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梅
【摘 要】網(wǎng)絡興起的“安利”句式表達含義為“由衷地把自己認為不錯的東西推薦給別人”。此含義與傳統(tǒng)安利含義有所差別,并且二者詞性不同。傳統(tǒng)安利是一家直銷公司的名字,屬于專有名詞;而網(wǎng)絡興起的安利句式則是動詞。本文旨在使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語法隱喻去探索并解釋安利一詞的演變過程和機制。
【關鍵詞】安利;語法隱喻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224-02
一、引言
網(wǎng)絡興起的“安利”句式即“安利XXX”,表達“推薦,分享”之意。為了更好區(qū)分傳統(tǒng)安利與新“安利“句式,我們將傳統(tǒng)安利定義為 “安利[1]”,新安利句式定義為“安利[2]XXX”。安利[1]是全球最大直銷公司的名稱。但在動漫、coser的語境使用中“安利[1]”產(chǎn)生了新的含義,表達“推薦、分享”之意。隨之“安利[2]”句式在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交流軟件中得以大量使用,甚至被推廣到了生活中,如:“給大家安利一款口紅”“安利一款游戲”“求安利一家酒店”等等,至今該句式仍被廣泛使用。“安利[2]”產(chǎn)生的新意和“安利[1]”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由于安利[1]的營銷模式,安利[1]在人們心中屬貶義詞。而“安利[2]”句式中“安利[2]”已經(jīng)是褒義詞。更為重要的是,二者詞性從名詞轉變?yōu)閯釉~。這其中體現(xiàn)了韓禮德所提出的語法隱喻。
語法隱喻在韓禮德1985年《功能語法導論》中首次被提出,且與認知語言學隱喻沒有直接聯(lián)系。隨之便引來各路學者們的研究并成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的一大熱點。以韓禮德為首的學者們對語法隱喻進行了全面闡述和解釋使其日趨成熟(其中包括著名學者:韓禮德:1985,1993,1996,1998;馬?。?993)。韓禮德在1996年語法隱喻模式中將語法隱喻分為元功能和層次,其中層次分為語義層、詞匯語法層和音系層。胡壯麟(2008:300)將其稱為“韓禮德1996模式”。韓氏認為在詞匯語法層中,詞的語法形式?jīng)]有發(fā)生變化,而是詞性發(fā)生了轉移,如形容詞轉化為名詞,名詞、連詞轉化為動詞等。語法隱喻的韓禮德模式實際上就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模式,它突出的是功能的思想,即語法隱喻主要表現(xiàn)在及物性的過程和功能成分的相互隱喻化,最后才見之于詞匯語法層的體現(xiàn)轉換,前者是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胡壯麟 2008)。韓禮德(1998:208)又從語言進化的角度把“一致性”重新闡釋為“語義模式和語法模式在他們共同進行的起始階段的相互關系”。在語法隱喻引入國內(nèi)之后,許多學者也熱衷于對它的研究,包括胡壯麟(1996)、嚴世清(2000,2003)、張德祿(2013)等。張德祿(2014:32)認為語法隱喻研究的范圍圍繞語法隱喻的分類、產(chǎn)生的動因、表現(xiàn)形式以及哲學意義等方面,并指出語法隱喻理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功能模式(functional model)階段、分層功能模式(stratified functional model)階段和分層系統(tǒng)功能模式(stratified systemic functional model)階段。本研究試圖從語法隱喻視角探索安利[1]向安利[2]的演變過程和機制以便讓使用者們更準確理解該語言現(xiàn)象。
二、安利含義演變過程剖析
安利一詞的演變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由一個專有名詞即公司的名稱轉變?yōu)橐粋€普通名詞;由于國人觀念和安利營銷模式形成沖擊,變?yōu)槠胀~后該詞成為“推銷、傳銷”的代名詞,此階段安利是一個貶義詞。第二階段安利經(jīng)由網(wǎng)絡以及游戲中的使用演變?yōu)椤巴扑]”之意,此階段安利仍然是一個名詞,但已然是普通名詞且不再是一個貶義詞,而成為一個褒義詞,表達“推薦”之意。如“接受你的安利”“給我一些酒店的安利”“你的安利水平太低”等。前兩個階段安利一詞的演變屬于傳統(tǒng)語法隱喻范疇即詞匯隱喻,其含義演變是自下而上的。詞性并沒有發(fā)生變化,而是詞義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隱喻概念指發(fā)生在詞匯層面的隱喻化過程,詞匯隱喻在語法形式上沒有變化,而在意義上有變化(韓禮德:1995)。正如張德祿(2014:36)解釋到詞匯隱喻是詞匯層上A is B 的隱喻關系,只發(fā)生在兩個由名詞表示的實體之間,并不涉及語法變化。這兩個階段為第三階段安利從名詞轉化為動詞做了鋪墊。在第三階段,安利在詞義上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在語法使用上產(chǎn)生了改變。從名詞變?yōu)閯釉~,這一變化是自上而下的,體現(xiàn)了詞的范疇意義。第三階段屬于語法隱喻,語法隱喻的詞語意義沒有發(fā)生變化,變化的是語法形狀,如動詞或形容詞化為名詞,連詞化為動詞(韓禮德:1995)。韓禮德又用能指和所指的關系加以解釋,詞匯隱喻是同樣的能指,不同的所指;語法隱喻處理的是不同的能指,同樣的所指,因此語法隱喻是在不同層次之間的重新排列,是將語義重新映疊于詞匯語法上(胡壯麟:2008)。在安利一詞演變過程中,詞匯隱喻階段是語法隱喻階段的基礎,語法隱喻階段是安利一詞最終得以廣泛使用的關鍵階段。
(一)安利演變第一階段
安利[1]是一家公司名稱,其營銷模式是店鋪加雇傭營銷人員進行銷售的模式。在安利營銷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針對安利營銷員的獎勵制度。安利直接用于銷售人員的獎勵就占銷售收入的30%。只要安利銷售人員賣出的產(chǎn)品多,吸引新的銷售人員多就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勵(李明睿:2010)。因此安利銷售人員便會不厭其煩地推銷安利產(chǎn)品并吸引新的安利營銷人員加入安利公司。而安利“不厭其煩”的營銷模式卻與中國傳統(tǒng)銷售模式形成沖擊。人們難以接受這一種看似“不成功便不放棄”的營銷模式,導致人們將“安利”一詞等同于傳銷。隨后安利[1]被視作傳銷、直銷、推銷的代名詞。在此階段“安利”一詞的詞義發(fā)生了變化,從專有名詞即公司名稱演變?yōu)橐粋€普通名詞,其含義為傳銷、直銷、推銷,明顯帶有貶義色彩。人們一旦碰到與安利有關的人員或與安利營銷模式類似的公司或產(chǎn)品便避而遠之、視而不見。
(二)安利演變第二階段
網(wǎng)絡對生活的滲透超乎想象,各類聊天軟件、層出不窮的網(wǎng)絡游戲滋生出大量網(wǎng)民。大量網(wǎng)絡語言在網(wǎng)民的交流中應運而生。安利便是其中一詞。該詞始于網(wǎng)絡游戲、coser、動漫中的使用。網(wǎng)民們會將自己認為好的游戲、動漫等推薦給網(wǎng)友。在網(wǎng)民們不厭其煩的“安利式推銷模式”游說之后,網(wǎng)友們便會以“接受你的安利”“干了這碗安利”等句式回應。在這一過程中網(wǎng)友們并沒有對其朋友的推薦表示反感而是欣然接受。安利一詞的含義也隨之發(fā)生改變,表達含義為“推薦”的同時,該詞的語氣同時發(fā)生改變,貶義諷刺的感情色彩已然脫落而被重新賦予了褒義色彩。而這一階段同樣停留在傳統(tǒng)詞匯的隱喻階段,兩個詞語之間仍然停留于形式,一個詞產(chǎn)生兩個意義。其中一詞是本意而另一詞為隱喻的結果。人們?nèi)匀辉凇皬南峦稀钡哪J街型七M該詞的演變。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雖然仍停留于詞匯隱喻,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即用同一詞匯表達不同意義,但是這為安利進入第三階段語法隱喻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鞍怖北磉_從專有名詞公司名稱到貶義普通名詞再到褒義普通名詞,這一從上到下的演變過程使第三階段的發(fā)生成為可能。如下是前兩個階段圖示:
(三)安利演變第三階段
在安利發(fā)生第二階段演變之后,我們對于安利一詞本身不再產(chǎn)生厭惡之情,而是欣然接受和淡然使用。我們將其放入新的語境產(chǎn)生了新的語氣色彩。但在第二階段使用中安利一詞仍在不斷演變,以致大量“安利[2]”句式涌現(xiàn)出來,如:求安利、給大家安利一下、安利一下這款口紅、今天被安利了一款好玩的游戲等等。新的“安利[2]”句式顯然在語法形式上產(chǎn)生了變化,即名詞轉變?yōu)閯釉~。安利[1]在句中充當?shù)氖侵行恼Z,描述的是一個結果或一種狀態(tài)。而安利[2]在句中做謂語,強調(diào)過程。二者意義并沒有發(fā)生變化。這一現(xiàn)象正是語法隱喻研究的范疇。并且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有以下幾個因素組成。第一,第三階段“安利[2]”雖從名詞轉化為動詞,但詞義并未發(fā)生變化,都有“推薦”之意。在漢語中“推薦”既可以作為名詞又可以作為動詞使用。例如,你的推薦(名詞)非常有意義;請你推薦(動詞)一下這款產(chǎn)品。這為安利產(chǎn)生語法隱喻提供了先決條件。第二,安利[1]句式體現(xiàn)的是一種狀態(tài)和結果。安利[1]句式是在施事者完成事物細節(jié)描述的相關推薦后,受事者如果接受施事者的推薦才會使用“接受你的安利” “干了這碗安利”等句式。下文使用一段安利表示推薦的對話加以證明上述觀點:
甲: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很值得看,全明星陣容,特效也做得特別好。劇情也不錯。
乙:真有那么好看?
甲:你覺得我會騙你嗎?就是因為好看,電影都推遲下線啦!
乙:好吧!接受你的安利。今天我就去一睹為快!
從上例中可以看出安利作為名詞表示推薦而使用的句式,發(fā)生在對話最后而且是受事者所使用的語言。然而當這一句式無法滿足施事者要使用安利一詞的需求時,施事者乃話語的發(fā)起者,在表達給受事者推薦事物之時無法使用安利原來的語法形式。所以施事者結合安利的含義和句式語法形式的要求創(chuàng)造出“安利[2]”句式。這一句式充分滿足了施事者在使用安利一詞的需求,同時在發(fā)起對話之前使用“安利[2]”句式是對整個對話主要內(nèi)容的一個概要介紹以便讓受事者明白施事者所要詳述的內(nèi)容。接著施事者開始詳細描述事物細節(jié)。下文是“安利[2]”句式例句:
甲:來來來,給你們安利一款我最近使用的口紅。
乙:快快快,給我們說說。
甲:我給你們說它顏色特別正,而且涂上以后很顯膚色白呢!
丙:是不是很貴?
甲:這是重點,我給你們說價格一點都不貴,才100多。真正的物美價廉!
乙、丙:快把網(wǎng)站分享過來。
從安利[1]到安利[2]的演變不難發(fā)現(xiàn),安利[1]通常是受事者接受某一事物之后發(fā)出的話語,(下接第233頁)以表達整個事件結果和狀態(tài)的接受。而安利[2]是施事者為了先說明要描述的對象而說出的提綱挈領的句式,此句式的重點是引入事物細節(jié)的描述。安利[2]句式重點是過程的描述。只有所安利的事物細節(jié)被描述清楚,受事者才會欣然接受施事者的安利。在第三階段安利從名詞范疇轉變?yōu)閯釉~范疇,范疇意義發(fā)生了轉變;雖然語法性狀發(fā)生改變但詞義沒有任何變化,同是“推薦”之意。只是在實際交際中使用主體不一致而已。因此“安利”在此階段的變化可根據(jù)韓禮德所提出的語法隱喻視角解釋。語法隱喻是發(fā)生在語法層面的隱喻化過程。語法隱喻的詞語意義沒有發(fā)生變化,變化的是語法性狀。變體體現(xiàn)的不是詞義而是范疇意義(韓禮德:1995)。例句,(1)接受你的安利。(狀態(tài)、結果)(2)給你安利一款口紅。(過程)圖三
三、結論
“安利[2]”句式起源于網(wǎng)絡并在生活中得到大量使用。安利從名詞轉化為動詞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相互聯(lián)系共同促成安利新意和新的功能使用。語境的變化和說話者的使用要求促使安利一詞的語法性狀發(fā)生了變化即從名詞轉變?yōu)閯釉~,這一轉變突出了話語參與者的重心從受事者轉向施事者;話語內(nèi)容重心從結果轉向過程。語法隱喻不僅可以清晰解釋這一語言現(xiàn)象,同時也讓使用者們更加精準地使用這一語言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1995.“Language and the reshaping of human experience”in Bessie Dendrinos (ed.).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thens: University of Athens Press.
[2]胡壯麟.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97-315.
[3]李明睿.企業(yè)營銷模式探析—透視安利營銷模式[J].中國經(jīng)貿(mào)導刊,2010(5):95.
[4]安利.[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kHvx8fx17eKWEJNWViXB6CuPKA1p4Vmflm0xKLAmfkYxQTNlEDLS7oFFPqz0geu9GAUjWOpEGzqNeauGIrf2laTd1WO_uwGVldqJrY2Hgi,20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