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建強 林昌
“立正!稍息!齊步走!”“后面的同學拉好前面同學的衣服,不要松手??!”……這是培智學校運動與保健(以下簡稱“體育”)課堂或?qū)W生戶外活動課時教師口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一些語言。再接著觀察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排好隊、教師點名可能用了3分鐘,練習隊列隊形用了3分鐘,圍繞田徑場跑道排隊、慢跑、行走用了5分鐘,另外拿取活動器材、找回跑出課堂的學生、處理好學生的大小便也需要不少時間,剩下的用于進行體育技能教學、培養(yǎng)體育興趣、提高學生意志品質(zhì)的時間所剩無幾了。
“上好培智學生的室外體育課真不容易!”這是體育老師們發(fā)出的感嘆。體育課上,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障礙類型和程度的學生,應該選擇哪些教學內(nèi)容、如何確定教學標準,就是一個難題。學生可能在體育課的時候不愿跑、不愿走,甚至不想站只想坐……如此一來,體育賦予他們的真正價值難以體現(xiàn)。這其中反映的是教學內(nèi)容的單一,還是教學方法手段的問題?當普校體育課堂在追求練習密度、學生靶心率時,培智學校的體育課堂如何實現(xiàn)高效率的35分鐘教學呢?
雙腳跳 供圖 蔣建強
有一節(jié)《雙腳跳和單腳跳》的體育課,在預備活動中,主教老師帶領(lǐng)學生通過雙腳跳、單腳跳的方式玩跳格子游戲,在過程中甄別出不會跳、跳不好的學生。接下來,主教老師集中教授了雙腳跳和單腳跳的規(guī)范動作,組織了集中練習。然后,將學生分成兩組:A組,基本掌握雙腳跳、單腳跳技能的學生,在助教老師帶領(lǐng)下強化鞏固,玩拉長距離、增加高度、提升難度的跳格子游戲;B組,跳不好和不會跳的學生,在主教老師帶領(lǐng)下進行針對性強的專門教學。從30厘米左右高的方凳上往下跳、跳不斷調(diào)整高度的泡沫墊、教師鏡面示范并提供肢體協(xié)助、雙手撐著桌子體驗單腳跳……針對雙腳不同步不協(xié)調(diào)、膽量小、力量不足等各類學生學習此項目時出現(xiàn)的問題,主教老師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去嘗試,有的效果明顯,有的不行再嘗試新的辦法。
這堂課中老師好像變成了一個醫(yī)生,為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癥下藥。在這堂課里,可以看到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也可以看到教師的專業(yè)與智慧。但在絕大多數(shù)體育課堂中,大部分學生的體育技能是通過枯燥低效的嘗試與重復練習習得的,甚至是在老師呵斥下習得的,而在過程專業(yè)、師生和諧的狀態(tài)中習得的十分難得。培智學校學生學習進度慢、容量小、遺忘快、思維能力弱,“從不會到會”難度很大、過程很長。但是身為教師,歸因于學生“學不會”“學生障礙程度太重、認知理解能力太弱”是有失偏頗的。
射手 供圖 蔣建強
培智學校很多學生平衡能力弱,軀干遠端的關(guān)節(jié)部位(特別是肘、膝、腕、踝關(guān)節(jié))的活動比較笨拙,對抗肌肉負荷的能力弱,外顯的姿勢不正確。例如唐氏綜合征的學生通常身體姿勢不好,多用全腳掌走路,不太會使用腳尖,他們在上樓梯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就不得不彎下腰,手緊緊地抓住樓梯扶手,老師無論是鼓勵還是呵斥都沒辦法讓他們走快點。學生的這種運動狀態(tài)主要是因為不會使用腳尖,只會使用腳掌,如果幫助孩子將后負重的習慣改變成前負重,并且有意識地把這種練習貫穿在整個日常生活中,那效果肯定會大大提高。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以運動為媒介,幫助學生完成將來的自立,培養(yǎng)“生存能力”,這中間包括個人的基本技能掌握(如走、跑、跳、投)、與同伴的合作(如在籃球比賽、拔河比賽時),以及在各種不一樣的體育運動后感受自我,通過完成各種既定的目標來認識自己。所以根據(jù)學生的運動特點為特殊需要學生設定好目標,給予他們更多的運動體驗,方可實現(xiàn)每一個學生各自最大潛能的開發(fā)。
有效的體育運動教學是建立在師生相互信賴的基礎上的,良好信任關(guān)系的建立也是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基礎,沒有一種良好的信任關(guān)系,學生將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教師指令包括語言的音量、語調(diào)等都應以學生能理解為前提,只有學生聽懂了、看懂了語言與動作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另外,對于學生來說,真正能引起他們注意的是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需要從動作、服裝、語言等方面下功夫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動作學習和練習,走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沒法教的困境。
總之,面對學生學不會、學不好的情況,體育老師必須有專業(yè)的辦法、有智慧的嘗試,特殊教育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這里了。
偉人的塑像羅 邵(廣東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指導老師:趙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