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桂娟
摘要: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在實際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解決方式的培訓,還要積極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指引學生自主解決應用題,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談談應用題的解決方法,增強解題方法的訓練,最后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策略;方法
許多教師覺得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缺少可用的解題策略。所以,怎么優(yōu)化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增強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是現在小學數學教學面對的重要難題。下面筆者就來談一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應用題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不好
首先表現在學習應用題的興趣不濃,愛學應用題的只占到30%,不愛學的占50%,害怕學習應用題的占25%,其次表現在對應用題不夠重視,多屬于被動的接受。在與座談的教師中,相當多的教師反映,學習不能自覺的去分析應用題,一遇到有點難度的題,馬上就放棄了,沒有努力的去嘗試。最后表現在解答應用題的習慣不好,一般的同學是在等老師講析的時候才去做,完全把它當作是完成任務,而沒有一點自覺性,也就沒有了付出努力成功后的喜悅,更不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學生解答問題的方法簡單
首先是在讀題時,粗心大意,只讀一兩遍,不加分析,就認為自己會了,很隨便的進行列式計算了,結果往往是錯的次數多,在調查中發(fā)現,讀題次數在1-2次的占40%,3-4次的占45%,5次以上的占15%,這更是驗證了教師的判斷。其次,沒有養(yǎng)成小組合作的習慣,在調查中發(fā)現,能與其它同學合作解答題目的只占到30%,再次,沒有養(yǎng)成分析應用題的習慣,調查中會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只占到30%,同學們不知道怎樣去分析,不能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分析過程,對稍微復雜一點的應用題就沒有辦法,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
3、學生解答題目技巧不夠
一是不注意應用題的題型,在相當多的應用題中,有很多的的題目可以說就是考查一個知識點,那么其中的數量關系,或者說題目的結構都是相同的,學生只要會其中之一,便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掌握相關的應用題,能熟練的進行解答。二是不能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在課本中,有許多的題目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解答的,教材中也有這方面的要求,但學生只是在要求進才會去做,在平時不注意,就不知道這樣既能鞏固學習的知識,又能多一種解題的方法。三是不會用到輔助手法,在有的應用題中,只通過讀題,一時難以理解題意,我們可以通過畫圖來解決,如在行程問題中,更能明顯的看出來各種數量之間的關系,還有在植樹、打電話等數學廣角中,更是讓學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答題。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1、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
應用題的難度主要不在于內在的數據的多少,主要的都是由于題目內的情節(jié)、數量關系和相關數據的混合的難易程度。而在一般情況下,應用題目中的敘述都采用書面化的語言,這對于小學生的理解來說相對會有一些難度。因此,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題目的意思,也就是審題。審題的意思也就是讀題,就是說在讀題的時候必須要做到仔細和認真,通過閱讀題目,從而掌握題目中講的什么事件,有怎樣的經過,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題目中的條件。至于事情的結果是怎么樣的,這就是我們所要解答的問題了。
要想搞清楚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是什么,需要我們求出的問題是什么,不僅僅是要在讀的同時思考,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下還需要借助實物或者圖形來表示,這樣才能將題目中的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具體化、簡單化,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2、審清題意,提煉條件
小學數學應用題不同于算式題的簡潔明了,應用題問題來源于生活實際,又大大凝練于生活實際。小學數學應用題敘述的生活化語言顯然與數學運算及數學語言有著天壤之別,同時有語句冗長、內容抽象等特點。相對而言,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正處在發(fā)展發(fā)育階段,還不能完全獨立進行應用題的思維和分析。因此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在理解應用題題意上往往會有困難。對此,教師可開始引領學生整體讀完應用題,審清題意,引導學生采用“縮寫”和“改寫”的方法幫助理解數學應用題?!翱s寫”可以把與解題有關的已知量與未知量等條件從應用題中提煉出來,使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已知條件“水落石出”。這一過程類似作文教學的審題,只不過是將那些從應用題中提煉出的已知條件重新構建一番,使應用題簡單易懂,數量關系明朗清晰。而“改寫”過程則進一步把應用題語句的生活實際化敘述改寫成更為貼近小學四則運算意義的數學表達式。顯而易見,這樣的一個教學訓練過程,能使小學生結合學習過的四則運算知識掌握應用題審題步驟,繼而進一步自然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知識認知習
3、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有些數學應用題單憑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憑口頭講解很難解釋清楚,而如果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有利于數學學習的思維情景,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好的生活情景,能促發(fā)強烈的問題意識,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情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就要求應用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過的、理解的,與他們的生活世界密切相關。這種呈現方式,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呈現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純文字的形式,采用圖文并茂,這不僅有助于擺脫純文字的枯燥說教,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如:將兩個周長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求這個長方形周長。這道題就可以引導學生用紙做題中的圖形,把較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當學生清楚的看到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圖失去2條正方形邊長時,解法自然產生。
三、總結
應用題教學具有豐富的教學內涵,在教學中使學生喜歡解答應用題,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廣大數學教師積極運用各種策略,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環(huán)境,使學生覺得應用題就在身邊,學好應用題的解答對以后的學習非常有利,使學生樂學、好學,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解答應用題,就一定能夠做好應用題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鮑嘉沐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