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摘要:小學語文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知識的學習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老師提升自身個性化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需要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師生共同進步、努力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個性化特點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隨著國家推行新課程改革,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進行研究分析,以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正式課堂授課前,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首先,語文老師應該指導小學生進行語文課的課前預習,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有大致的熟悉和了解,盡量做到能夠明確其中的主要知識點,為更好、更快的學習掌握語文教學知識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其次,在課堂教學前,小學語文教師要吃透教材內(nèi)容,做好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為小學語文課堂上授課能夠有效進行提供前期保障。最后,在小學階段,學生都有愛玩兒的天性,鑒于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語文教師可以進行趣味性教學,結合語文教學內(nèi)容,準備吸引小學生的游戲活動,如此一來不但能寓教于樂,讓小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掌握了語文課程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涉獵到課外知識內(nèi)容,對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例如,小學課本中的《木蘭從軍》,當教師在課堂上講到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在課前找到《花木蘭》動畫片并將其融合到課堂教學設計當中,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將《花木蘭》動畫片播放給小學生們看,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入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更易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的深入,同時也能使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如上所述,有選擇的將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與多媒體等新型技術相結合,可以很好的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小學語文課教學的有效性提高。
二、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在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我國推進課程改革,且不斷深入,這對我的教育領域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作為義務教育重要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也受到重點關注。所以,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當中,要將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連接起來,并且使小學語文教學不在局限于室內(nèi)課堂上,可以將語文教學開展到戶外,選擇合適的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鍛煉小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眼界會變得開闊,能養(yǎng)成細心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習慣,在邏輯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上都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這些都能夠進一步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與新時期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理念相符合。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工作中,組織類似于演講比賽、詩歌朗誦、作文競賽等比賽活動,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到社會中親身體驗。例如當語文教學完成《特殊的葬禮》、《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綠洲》等課文的課堂學習時,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們仔細觀察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是怎么樣的,并讓同學們表達自己的感悟,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重要性,可以使孩子們從小就樹立的環(huán)境保護觀念和意識。通過參與這些課外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老師講授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去,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同時在學生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促進提升作用??傊?,通過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對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也讓學生形成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在以往的小學教學當中,一直以來都體現(xiàn)著語文教師的主體地位,并且采用填鴨式的授課形式將教學內(nèi)容教授給學生,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進而理解掌握[3]。但是結果是有目共睹的,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容易打消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們產(chǎn)生自主學習意識,最終無法在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方面取得理想進展。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確定小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正確剖析新課標的要求,努力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要用引導式方法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一定的主動權,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fā)言的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更好地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和提升。
四、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同時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一方面,教師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教師要在教學工作當中表揚、激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被認同的成就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重視師生情誼的培養(yǎng)和維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盡可能全面、細致的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知識掌握程度,幫助學生找出原因,進而克服學習困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知識水平。是加強老師和同學間的溝通,學生可以反映學習困難,教師可以找到影響教學效率的關鍵,這是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
總之,作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小學語文,不但是學生進入學習階段的入門學科,而且肩負著學生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升的重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以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