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新課程理念在小學教育的推廣,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越來越關注。因此,在對待教育懲罰的問題上,如果對學生的教育行為不恰當就會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教育懲罰是小學教育日常管理中的主要方式,原先以教師為主體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向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如何正確的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教育懲罰是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以小學教育中的懲罰問題為中心,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關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教育;懲罰;措施
在小學教育中,懲罰其實就是一種教育,通過采取相關措施對學生的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和習慣進行矯正,從而引導學生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其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在小學教育中,素質教育的實施為教育懲罰確定了新的定義與方式,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懲罰方式也有了些許改變。因此,在小學教育管理中制定科學的學校法規(guī),使得教師樹立正確的懲罰觀念,提高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一、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罰中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體罰現象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推進,小學教師隊伍的師資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此,體罰學生的現象也相應減少。但是在小學教育中體罰學生的現象并沒有絕對減少,體罰學生的現象不僅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而且對學生的心理也造成較大的影響。目前,在小學教育的懲罰中主要的體罰方式有罰站、讓學生勞動以及留校處理等等方式,如果教師在懲罰的時候處理方式不恰當就會出現體罰的現象,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
(二)對教育懲罰的認知存在偏差
在小學教育中,不僅僅是教師,家長也對教育懲罰的認知存在偏差,一些有經驗教師認為合理的教育懲罰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但是有一些教師和家長認為懲罰和體罰沒有根本的區(qū)別,懲罰就是體罰,這種觀念的存在就會對教師正常開展教學行為造成阻礙。學生的錯誤行為不能得到矯正就會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造成影響。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是不可取的,將懲罰完全等同于體罰的觀念必將不利于學生正確行為習慣。
(三)教育懲罰觀念被逐漸淡化
社會群體對教育懲罰的錯誤認知阻礙教師正常的教學管理,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思想觀念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但是也有部分教師認為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教育活動中只能采用表揚和獎勵的方式,卻不能使用懲罰的方式。因此,教師對學生變得過分尊重,懲罰的教育措施逐漸被淡化,再加上一些家長和教師把對學生的教育懲罰完全等同于體罰,即時學生犯了錯誤家長的溺愛,教師不敢進行正當的教育懲罰,使得學生犯了錯誤也無所顧忌,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必將造成重大影響。
二、小學教育中合理使用教育懲罰的相關措施
(一)學校加大監(jiān)管
一些學校為了防在止老師對學生實施不正當的懲罰行為應該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加大對教師的監(jiān)管。尤其在對教師的績效考核中,應該將教師的教育措施納入到績效考核當中去,用科學合理規(guī)章制度制約教師對學生的懲罰措施。學校在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的時候,應該以教育作為根本的出發(fā)點,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從而從根本上防止教師過度使用懲罰措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實施教育懲罰的直接責任人,要想使得教育懲罰在小學教育中發(fā)揮應有的功能,教師就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樹立正確的教育懲罰觀念。教師應該明白在小學教育中實施教育懲罰措施的目的是為了矯正學生錯誤的行為,從而為培養(yǎng)一個合格的人才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懲罰的時候必須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教師也實施教育懲罰的時候應該以對學生的情感為基礎,不能使用蠻橫的手段處罰學生,應該曉之以情,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明白自己的錯誤,并做到主動改正。而這也正是在小學教育中實施教育懲罰的根本目的。在小學教育中,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沒有發(fā)育健全,基本的世界觀念還沒有形成,對外界事物有強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低年級段的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身心特點,制定科學合理懲罰措施。
(三)樹立正確的懲罰觀念
在小學教育中實施教育懲罰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的發(fā)展,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教育管理中可能會使用多樣的方式,這其中就可能包括懲罰。但是懲罰作為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并不是明智的,這只是一種不科學的手段。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管理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并根據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教學管理,在教師與學生深厚的情感基礎上實施教育懲罰,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三、結語
在小學教育中實施科學的教育懲罰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在實施教育管理的時候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根據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的教育懲罰措施。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罰本身就是為了矯正學生的錯誤行為,但是如果教師把握不當的教育懲罰措施就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影響。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如何使用教育懲罰措施就成為學校和教師就成為當下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對于學校來說,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監(jiān)管措施加大對教師教育管理行為的監(jiān)管;對于教師來說,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并在實施教育懲罰中使用以理服人的情感處罰,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理解和接受教師的這種出發(fā)措施。從根本上提高矯正學生的錯誤,改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正陽.小學教育階段教育懲罰情況調查與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
[2]黃春梅.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罰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5.
[3]姚琳.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中的合理懲罰問題研究[D].渤海大學,2014.
[4]江峰.康德教育學中的懲罰理論及兒童心靈學說[J].教育學報,2014.
作者簡介:陸艷梅(1981.05—)女,民族:壯族,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