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
【摘 要】
在初中小說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能夠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確保小說閱讀教學的效率,并且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fā)其主動學習的熱情。本文闡述了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的意義,并提出了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小說閱讀情境 教學思考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較多的作品和小說,由于其有動人的情節(jié),鮮明的主題思想,因此廣受歡迎。然而,很多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不夠,缺乏藝術鑒賞力,因此無法捕捉小說的核心要點。所以在展開閱讀教學時,需科學地對情境教學方式進行采用,這樣更能保障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增加課堂的活力
采用情境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可增加課堂的活力,以往在教學時,教師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極易讓學生產(chǎn)生枯燥感,而且難以確保教學效率。而通過情境教學法,能夠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點燃學生的激情,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其更主動地學習知識,自覺化地思考。
(二)提升小說閱讀效率
從實質(zhì)來講,要想確保閱讀教學的成效,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要求學生對小說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理清情節(jié)脈絡,還應讓其抓住小說的思想和主題。以往教師只是把小說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作為教學工具,并且非常細致地對其進行講解和剖析,而沒有重視小說包含的主題思想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以及文字描寫,在這樣情況下,學生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極其被動,無法真正提升閱讀的效率。
而采用情境教學法,可結合教學內(nèi)容給學生營造相應的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并很快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感受小說的情節(jié)和細膩的文字描寫,從而有效地提升閱讀效率,使閱讀能力獲得逐步地提升。
(三)提升小說閱讀興趣
從小,很多孩子就習慣聽身邊的人講故事,而通過閱讀,能夠讓學生同故事更近距離的接觸。在接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一個更多樣化的生活環(huán)境和情感世界,認識更多的人物,這增加了小說閱讀教學的靈活性,而且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若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依舊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采用,會限定學生的閱讀思維。因此教師可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對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適時地將小說情節(jié)導入到課堂,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身的見解和看法,和他人進行探討和交流,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體會到更加多變的人生和心境。可以說,巧妙地情境創(chuàng)設更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利于其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獲得更深切的閱讀感受,更重要的是,身臨其境的閱讀能夠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對其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極其有利。
(四)提升學生精神境界
以往,在實施小說閱讀教學時,重點會放在小說的分析和理解上,許多教學多會引導學生進行文字游戲,對題目答題方法以及解題思路進行揣摩,而沒有抓住小說的核心展開分析,因此可以說對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極其不利。而通過實施小說閱讀情境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助于學生在情感上和小說文本產(chǎn)生共鳴,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得以調(diào)動,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獲得專屬于自身的感受,逐步地使文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此外,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融入小說設定的情景中,體會多樣的情感,并將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樹立起來,提升精神境界。
二、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情境導入
教師在實施小學閱讀教學前,應了解小說的大致內(nèi)容,而后再分析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并同情境教學模式特點相結合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從某種角度來講,課堂上的教師好似一位歌唱家,為了確保課堂導入的成功性,教師需定準第一個音節(jié),這樣才使學生注意力得以集中,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因許多初中生都熱愛歌曲音樂,所以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可融入音樂。比方說在對《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一內(nèi)容展開教學時,首先教師可選取《送別》這一優(yōu)美曲目,并播放于課堂上,讓學生切身去體會歌曲中所包含的悲傷離別基調(diào)和情感。學生在這樣的情境當中,學生可更快地融入課堂,并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此外,情節(jié)的導入還可采用故事的形式,比方說在對《斑羚飛渡》實施教學時,首先教師可對野生動物生存的故事進行分析:在發(fā)生大火后,一般螞蟻會即刻號召全體成員集聚為大運球,從大火中滾出。這樣的壯舉會燒焦一部分螞蟻,但也會讓另外一部分螞蟻得以生存。并激發(fā)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物種都會這樣的抱團求生呢?斑羚是這樣的嗎?在種族滅絕情況下它們是怎么做的呢?采用這種方式,可對學生展開小說閱讀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情景鋪墊
經(jīng)過情景鋪墊之后,才可真正開始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情境鋪墊,可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助于學生領會作者傳達的感情和思想。比方說在《城南往事》這一小說的閱讀時,首先教師可讓學生從多方面了解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而后教學再采用到語言的形式對背景進行描述,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鼓勵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在思想空間里融入當時創(chuàng)作的背景中,感悟英子在爸爸去世后所表現(xiàn)的思念以及難過,這樣可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還有,在教學《社戲》時,教學可選在夜間劃船這一情節(jié)的時間段,對德彪西的《月光曲》進行播放,這樣可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聽覺的舒適感,感受到作品中所散發(fā)出的美好生活氣息。
(三)情感體驗
經(jīng)過情境導入以及情感鋪墊兩個階段后,對于小說閱讀,許多學生都隱隱有些期待,而這時教學要同實際相結合,采用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獲得更為深切的閱讀感受。作為把握情感以及文本的重要形式,朗讀教學得以廣泛地運用,許多小說中都有著極其優(yōu)美的語言,極易讓人沉醉。比方說在對《最后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對戰(zhàn)爭時期音樂《阿爾薩斯和洛林》,其中的音樂旋律不僅可給學生帶來震撼,而且還能把學生帶到音樂所營造的意境當中,使其體會人們在戰(zhàn)爭失敗后內(nèi)心產(chǎn)生的憤怒和悲痛之情。這時教師可對小說內(nèi)容進行朗讀,為了讓學生抓住文章所傳達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朗讀時要用凝重的語氣。此外,讓學生在情感上同作品產(chǎn)生共鳴使小說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目的,而且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都會化身于主人公,所以教師可讓學生扮演小說中的角色,這樣能夠更近地接觸作者,接觸作品,而且可實現(xiàn)抽象文字到形象生動畫面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必然會同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比方說在剖析《威尼斯商人》這一小說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展開角色扮演。有些學生對安東尼奧這一角色進行扮演,有些學生對夏洛克這一角色進行扮演,為了能夠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角色扮演的任務,教師可對夏洛克所產(chǎn)生的報復心理進行分析,需要用到何種口氣以及表情進行對話,這時出場的是鮑西亞,其巧用妙計逼退夏洛克,最終惡人終于受到了懲罰。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學生需展開情感上的互動,因此會加深其對小說的理解,而且對話本身就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鍛煉其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小組合作能夠增加團隊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獲。
(四)深入感悟
小說閱讀教學過程進行到此,雖然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閱讀的教學目標,但還需延續(xù)學生的情感,所以可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感悟,更深入地把握小說內(nèi)涵,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小說鑒賞力。比方說,在教學《范進中舉》時,教師可講解范進這一人物一生的歷程:其在現(xiàn)實中了秀才,然后在他人的冷嘲熱諷的情況下參加鄉(xiāng)試,之后回到家,發(fā)現(xiàn)自己無米下炊,迫不得已,范進需要賣雞,在這時得知自己中舉,高興過了頭后落得瘋癲的下場。之后教師可讓學生感悟當時的社會風氣,并細致地進行分析,有些學生說,作品借助小說描寫,對當時封建社會的勢力風氣進行了揭露,也暗示了封建的科舉制度毒害了一群社會的讀書人這一現(xiàn)實。還有學生說,作者讓我們認識到封建知識分子常年落榜后的自卑,并感嘆主人公最終中舉卻落得喜極而瘋這一可悲的境遇,引人深思。
【結 語】
在實施小說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并多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其剖析小說,抓住小說傳達的核心主旨,這樣不僅可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可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卓標.信息技術視角下試論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J】.內(nèi)江科技,2015(36)
【2】胡志美.對新課改后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
【3】韓強.淺談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