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 要:課堂導入作為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課前導入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金身心地投入到之后的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導入;策略;課堂效率;教學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5-074-1
如何搞好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項值得研究的教學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只有學生傾心于此,才會積極主動樂于受教,讓小學語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極大限度地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zhì)量。
一、開門見山式導入
1.主題導入。
教師進入課堂便直接點出課文主題,引導學生針對主題,投入學習。這種導入方式簡介明了,重點顯豁,使課堂教學迅疾進入正題。導入時,教師語言雖然簡潔,但是也需要魅力,凝聚全體學生。
【案例】
《青蛙看?!?/p>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這篇課文就是《青蛙看?!?。它主要講的就是青蛙去看海的經(jīng)歷。同學們想知道青蛙為什么要去看海嗎?它在途中遇到些什么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這樣的導入直奔主題,讓學生一下子就了解的本課的學習目的,很快就會進入到對課文中心的探求。
2.背景導入。
可以從作者背景、時代背景、內(nèi)容背景等方面的某一側面入手設計,也可以介紹作品產(chǎn)生的誘因。這樣的導入,有助于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
【案例】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
1998年,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是令每一個中國人都刻骨銘心的日子。繼1931年和1954年以后,在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全流域又發(fā)生了一次特大型洪水。全省29個?。▍^(qū)、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1660億元。就在人民群眾們被洪水圍困、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的人民子弟兵頂著狂風暴雨、開著沖鋒舟來了……
把作品放入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為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準確理解內(nèi)容打下基礎。導入語言本身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具有感染作用,利于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渴望。
二、直觀式導入
1.音樂導入。
“音樂是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lián)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音樂能調(diào)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敝v課文之前,播放一段樂曲,在情感上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一種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教《草原》一文,一首悠揚的《牧羊曲》立即將學生帶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茫茫草原。
再如:第十一冊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曲慷慨激昂的《革命練習曲》把孩子帶回了一百多年前的肖邦的祖國華沙,感受肖邦在俄軍侵犯祖國后的那種悲憤的心情,從而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利用音樂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很自然而又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
2.影像導入。
人類社會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xiàn)代的課堂趨向于“聲情并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jù)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如《長征》是毛澤東的一篇不朽的名篇,那磅礴的氣勢,昂揚的斗志,博大的胸襟,驚險的畫面,深刻的內(nèi)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課件導入,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把學生引進課文的情景之中,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激情,心中自然激起對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藐視艱難險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崇敬,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詩的熱情。
3.圖片、實物導入。
把抽象的東西,用簡單形象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把文字所描述的東西用實物呈現(xiàn)出來,能夠發(fā)揮學生視覺功能的作用,運用視覺轉換來領會文字所傳達的內(nèi)容,引起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注意,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為學生很好地掌握教學內(nèi)容奠定基礎。
如《挑山工》師:教學前我們先看一張老人的畫像,請根據(jù)細節(jié)特征來推斷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并說出依據(jù)。生:從滿臉的皺紋看出這是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從破舊的衣服上推斷這是一位貧窮的老人;但又從臉上的笑容上推斷,雖然生活貧窮,但依然是一位樂觀的老人。在此基礎上教師揭示這幅圖就是課文中的一副插圖,它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最打動人心的一面。
三、問題式導入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置問題情境,造成管線沖突,引導學生思辨,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有可以激活學生積極的思維。如教《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假如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學生答:“這還用問?當然狐貍怕老虎,老虎吃掉狐貍?!苯處熣f:“但是今天要講一個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貍的話,狐貍輕而易舉地指揮著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貍,反而覺得狐貍威風凜凜。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打開課文——《狐假虎威》這一段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問題的心情,驅(qū)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導入猶如優(yōu)美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如同序幕預示著劇情的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如同航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小學語文閱讀課的導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具體應用中不應占太多的課堂教學時間,重要的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只有依據(jù)教材特點,根據(jù)自身的習慣、愛好、特長,選擇適合自己、適應學生的導入方法,才能在導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