想起我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帶隊參加全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在男子400米預決算中,我校選手楊楠被分在了1道,他看著其他跑道的7名參賽選手,非常緊張,對我說:“唐老師,他們怎么都在我前面起跑呢?”面對第一次走出大山、從未跑過400米環(huán)形跑道的他,我說:“孩子,沒事,抽簽決定的,他們要跑兩圈,而你只需要跑上一圈,加油,你能行的,冠軍一定屬于你!”發(fā)令槍響起,楊楠像離弦的箭,飛一般地一口氣跑完全程,最終獲得了男子400米的第一名。作為體育教師,我深知這是體育教學中心理暗示的作用。
這告訴我們,對于教師的學習而言,比“讀書”更重要的是“讀人”——尤其是讀“教育現(xiàn)場中的人”。教師不僅要能夠從事教學實踐,而且還要能夠從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核心是“人”的問題,無論什么學科的老師眼中首先應該看到人,其次才是學科知識。只有以人為本,尊重和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才能在愉悅的互動體驗中實現(xiàn)教學雙贏、教學相長。
正如學生楊楠400米奪冠,這一意外的成功和喜悅將影響到他的一生,在他今后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有了必勝的信念和決心。而這一生動的教學實踐,也讓我有了強烈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從而在教育教學管理實踐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生命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
作為“啟明星”團隊成員,剛到位于海拔1400多米高山上的龍坪鎮(zhèn)中心學校任教時,孩子們撲面而來的純樸和善良讓人感動,但個性中存在的拘謹、不自信、不敢表達等弱點也隨之顯現(xiàn),這瞬間讓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為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學校決定將每天的班會、讀報時間留給學生,開發(fā)出“我的三分鐘”校本課程。每節(jié)課前,安排學生輪流進行臺前三分鐘展示,展示內容由學生自選:三分鐘誦讀——背誦經典名言片段;三分鐘介紹——自我推銷;三分鐘英語——誦讀英語短文;三分鐘見聞——分享身邊及國內外新聞;三分鐘故事——講述幽默笑話、成語故事;三分鐘才藝——唱歌、跳舞、樂器表演等;三分鐘評論——對班內、校內、社會上某人某事的看法觀點……通過讓學生大膽上臺展示,培養(yǎng)孩子們的膽量、口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孩子們的個性逐漸變得開朗、陽光、自信。
從體育老師到中層干部,再到校長,這一路走來,我始終把學生看在“眼中”、放在“心上”、裝在“腦海里”,靜下心來思索學生的未來,俯下身去抓好學生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保康縣馬良鎮(zhèn)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