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李雁杰 葉帥
摘要:“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最早是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由理論家約翰·拉斯金提出的,而后由藝術家威廉·莫里斯繼承并實踐,最終形成設計理念沿用至今。作為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開端,工藝美術運動中提出的這一設計理念,無疑是對之前“設計只有貴族才能享有”這一傳統(tǒng)觀念的挑戰(zhàn),并且具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但他們的想法太過理想化,沒有做到真正的設計為了大眾,最終,也只能淹沒在現(xiàn)代主義的大浪潮中。
關鍵詞:工藝美術運動;設計思想;社會大眾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057-01
一、現(xiàn)代設計思想的開端
1851年,約翰·拉斯金在看到倫敦世博會上的展品后,對于設計過度的裝飾表示這不是真正的設計,批評設計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而后其理論由英國藝術家威廉莫里斯繼承發(fā)展,并付出實踐,發(fā)動了一場討論“設計應該本著怎樣的思想”的設計改良運動,從而揭開了現(xiàn)代設計的序幕,設計才隨之發(fā)展,并引發(fā)了后來著名的幾場設計運動。盡管設計發(fā)展到今天為止只有短短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但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突破和各種思想的不斷碰撞,設計發(fā)展的也越來越客觀實用。
作為現(xiàn)代設計的開端,工藝美術運動的地位和影響是毋庸置疑的。19世紀六十年代正是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機械化時代大潮奔涌而來,勢不可擋之時,而拉斯金卻強烈反對機械化大生產,認為機械生產會扼殺人類的天性,削弱工匠和手工藝人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工業(yè)革命的完成不僅對英國,乃至對全世界的意義和作用都很巨大,工業(yè)文明的車輪驅趕著社會文明的馬車不斷向前推進,機械化大生產的勢頭銳不可擋。另一方面,19世紀50年代也正是歐洲關于藝術風格是否要改革問題進行大辯論的年代,繪畫領域有新古典主義、印象派、現(xiàn)實主義、拉斐爾前派等畫派,藝術的理論方面也有不小的思想上的變革,這些契機也間接推動了工藝美術運動的興起。
二、早期現(xiàn)代主義設計思想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莫里斯不斷強調設計的真摯性,但其后來所實踐的卻與他之前的思想相悖。莫里斯一味地強調中世紀的哥特風格,強調手工匠人精神,強調用傳統(tǒng)手工工藝來制作生活用品。這樣的生活用品,里面包含了手工匠人的心血和汗水,是智慧的結晶,而且費時費力,達不到量產的規(guī)模,再加上用料考究,種種原因導致價格遠遠超出普通群眾能夠接受的范圍,普通群眾也只能望洋興嘆。而且,一味的排斥機械化也是莫里斯甚至是工藝美術運動的最大弊端,沒有清楚的認識到機械化大時代的無法回避性,任何固執(zhí)的反對機械化的思想和運動,都必將被淹沒在歷史前進的大潮中,也就導致了工藝美術運動只能是個開端。
工藝美術運動之后的新藝術運動,雖然和工藝美術運動相比,有少許進步,但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反對機械化大生產,也就注定了新藝術運動沒有多大起色。再之后的裝飾藝術運動,雖然不在反對機械化,迎合時代的潮流,但是過于強調裝飾,忽略了人們最基本的社會需求,強調裝飾,必然也會導致價格不會太低,最終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再之后就是影響巨大的現(xiàn)代主義,其中以包豪斯的設計思想最具代表性,包豪斯提出的主張里,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再次獲得新的生命力,強調設計的最終對象是人,任何不以人的需求為基本而做的設計都沒有任何價值,只有真正的把人作為設計的中心點,并以此為基礎,結合社會實際情況,本著功能主義的原則,根據(jù)受眾人群的特點來真實樸實的進行設計,這樣的設計思想才是當今這個復雜浮躁的社會里最需要的。
三、結合自身實際發(fā)展,為我所用
“以人為本”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人們也是按照這樣一條原則去做的,但其實做的并不是那么好,而是把它當成一種判斷行為好壞的標準,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人們沒有主動考慮過什么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總是被動的迎合世界市場去搞所謂的現(xiàn)代主義設計,這顯然是空心樹,即使外表發(fā)展的再怎么健康,內在的東西還是困乏的,道德營養(yǎng)沒有跟上,沒有形成一套適合中國實際的自己的設計思想,僅僅是照搬國外好的設計作品加以修改。這樣下去,中國的設計將會始終浮于表面,經不起考驗。中國的“以人為本”這一設計思想還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真切切的從內心去考慮大眾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工藝美術運動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設計發(fā)展史上的重要篇章,更多的是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傳統(tǒng)的文化,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中國的設計思想,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是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結合實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
四、結語
沿著工藝美術運動以及后來幾場設計運動美學理念的發(fā)展,發(fā)掘給后世藝術設計帶來的深遠影響,通過對工藝美術運動的了解來正確看待本國設計的發(fā)展方向,即掌握工藝美術運動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對比自身設計發(fā)展。這絕不僅是我們看待設計與手工業(yè)作為一種設計思潮的文化視域,同時亦是我們?yōu)檎衽d中華民族設計理論與文化發(fā)掘設計源泉的重要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