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輝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種臨床常見病, 早飽感、噯氣、腹脹以及腹痛是患者典型的臨床特征,該病病程較長, 病情易反復發(fā)作, 患者普遍存在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等情況, 明顯降低了其生活質(zhì)量, 目前臨床對于該病主要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 治療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是臨床高度重視的內(nèi)容[1-3]。在上述研究背景下, 本文為了分析莫沙必利與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用藥方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130例FD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滿足《內(nèi)科學》[2]中對FD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滿足上述診斷標準者。②病情穩(wěn)定者。③自愿參加本次試驗者。排除標準:①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②肝、腎功能不健全者;③存在藥物過敏禁忌證者;④研究前接受過其他相關(guān)治療者;⑤合并消化道病變者;⑥合并腫瘤、喜力衰竭者;⑦存在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130例FD患者遵循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65例。試驗組女30例、男35例, 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7.26±9.26)歲;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6.28±3.11)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26 kg/m2, 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31±2.26)kg/m2。對照組女29例、男36例, 年齡25~69歲, 平均年齡(47.31±6.18)歲;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6.34±3.04)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26 kg/m2, 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35±2.14)kg/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莫沙必利片(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315, 規(guī)格:5 mg)治療, 口服, 5 mg/次,3次/d, 療程為2周。
1.2.2 試驗組 采用莫沙必利與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用藥方案治療。莫沙必利的用法用量同對照組, 馬來酸曲美布汀片(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290, 規(guī)格:0.1 g),口服, 0.1 g/次, 3次/d, 療程為2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GSRS評分 采用GSRS評定所有研究對象胃腸道癥狀, 分值越低, 胃腸道癥狀越輕。
1.3.2 臨床療效[3]顯效:噯氣、腹脹、腹痛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噯氣、腹脹、腹痛等癥狀可見顯著好轉(zhuǎn);無效:噯氣、腹脹、腹痛等癥狀變化不明顯, 甚有加重、惡化跡象??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GSRS評分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GS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GSRS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GSRS評分對比( ±s, 分)
表1 兩組GSRS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65 41.62±5.17 24.04±4.19a對照組 65 41.58±5.22 38.62±5.31 t 0.0439 17.3783 P 0.9651 0.0000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試驗組顯效28例、有效35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92%(63/65);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31例、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76.46%(51/65);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0.2632, P=0.0014<0.05)。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jié)構(gòu)的不斷變化, FD的發(fā)生率有了明顯增加的跡象, 對人體生命安全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目前臨床對于F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 普遍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胃腸道運動功能障礙、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社會心理因素等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4,5]。當前臨床治療FD主要以促胃腸道動力藥物為主, 同時予以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對癥治療。莫沙必利屬于選擇性5-HT4受體激動劑, 可提高胃腸道膽堿能中肌間神經(jīng)叢、神經(jīng)元5-HT4的興奮性, 加快釋放乙酰膽堿, 提高胃腸道運動功能, 但是單純的莫沙必利治療FD, 療效欠佳,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病情易反復發(fā)作,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往往需要聯(lián)合用藥[6,7]。
馬來酸曲美布汀屬于胃腸道運動調(diào)節(jié)藥, 對于細胞膜鉀離子可抑制其通道去極化, 增強平滑肌細胞興奮性, 通過抑制鈣離子內(nèi)流, 松弛了平滑肌, 抑制了細胞收縮, 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的功能。馬來酸曲美布汀還可以作用在平滑肌的神經(jīng)受體, 加快了平滑肌運動, 有效糾正患者胃腸道紊亂癥狀,減輕腹脹、噯氣、嘔吐、惡心等癥狀, 與莫沙必利聯(lián)合, 協(xié)同作用, 可發(fā)揮獨特的治療效果, 改善胃電節(jié)律, 協(xié)調(diào)胃收縮功能, 并且上述兩種藥物刺激性較小, 不會給機體帶來明顯的不良反應, 患者耐受性較好[8,9]。本文研究示:試驗組GS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郭亞敏[10]研究中, 研究組(莫沙必利與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莫沙必利)的77.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本文研究結(jié)果不謀而合, 證實了馬來酸曲美布汀與莫沙必利聯(lián)合在FD治療中的可行性、有效性, 值得作為FD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案, 在臨床中借鑒、參考價值較高。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樣本研究容量過小、研究時限過短等, 仍舊需要臨床進一步擴大樣本研究容量、延長研究時限, 為臨床評估莫沙必利與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在FD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提供更加科學、嚴謹?shù)膮⒖家罁?jù)。
綜上所述, FD患者采納莫沙必利與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治療, 有效改善了患者噯氣、腹脹、腹痛等癥狀, 療效顯著,臨床值得信賴并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