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麗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階段對于一個人的一生的發(fā)展來講,屬于啟蒙階段的教育,所以這個時期的教育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德育教育對一個人的發(fā)展非常有必要,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所以這對小學階段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小學德育工作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德語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抓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促進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全面發(fā)展
1我國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1.1小學德育教育缺乏生活性,內容過于抽象
小學德育教學機械枯燥,完全按照教科書上編寫的內容進行講課,導致教學內容不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內容過于抽象,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閱歷較少,他們對過于抽象的知識很難進行理解,更不要談及達到教育目的,因此過于抽象化的小學德育教育不利于學生道德水平的發(fā)展。
1.2小學德育教育的手段單一,不符合小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進行小學德育教學時,班主任的教學手段往往比較單一機械,班主任只是在講臺上念讀教材,對學生只是機械的灌輸知識,這樣對小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非常不利,生硬的知識灌注不能使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內涵進行系統全面的把握,所以就很難與自身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
1.3班主任對于德育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小學階段班主任更加關注學生對文化課程知識的學習,更加關注小學生的智力水平的發(fā)展,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往往是通過思品課的方式完成,缺乏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很難將德育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還有很多小學缺乏專業(yè)的德育班主任,這樣就不能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學校開展的德育教育不能滿足學生道德品質發(fā)展的需要。
2.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語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2.1注重班級文化建設,深入開展中隊活動
充滿生機活力、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班級文化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此外,班級還可以利用少先隊活動課,積極開展“節(jié)約水電”“大手拉小手”“學會感恩”“愛在文明,美在禮儀”等少先隊活動。
2.2不斷促進小學班主任綜合素質的提升
經過大量的研究發(fā)現,小學生對自己父母的話會半信半疑,而對于班主任的話卻深信不疑,可以說是完全信任班主任的,所以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想要促進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班主任首先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促進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自己的三觀必須正確,這就要求班主任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教學活動中,用自己積極向上的言行去感染小學生,讓小學生逐漸促進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
2.3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的時候,不能機械的用理論講述,需要將一些思想道德教育轉化為實踐,并且應用到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在實踐活動中逐漸促進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充分挖掘生活資源,了解學生的生活,充分的利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道德榜樣進行教學,傳統的德育教育教師僅僅是參考課本里面出現的道德榜樣,例如雷鋒、黃繼光等,這些英雄人物本身就是學生從課本里了解到的,學生對他們非常陌生,所以僅僅以課本中出現的人物進行德育教育不利于榜樣作用的發(fā)揮,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榜樣以此為例子滲透德育教育,例如以班級里道德品質表現良好的學生為榜樣進行教學,有的學生拾金不昧或積極打掃班級衛(wèi)生,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例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觀念不斷向身邊的道德榜樣學習,促進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
2.4重視與小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溝通
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強,所以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班主任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小學生改正錯誤,還會傷到他們的自尊心,所以需要學會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在交流中讓小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積極進行改正,當學生將自己的錯誤改正的時候班主任需要給予認可和鼓勵,讓學生避免今后犯同樣的錯誤,以朋友的身份和小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能夠促進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5樹立先進榜樣,發(fā)揮導向作用
教師應在班級中尋找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作為榜樣,這對班級學生行為的發(fā)展有刺激和導向作用。教師樹立的榜樣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和趕超的對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競爭意識被喚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思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可以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一個角落設置“每日一句經典”板塊。該板塊的內容可以是一句名言、一句富有哲理的詩句、一句反思,或者是一句自我激勵的話等。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分享板塊里的內容,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體會,共同感悟。例如,“今天×××同學把數學20題做完了,我要向他學習,不能落后”“面對小學畢業(yè)考試,我們要調整好心態(tài)和情緒,把該做的變成要做的”。學生每天都會給自己做心理暗示,告訴自己,雖然今天的學習有點累,但是完成了今天的學習計劃,很開心,明天自己還會再接再厲繼續(xù)完成計劃。學生的記錄和分享不僅給其他的學生樹立了榜樣,給予了其他學生正能量,更是對自己所做努力的一種肯定,堅定了其繼續(xù)努力的決心。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煩瑣,學生打架罵人、破壞衛(wèi)生、遲到早退、搗蛋嬉戲等行為,雖單獨看來可能都只是小事,但總體來說都是由于學生日常習慣教育、素質教育、道德教育未能加強而導致的。班主任若未能及時處理好,一旦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將影響學生正常的心理行為和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這必須班主任的高度重視,重視德育教育的開展,不斷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積極的改善教學方式,班主任還需要重視自身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同時,班主任需要與學生的家長做好交流溝通,將學生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并且了解小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雙方共同努力,促進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