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茉,單學赟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血液科,江蘇鹽城 224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種惡性的髓系造血干細胞[1],祖細胞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外周血中和骨髓中原始和幼稚髓系行的細胞發(fā)生了異常的增生,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出血、貧血、發(fā)熱、感染、代謝異常以及臟器浸潤[2],具體如何進行治療,臨床上并無一定標準的治療方案[3]。在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中CLAG即克拉屈濱+阿糖胞苷+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治療被用作專門針對難治/復發(fā)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方案之一[4]。該次研究擬探究分別采取MEA方案(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和CLAG方案(克拉屈濱+阿糖胞苷+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對于治療復發(fā)/難治的急性髓系白血?。≧R-AML)所產(chǎn)生的療效,現(xiàn)采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RR-AML患者89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RR-AML患者89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根據(jù)采取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9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為35~62歲,平均年齡為(46.73±7.58)歲;觀察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齡為 36~62 歲,平均年齡為(45.86±8.0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取得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執(zhí)行。
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經(jīng)過確診均符合RRAML:臨床癥狀與《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一致[5],并經(jīng)過流式細胞術(shù)、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觀察、分子生物學檢測以及細胞遺傳學的檢測手段驗證[6]?;颊叻显诖_診后經(jīng)過標準誘導方案治療2個療程以上未觀察到明顯的緩解,或者是在治療CR之后再次出現(xiàn)了復發(fā)。患者排除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無臟器等其他部位感染,肝腎脾等主要臟器功能正常,患者無精神疾病可正常溝通。
1.3.1 對照組 患者采取MEA方案 (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鹽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國藥準字H10960191)溶于氯化鈉注射液或者是葡萄糖注射液,每次滴注8 mg/(m2·d),不少于 30 min,1次/d連用5 d;依托泊苷注射液(國藥準字 H2014143)每次滴注60 mg/(m2·d),不少于 30 min,1 次/d,連用 5 d;注射用阿糖胞苷 (批準文號H20120187)每次滴注100 mg/(m2·d),1 次/d 連用 7 d。
1.3.2 觀察組 患者采取CLAG方案(克拉屈濱+阿糖胞苷+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克拉屈濱注射液(國藥準字 H20052240)每次注射 0.09 mg/(kg·d),連用 5 d;注射用阿糖胞苷(批準文號H20120187)每次滴注100 mg/(m2·d),1 次/d,連用 7 d;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國藥準字S200100631)靜脈滴注300 μg/m2,連用 5 d。
兩組患者在治療2周之后進行骨髓穿刺復查來評估療效?;熎陂g每日檢測血常規(guī),每周進行肝腎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評估測量,當患者有明顯出血傾向時給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素以及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的注射。若有發(fā)熱現(xiàn)象則進行病灶排查給予抗真菌感染等的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緩解程,根據(jù)《血液診斷及臨床療效標準》分級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以及未緩解(NR),有效緩解的計算為Rr=CR+PR。并統(tǒng)計患者的生存期(OS,治療開始到死亡)以及無進展生存期 (PFS,治療有緩解開始至病情發(fā)展或死亡的時間)。統(tǒng)計患者在治療2年內(nèi)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該次研究選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針對文中涉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CR、PR、RR以及NR相比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185,0.744,1.277,1.136,P>0.05);觀察組患者的MOS為285 d,MPSF為231 d,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t=6.342,7.391,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復查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發(fā)生發(fā)熱28例(70.00%),肺部感染 12例(30.00%),粒細胞缺乏 35例(87.50%);對照組患者發(fā)生發(fā)熱26例(53.06%),肺部感染 13例 (26.53%),粒細胞缺乏 37例(75.51%),各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84,1.542,1.779,P>0.05)。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種惡性的髓系造血干細胞,祖細胞疾病,發(fā)病較急,預后多不良,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常見類型。目前在臨床上對于該病的化療治療多采取誘導緩解治療,即使用阿柔比星、米托蒽醌、柔紅霉素、阿霉素、依托泊苷、硫鳥嘌呤等,鞏固治療即采用大劑量的阿糖胞苷、米托蒽醌等進行交替持久治療。有研究顯示[7]采取CLAG方案治療與MEA方案治療在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MOS為285 d,MPSF為231 d,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 (t=6.342,7.391,P<0.05);復查時觀察組患者發(fā)生發(fā)熱,肺部感染,粒細胞缺乏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84,1.542,1.779,P>0.05),這與李光等[8]研究中,CLAG組MOS為288 d,MPSF為230 d,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復查時,CLAG組發(fā)熱69.0%,肺部感染28.0%,粒細胞缺乏86.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的結(jié)果一致,由此可見,采取CLAG治療方案對于RR-AML患者具有的救助效果以及安全性同MEA方案效果相近,其帶來的不良反應具有可控性,可期望獲得造血干細胞移植機會來挽救生命,值得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