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琪 石升起
摘要: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成人版(85道題)對206名年齡在17-23歲之間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揭示了調查結果。
關鍵詞:留守;高職生;人格;艾森克人格問卷
根據公益組織“上學路上”發(fā)布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7)》統(tǒng)計數(shù)據推斷,我國處于留守狀態(tài)的學生約有2300萬人,由于父母長期和自己分離,在調查樣本中有高達11.4%的孩子聲稱自己父母在月內離世,這遠高于中國7‰的年平均死亡率,也就是說有近262萬的農村留守兒童是帶著怨恨和冷漠的心理生活著[1]。由于兒童早期的經歷對其成年后的人格特征等有著重要的影響,且早期的人格特點也與以后各年齡段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因此,準確了解有留守經歷高職生的人格狀況,不僅有利于對他們健康人格的培育,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有留守經歷高職生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本研究隨機選取了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206名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留守經歷的學生133名,男生101人,女生32人;父母都曾經外出的77人,一方曾經外出的56人。調查樣本年齡分布為17歲-23周歲。
2.方法。
(1)工具。采用陳仲庚教授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成人版,包括85道題,適用于16周歲以上,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被試的個體或團體測試,并檢驗了40人小樣本的分半信度(0.34-0.77)和間隔一個月的重測信度(0.67-0.92),表明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構想效度。本調查的前測顯示問卷的Cronbach 's Alph系數(shù)為0.83,也表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
(2)程序。首先在“問卷網”發(fā)布問卷并生成答題二維碼,再由經過培訓的部分班級心理委員,在晚間到學生宿舍隨機選取被試掃描二維碼參與調查。調查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并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數(shù)據采用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結果
1.有無留守經歷高職生EPQ得分比較。
表1顯示,本研究中有無留守經歷的高職院校學生在EPQ量表當中的P、E、N、L四個分量表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0.05)。在對它們的得分情況進行的事后多重比較中發(fā)現(xiàn), 有且僅有“父母雙方都外出”與“父母雙方都在家”的高職生在P分量表上的得分差異顯著(<0.05)。
2.不同家庭經濟狀況有留守經歷高職生在EPQ得分比較。
在對不同家庭經濟狀況有留守經歷高職院校學生在EPQ量表調查數(shù)據進行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較的結果均表明在P、E、N、L四個分量表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0.05)。
3.不同個人消費情況有留守經歷高職生在EPQ得分比較。
在對不同個人消費情況有留守經歷高職院校學生在EPQ量表調查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在E分量表上的得分差異顯著(<0.05),在其他三個量表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
三、討論
1.有無留守經歷高職生人格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非留守生在P量表得分顯著高于父母雙方都外出的高職生,根據相關研究,P量表分值與學生的適應行為有關,高分者可能存在更多的適應困難??梢娏羰仄陂g經歷的心理和親情的暫時缺失沒有造成學生學校適應困難,反而正是因為在留守期間獨自面對生活和學習上困難的經歷鍛煉了他們的適應技能和良好心態(tài)。進一步對照N量表得分,盡管有留守經歷的高職生得分高于非留守生,但根據EPQ量表解釋規(guī)律,只有N、P量表均高時,方可認為個體具有“問題”少年的特征[2]。因此,留守經歷并未對高職生人格塑造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2.不同經濟狀況有留守經歷高職生人格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對不同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樣本在EPQ量表得分上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但是在對不同個人消費情況調查樣本數(shù)據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在E分量表上得分達到顯著水平。在安徽蕪湖這個2018城區(qū)最低工資為1350元的宜居城市[3],如能理性消費的話,800元左右就能讓大學生維持正常生活。由于E量表分數(shù)高表示人格外向,情感易于外露、沖動;喜歡參加人多熱鬧的聚會,好交際開朗,因此他們個人消費水平高于E量表分數(shù)低者尚屬于正常范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經濟狀況好壞對有留守經歷的高職生人格形成影響并不顯著。
參考文獻:
[1]謝湘,2017《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報告顯示:留守兒童期待父母陪伴遠甚于物質,中青在線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7/22/content_16323432.htm
[2]董耘.艾森克人格問卷的適用性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3):123-124+127.
[3]安徽省最低工資標準2018:安徽省第一檔最低工資上調為1520元http://www.jlonline.com/a/20171108/545486.html
項目編號:本文系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課題結題(項目編號:2016zdrw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