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君, 張 婧, 柴 園, 鐘 梅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 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1. 康復醫(yī)學科; 2. 檔案室; 3. 神經內科, 湖北 宜昌, 443003)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椎間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后,髓核在應力作用下向后突出進而壓迫脊髓后根或馬尾神經而產生以腰腿部疼痛、麻木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疾病[1]。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和手術切除突出組織,但因手術治療風險及費用等較高,多數患者往往選擇保守治療[2]。然而,臨床研究[3]表明,行保守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腿部疼痛、麻木癥狀多反復發(fā)作,通過隨訪發(fā)現,其多與缺乏系統性康復訓練有關。因此,指導患者適當開展康復訓練對提高患者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探討全程護理管理在腰椎鍵盤突出癥保守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收治入院的14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指征”且患者及家屬要求行保守治療。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腦等重要臟器疾??;②合并嚴重感染者;③合并腫瘤者;④其他嚴重疾病者。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本研究詳情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142例患者隨機分為A、B 2組,各71例。A組男40例,女31例,年齡(38.43±5.89)歲,病程(8.64±3.52)個月。B組男39例,女32例,年齡(37.94±5.76)歲,病程(8.49±3.71)個月。2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B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及詳細的出院健康指導。A組實施全程護理管理干預[5],具體如下。
1.2.1 成立全程護理管理小組[6]: 由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任組長,其余人員為組員,在入院早期即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評估指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及對疾病的認識等方面,根據評估結果制定便于患者及家屬接受的護理計劃,明確護理目標。
1.2.2 健康教育: 為每位患者發(fā)放由本科室編纂的“腰間盤突出癥健康教育手冊”,根據患者理解水平為其詳細講解疾病基本情況,消除患者知識誤區(qū),從而杜絕不良行為發(fā)生。
1.2.3 拓展心理護理[7]: 在長期的疾病折磨下,患者及家屬往往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如不及時予以疏導將會降低患者對治療的信心,進而對遵醫(yī)囑行為產生不良影響,最終導致治療效果下降。因此,需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同時要注意兼顧家庭成員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與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交流,有助于減少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家庭關系。
1.2.4 康復訓練[8]: 康復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功能恢復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患者錯誤地認為經保守治療后腰腿部疼痛及麻木癥狀緩解,康復訓練意義有限而未規(guī)律進行康復訓練,致使患者恢復期延長甚至遺留肢體活動障礙,這要求護士在患者恢復階段加強對患者的技術指導,引導患者進行正確、有效的康復訓練。
1.2.5 營養(yǎng)支持[9]: 由于飲食習慣的影響,患者往往缺乏必要的營養(yǎng)支持,不利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等。
1.2.6 建立健全全程護理計劃: 計劃重點強調入院時、治療中及出院后護理工作重點,要求護理人員按需執(zhí)行及時評價反饋,見表1。
表1 全程護理計劃
比較分析2組在遵醫(yī)行為、住院時間、生活質量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等方面的差異。遵醫(yī)行為以自擬調查問卷的形式評價,主要包括:遵囑服藥、良好生活方式、腰腿部功能鍛煉及避免誘發(fā)因素等四個方面。生活質量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對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評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以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三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A組患者遵醫(yī)囑活動率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遵醫(yī)行為比較[n(%)]
A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B組,出院后1年WHOQOL-BREF評分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住院時間及出院后1年生活質量比較
A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非常滿意49例,滿意18例,一般4例,護理滿意度94.37%(67/71)。B組非常滿意20例,滿意38例,一般13例,護理滿意度81.69%(58/71)。A組護理滿意度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慢性勞損致使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致[10]。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多由于病變椎間盤髓核向后突入脊髓腔擠壓神經進而引起以腰腿痛為主的一系列臨床表現[11]。手術切除病變組織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由于手術風險及費用等問題患者及家屬往往選擇保守治療的方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康復鍛煉、藥物控制、體位牽引、推拿按摩、微波理療等,80%的患者經保守治療能得到有效緩解甚至治愈[12-13]。急性期患者積極臥床休息有利于減輕腰椎負荷,腰背肌處于松弛狀態(tài),髓核易回納,腰椎周維靜脈回流良好[14]??祻湾憻捘軌虼龠M全身血液循環(huán),對緩解關節(jié)僵硬及肌萎縮有積極作用[15]。體位牽引是最常用的保守療法之一,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椎管壓力,促進回納,改善突出癥狀[16]。推拿按摩屬于中也特色療法,有鎮(zhèn)痛和擴張血管的作用,同時還能加強脊柱的穩(wěn)定性[17]。微波理療則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同時降低神經末梢興奮程度,松弛肌肉,提高腰腿活動度[18]。研究[19]顯示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正確的康復鍛煉而腰腿部疼痛、麻木癥狀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對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患者予以恰當的護理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予A組患者全程護理管理,首先成立全程護理管理小組,由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組長,其余人員為組員,在入院早期即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評估指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及對疾病的認識等方面,從而明確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這在護理過程中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信任度,從而促使患者更佳主動的配合治療[20]。健康教育宣講增加了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同時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知識誤區(qū),在初始就杜絕不良行為的發(fā)生。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強調對患者進行必要心理疏導同時要注意兼顧家庭成員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與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交流,有助于減少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家庭關系[21]。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予以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護理,顯著改善患者早期營養(yǎng)癥狀[22]。出院后,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及時、準確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指導患者進行恰當的康復訓練。因此,與B組相比,A組患者更易遵照醫(yī)囑活動,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生活質量更佳,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高于B組(P<0.05)。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管理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患者可顯著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