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靜 吳霞明 郭 鋅 甘肅省食品檢驗研究院
二氧化鈦又稱鈦白粉,是質地柔軟、無臭無味的白色粉末,常用于油漆、油墨、塑料、橡膠、造紙、化纖等行業(yè)[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對二氧化鈦的使用范圍和最大使用量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食用級的二氧化鈦可以在果醬、糖果、固體飲料、膨化等食品中作為食品添加劑限量使用,但小麥粉中禁止添加二氧化鈦作為增白劑[2]。然而,由于二氧化鈦與面粉外觀相近,為提高面粉的感官級別,一些不法商販在面粉中添加二氧化鈦以次充好,食用含二氧化鈦的食品會引起鈦在人體內的富集,從而影響身體健康[3]。
食品中二氧化鈦測定的國家標準方法主要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法和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4],一些研究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夏輝等[5]用微波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了小麥粉中二氧化鈦的含量,發(fā)現(xiàn)在0.1~2.0 μg/m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方法檢出限為4.94 mg/kg;馬嫄等[6]在對比不同消解方法的基礎上,利用分光光度法測定了幾種休閑食品中二氧化鈦的含量;符傳武等[7]建立了用ICP-MS檢測食品中二氧化鈦的方法;張帥等[8]采用新式干灰化+濕法消解后,利用ICP-MS測定食品中二氧化鈦的含量;歐陽超等[9]通過比較微波消解、濕法消解、干灰化法消解和壓力消解等4種不同的前處理方式,利用ICPMS檢測食品中二氧化鈦的含量。
暴露評估是對污染物暴露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因素進行定性或定量評估。一般是根據(jù)膳食調查和污染物暴露水平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得到對人體危害的暴露量,從而為風險評估提供可靠的接觸數(shù)據(jù)或估計值[10]。暴露評估一般采用點評估或概率評估的模式,點評估是用單一數(shù)值表述消費人群風險的一些參數(shù),點評估的濃度數(shù)據(jù)通常包括觀測值的平均、中位、高百分位點值。一般采用平均值來表示一般人群暴露量的平均水平,用95或97.5百分位點值來反映高暴露量人群的情況[11]。
表1 ICP-OES儀器工作參數(shù)
圖1 鈦的標準曲線
表2 樣品中二氧化鈦含量
表3 樣品中二氧化鈦含量的均值、中位值、P75、P90、P97.5
表4 加標回收率試驗結果
表5 質控樣測試結果
目前,已經有很多關于面粉及面制食品中重金屬風險評估的報道,浦云霞[12]等調查了內蒙古地區(qū)2010~2012年膨化食品和面制品中鋁的污染情況,并進行了風險評估;趙多勇[13]等測定了烏魯木齊市售面粉中鉛和鎘的含量,并進行了居民復合暴露風險評估;洪華榮等[14]對2006~2011年間廈門市居民面制食品中的鋁進行了暴露評估;董峰光等[15]對煙臺市居民主要膳食鎘進行了暴露風險評估,發(fā)現(xiàn)面類食品中鎘的平均含量為33.25 μg/kg,未超過每月允許攝入量。目前,對面粉及面制食品重金屬進行風險評估最多的當屬鋁元素[16-19],對二氧化鈦進行風險評估鮮有報道。
本研究利用ICP-OES技術測定面粉中二氧化鈦的含量,在膳食調查的基礎上,運用點評估模型對二氧化鈦導致的人體健康風險進行暴露評估。
小麥粉: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采集樣品,購買蘭州市售小麥粉84份。鈦標準儲備液(100 μg/mL),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硝酸(優(yōu)級純):默克。
分析天平(METTLER AE 200)、酸純化儀(Milestone DUO-PUR1308)、微波消解儀(Milestone Ultra LAVE)、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Thermo Fisher iCAP 7000)。
1.3.1 樣品前處理
稱取混合均勻的樣品0.2 ~0.5 g(精確到0.000 1 g),加入3.0 mL 用酸純化儀處理過的硝酸,加蓋,設置合適的微波消解條件,放入微波消解系統(tǒng)進行消解,消解結束后冷卻取出,用水反復沖洗消解液并定容至50 mL,同時做試劑空白。
1.3.2 儀器條件
ICP-OES儀器條件見表1。
1.3.3 標準溶液的配制
準確吸取 0.00、0.20、0.40、0.60、0.80、1.00 mL的鈦標準儲備液,分別置于10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2.0 mL用酸純化儀處理過的硝酸,用去離子水定容至刻度,配制成濃度為0.00、0.20、0.40、0.60、0.80、1.00 mg/L 的鈦標準工作液。
在與測定標準溶液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定試樣溶液和空白溶液的發(fā)射光強度。由標準曲線和試樣溶液的發(fā)射光強度求得試樣溶液和空白溶液中鈦的濃度,通過計算可得樣品中二氧化鈦的含量。若試樣溶液中鈦濃度過高,可適當稀釋。
表6 地區(qū)、年齡、性別分組情況及對應的平均體重、每日面及其制品的消費量
將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調至最佳條件,測定鈦標準系列工作液的發(fā)射光強度,以標準溶液的濃度為橫坐標,發(fā)射光強度為縱坐標繪制鈦的標準曲線。結果表明,在0.0~1.0 mg/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45876.96357X-244.93329,相關系數(shù)R=0.99982,標準曲線如圖1所示。
試樣中二氧化鈦的含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X為試樣中二氧化鈦的含量(mg/kg);C為由標準曲線得到的試樣溶液中鈦的濃度(mg/L);C0為由標準曲線得到的空白溶液中鈦的濃度(mg/L);V為試樣溶液的定容體積(mL);f為試樣溶液的稀釋倍數(shù);m為試樣質量(g);1.668 1是指1 g的鈦相當于1.668 1 g 二氧化鈦。
國家標準規(guī)定,作為食品添加劑的二氧化鈦,可以在涼果類、果凍、膨化等食品中限量使用,但小麥粉中禁止添加二氧化鈦作為增白劑。從表2可以看出,在檢測的84份樣品中,有47份未檢出鈦,即低于鈦的儀器檢出限0.000 6 mg/L,37份樣品檢出鈦。通過計算表明,二氧化鈦含量均低于定量限1.0 mg/kg,平均值為 0.64 mg/kg,中位值為0.58 mg/kg,中位值低于平均值,說明二氧化鈦較多分布在偏低的區(qū)間內。
對檢出二氧化鈦的37份樣品計算P75、P90以及P97.5,結果見表3。
2.3.1 加標回收率
在稱取的樣品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鈦標準溶液,按照試樣消解方法與樣品同時進行消解,計算加標回收率,結果見表4。
平均回收率為98.2%,在95%~105%,說明樣品測試結果準確可靠。
2.3.2 質控樣
稱取0.2~0.5 g(精確到0.000 1 g)的國家標準物質:玉米成分分析標準物質,按照試樣消解方法與樣品同時進行消解,計算鈦含量,與生物成分標準物質認定值及不確定度表進行比較,檢查實際測定值是否在其不確定度范圍內,結果見表5。
在重復測定的精密度合理范圍內,標準物質的測定值在(X±2)(涵蓋了全部測定值的95.5%)范圍內,說明試樣測定結果準確可靠。
2.4.1 點評估模型
在暴露評估中,“點估計”是指在評估中,將食物消費量設為一個固定值(如平均消費量或高水平消費量),乘以固定的殘留量或濃度(經常是平均水平),然后將所有來源的攝入量相加的一種方法[20]。常用模型為:
式中xk代表第k類食物每日消費量,單位為g/day,ck代表第k類食物中某一物質含量,單位為mg/kg,fk為第k類食物加工因子,代表被評估人群的平均體重,單位為kg,y代表某種物質的人群每日攝入量,單位為mg/(kg·d)。對于二氧化鈦由于沒有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的支持,其加工因子采用保守估計,默認為1,由于本研究只針對面及其制品這一類食物,因此,該模型可以簡化為:
此時式中的y即表示每日評估暴露量,用EDI表示,單位為mg/(kg·d)。
2.4.2 點評估參數(shù)的建立
根據(jù)歐盟的化學污染物暴露評估的人群分組模式[21],本研究采用表6的分組模式,根據(jù)王隴德[22]主編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綜合報告,得到不同人群的平均體重及每人每日面及其制品的消費量。
圖2 不同年齡段兒童P75、P90、P97.5的EDI概率分布圖
圖3 不同年齡段男性P75、P90、P97.5的EDI概率分布圖
圖4 不同年齡段女性P75、P90、P97.5的EDI概率分布圖
2.4.3 暴露評估結果
針對不同的人群,分別計算均值、中位值、P75、P90以及P97.5的二氧化鈦暴露量(EDI),并做概率分布圖,結果如圖2、圖3、圖4所示。
從圖2、圖3、圖4可以看出,城市各年齡段兒童的暴露量普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農村兒童的暴露量普遍較高;不論是10歲以下的兒童還是11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暴露量逐漸降低,年齡越大暴露量越低,且兒童普遍高于成人,不管是農村、城市還是全國范圍內,女性的暴露量都較男性的低。此外,不論處于哪個年齡段的人群,也不論男性還是女性,農村人群的暴露量普遍高于城市。
檢測84份蘭州市售小麥粉中的鈦,結果發(fā)現(xiàn),有37份樣品檢出鈦,通過計算二氧化鈦的含量,發(fā)現(xiàn)均未超過定量限,表明蘭州市售小麥粉整體安全水平較高,未受二氧化鈦污染。暴露評估結果顯示,小麥粉中的二氧化鈦暴露風險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其中兒童的暴露量普遍高于成人,男性的暴露量普遍高于女性,農村人群的暴露量普遍高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