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林 侯曉麗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2
氣管插管是麻醉科的基本技術操作之一,大多數(shù)的危重患者可以進行常規(guī)氣管插管,但也有部分患者因為上呼吸道、頭面部、頸部、胸壁等解剖學因素或病理學改變造成解剖結構變化導致插管困難[1]。為此,筆者利用中心靜脈穿刺包成功實施逆行引導氣管插管,用于困難氣管插管,現(xiàn)將該情況總結報道如下:患者男,69歲,因“腸梗阻”需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術?;颊呒韧鶉乐貜娭毙约怪祝荒芷脚P。術前查體,無義齒及異常牙齒。張口度為Ⅱ度。Mallampati分級Ⅳ級。計劃逆行引導氣管插管。
1.消毒鋪巾。打開駝人牌中心靜脈穿刺包。以患者環(huán)甲膜為中心,半徑15cm范圍碘伏涂抹消毒兩遍,鋪洞巾。
2.表面麻醉。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4ml,環(huán)甲膜中心點為穿刺點,垂直進針,逐層浸潤麻醉。當針尖進入氣管,回抽為氣體無血,囑患者屏氣,快速注入局麻藥3ml后拔除針頭,并讓患者咳嗽。至此完成穿刺點、氣管內及聲門麻醉。
3.置入導絲。將18號Y形針連接5ml注射器,自穿刺點垂直刺入氣管。改變角度使針尖指向頭端,置入J形導絲20cm。固定導絲退出穿刺針。囑患者咳嗽,張口可見導絲尾端位于口內。用鑷子取出導絲拉出約30cm。緊貼環(huán)甲膜處皮膚用血管鉗夾住導絲防止其移位。
4.置入引導管。截取導絲推進器的塑料管約25cm,從導絲尾端穿入,拉直導絲,輕柔推進至有阻力處。注意使塑料管弧度貼合患者氣道生理弧度。
5.置入氣管導管。穿入7.5號氣管導管沿塑料管推進至有阻力為止。松開止血鉗,從氣管導管尾部抽出導絲和塑料管,將氣管導管繼續(xù)插入至門齒刻度為22cm。導管氣囊充氣,連接呼末CO2,確認導管在氣管中無誤。妥善固定氣管導管。無菌敷料貼敷穿刺點。
氣管插管完成后,快速誘導,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畢拔管順利。術后無聲嘶咽痛等并發(fā)癥。
討論:氣管插管困難是臨床麻醉中的棘手問題。術前未預計困難插管者、可視為喉鏡乃至纖維支氣管鏡插管失敗病例,逆行氣管插管可作為困難氣道的最終處理手段[2]。傳統(tǒng)方式以硬膜外導管或中心靜脈導絲作為引導管,但其外徑與氣管導管內徑相差懸殊以致導管前端推送受阻,具有一定的失敗率和副損傷機會[3]。筆者采用中心靜脈穿刺包中的導絲推進器作為引導管,其韌度、直徑較為合適,比只用導絲引導更具有優(yōu)勢。中心靜脈穿刺包為無菌包裝,其內消毒用具、洞巾注射器、針頭等物品齊全,更加方便本次操作。但自制的引導管邊緣不夠圓頓,有損傷聲門氣管的風險。在以后的操作中,可試將其邊緣用酒精燈烤至圓頓,減少其損傷組織的風險。
綜上所述,利用中心靜脈穿刺包實施逆行引導氣管插管,具有操作簡單、無菌程度高、經濟實用的優(yōu)點,可作為臨床上困難插管的一種選擇手段。
參考文獻
巴特金 白玉亮 青格勒 滿達 白烏蘭 朝魯巴根 ;中心靜脈導絲聯(lián)合胃管引導逆行氣管插管在急診科的臨床應用;臨床急診雜志;2014年10期
于布為,吳新民,左明章,等.困難氣道管理指南.臨床麻醉學
牟峰孫麗;中心靜脈穿刺材料在困難氣管插管中的改良應用;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