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初中文言文教學,對于教師來說,確實是個難啃的骨頭。而內(nèi)容豐富、聲情并茂的文言文,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而言,更如“天書”般難以理解。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舉行的今天, 文言文教學還是老思路、老方法,教學中雖然完成了任務,教師教的累。但是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學的苦,收效甚微。針對以上情況我在文言文教學中作了一些思考和嘗試。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學,讓學生主動學,并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積極探索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途徑,那么文言文教學也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收到更佳的教學效果,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變怕學為樂學、愛學,以求擺脫文言文教與學的困境,并最終達到掌握的目的。
一、學法指導,培養(yǎng)習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一篇文章不如讓學生掌握怎樣學會更重要、更有價值。文言文教學有別于現(xiàn)代文教學,文言文言簡意賅,如不采用適當措施,照搬現(xiàn)代文教法,勢必會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識的門徑,拿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養(yǎng)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必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1.反復朗讀
文言文的教學要把教學的著眼點轉(zhuǎn)移到鼓勵學生自己讀課文上來。當學生有了濃厚的讀書、思考的興趣,當他們求知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的時候,語文課堂就不在枯燥無味,學生也不會無精打采,而是思維活躍,生機勃勃,學習效率也將大大提高,而獲取知識以后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又會進一步激勵學生去獲取新的知識,從而引發(fā)更強的求知欲。如此循環(huán)不已地自我激勵,學生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學習動力。
2.讀注,查閱工具書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內(nèi)容,是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淺顯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釋又十分詳細,學生自己完全可以讀懂課文,了解大意,過去那種“字字落實”、“句句推敲”的教學就沒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讓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注釋的不同作用,憑借注釋理解句義、文義。有些是整體注釋的,要根據(jù)注解自己去落實關(guān)鍵詞;有些只注釋關(guān)鍵詞,要自己貫通全句的意思。課文沒有加注釋的地方,一般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對有些同學或許還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學會使用工具書,學會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進行分析探究。自己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同學一起合作解決。
3.學會摘錄
“不動筆墨不看書”。新課標要求學生“用摘錄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積累閱讀材料”。學習文言文,摘錄尤其重要,可以指導學生準備常用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詞義差異、詞類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語、警句、詩詞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基礎(chǔ)上反復朗讀,并逐步加深理解。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創(chuàng)設氛圍,激發(fā)興趣
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源于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方法很多,有時可以在教學中信手拈來。比如學習《童趣》一文,學生了解作者沈復童年時的物外之趣:觀蚊成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如何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學生知道主要在于細心觀察,聯(lián)想想象。我又進一步引導: 我們班有人學有殘疾的同學走路,引得別人哈哈大笑。這里的“趣”,與沈復的童趣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得出:我班同學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趣”,是自私的“趣”,是低級趣味的;而作者是通過仔細觀察,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而獲得的物外之趣,是童真之趣,是高雅之趣,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表現(xiàn)。在此基礎(chǔ)上,我又讓學生進一步反思: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行為是高雅之趣,哪些行為是低級趣味?這樣,學生就會認識到,給別人起外號、取笑別人的不足之處,看似微不足道,卻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所以我們平時都應該修養(yǎng)自己,才會成為一個真正有情趣有品位的人。通過這樣的探討,讓文言文古為今用,增長知識,浸潤心靈,解決困惑,學生也會樂于走進文言世界。
三、注重拓展,豐富想象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認識功能?!闭Z文學科有廣闊的想象拓展空間,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這一特點,積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新。我經(jīng)常讓學生把文言文改編成記敘文,告訴學生改寫文言文要把握原文的主題、感情基調(diào)、背景,對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心理活動以及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可以作合理的補充,或進行細致的刻畫,通過聯(lián)想想象,使情節(jié)充分展開,對原文提供的信息非但不能缺失,而且要充分利用。
學生具有豐富的、異于成人的想象力,想象是他們的特長,也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但沒有觸發(fā)點,想象無根;缺乏豐富的閱讀,有限的知識掌握量和閱歷,也會阻礙想象的順暢。文言文的改寫既能發(fā)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又能引導他們自然掌握相應的歷史背景知識;既提高了他們閱讀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字斟句酌的耐心,因為改寫時,一定要學會提取原文中的可擴展信息。
四、跨越時空,古為今用
文言文之所以能千古流傳,是因為它與今天人們的思想感情有著相通之處,今天讀來仍然能產(chǎn)生共鳴。當今的學生,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成長于21世紀,他們處在科技進步社會變革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發(fā)生變化的環(huán)境下,他們的成長,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只有他們具有正確的思想,才會有遠大的理想,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架起一座溝通作者情感與學生情感的橋梁。
在教學文言文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枯燥而乏味的知識時,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生動形象,富有吸引力。教師的語言應該機智幽默、感情真摯深厚,不能平鋪直敘。我認為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教會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終身受益。文言文教學,教師講什么,如何講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師的講不能貪多求全。從頭到尾一講到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師要講的重點是常用詞語﹙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包括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識三個方面內(nèi)容,三個方面也應有所側(cè)重,做到因文施教、因生施教。 其次,教師的“講”要講究方法?!笆凇睂W生學習文言文的“漁”,可直述規(guī)律,如文言文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等句式特點必須教會教透;可比較差異,包括古今詞義的不同、詞性的變化,讓學生懂得“用現(xiàn)代漢語該如何說就行了”;可歸納整理,幫學生做好文言文知識的歸納整理工作,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由此產(chǎn)生領(lǐng)悟和聯(lián)想,提高自學能力。
教無定法,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應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究,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邁出我們最堅實的步伐。文言文教學的沉悶局面,一定會被生動活潑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