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琦
摘 要:“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風靡全球的3D沙盒游戲,受到全球上億玩家的喜愛。通過借鑒“我的世界”的成功經(jīng)驗,對信息課堂教學進行了教學實踐與探索,讓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fā),讓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關(guān)鍵詞:信息技術(shù);課堂教學;我的世界
“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風靡全球的3D沙盒游戲,受到全球上億玩家的喜愛。憑借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良好的口碑,再加上開放的社會觀念,它不僅沒有引起傳統(tǒng)輿論的譴責,還反過來推出了教育版,用于學校和大規(guī)模學術(shù)機構(gòu)。為什么孩子們格外喜歡玩“我的世界”?專家給出這樣的答案:小孩子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喜歡社交,正好能契合他們的需求。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能像“我的世界”一樣讓學生體味到濃郁的生活氣息并因此著迷,讓課堂變成“我的世界”,又何愁學生不積極主動地學習呢?于是筆者通過探究學生玩“我的世界”的心理,借鑒“我的世界”的成功經(jīng)驗,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教學實踐與探索。
一、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貼近學生的生活
“我的世界”游戲是讓每一個玩家在三維空間中,通過將類似“樂高”積木的組件進行自由組合與拼湊,制作出小木屋、城堡甚至城市。在“我的世界”里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參與欲望。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教學內(nèi)容呢?
如,在教授《計算機的組成》這一課時,因為涉及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的內(nèi)存、CPU、硬盤等專業(yè)名稱,雖然筆者課上也采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等直觀教學法,可課后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得依然不盡如人意。于是,筆者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老師想要買一臺新電腦,請學生幫忙選購?!耙x哪些配件?怎樣的配置比較好?”學生要幫助老師解決這個難題,前提是必須先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及各部分功能。于是,教師帶著學生一起逛電腦城來學習新知,然后學生小組合作制訂出最佳選配方案。學生在完成此任務的同時,不僅內(nèi)化了概念,而且把學到的知識真正用于解決實際的問題中。
在進行教學設(shè)計時,我們應尋找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切合的點,讓教學如“我的世界”般貼近學生生活,讓課堂也變成“我的世界”,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地“學會”升級至主動地“樂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二、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空間
玩家們在“我的世界”里可以睡覺,吃飯,挖礦,種地,建房子,打怪獸等等,真正體現(xiàn)“我的地盤我做主”,而這正是學生渴望自主、獨立的心理愿望。
如《畫線》一課的教學,筆者在教學中著重提示學生在操作時要注意曲線的起點、終點和弧度選擇點的位置,并鼓勵學生繼續(xù)大膽嘗試有沒有更多更便捷的方法來隨心所欲地畫一條符合自己需要的曲線。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學習方式共研究出8種不同的畫曲線方法,這恐怕開發(fā)出“畫圖”軟件的微軟、教材的編寫者也未曾想到有這樣奇妙的組合。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而倡導自主學習已成為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首要任務。讓教學如“我的世界”般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空間,顯得很有現(xiàn)實意義,也更重要。
三、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讓課堂擁有更和諧的合作性
在“我的世界”里,每個玩家還可以邀上小伙伴一起來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小伙伴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反觀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合作有多少是學生自發(fā)的呢?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把“合作、互動”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重視教學交往,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和認知需求的增強。
如筆者在教學《幻燈片鏈接》這一課時,創(chuàng)設(shè)了“學校小小講解員”的情境。讓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并選出一人為組長,根據(jù)教師所提供的PPT素材,組長負責制作幻燈片標題頁,其他組員每人制作一個介紹學校各個功能教室的幻燈片子頁。每人完成后將組內(nèi)所有頁合并成一份完整的幻燈片,親身體驗一回“學校小小講解員”。這樣的設(shè)計,由于任務明確,責任到人,使小組合作的成果比較豐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借鑒“我的世界”里的激勵機制,注重制作過程中讓學生組內(nèi)合作、組間合作、師生合作,細化過程性激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交流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擁有更多的即時評價與激勵
“我的世界”里設(shè)置了許多等級,玩家可以通過自己的積累來一步步升級,而且升級后還能獲得新的裝備和技能。由此讓筆者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是不是也可以設(shè)立升級性質(zhì)的即時評價體系,學生可以通過某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來獲得某個等級,同時借助他取得某等級后獲得的相應特權(quán),為他的全面發(fā)展制造心理預期與自我心理暗示,這樣或許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各方面有良好的表現(xiàn)。
如筆者在上《共享資源》一課時,借鑒了“我的世界”的評價機制:將教學內(nèi)容分成了六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每獨立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即可收獲兩個經(jīng)驗和兩枚金幣;不能獨立完成任務可向周圍好友求助,合作完成后,求助者可收獲一個經(jīng)驗和一個金幣,好友可收獲一個愛心黃鉆。筆者用“升級攻略”找到了學生的興趣點,并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guān)鍵得看學生的反應,學生喜歡的課才是好課。如果我們的課堂能借鑒“我的世界”的激勵機制,能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讓教學落到實處,就能最終將我們的課堂變成生機盎然的“我的世界”。
參考文獻:
[1]張慧.在中小學中有效實現(xiàn)信息技術(shù)教育的方法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4(16).
[2]顧全.自主 探究 合作 分享:小學信息技術(shù)課堂教學的必然選擇[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6(2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