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偉楠
摘 要 隨著“師道尊嚴”的日漸式微,“愛”這個美麗的字眼與教育越來越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因此,羅素在他的《教育與美好生活》中所闡述的“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的論斷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驚訝,而臺灣學者林玉體在《教育價值論》一書中則走得更為堅決和徹底,他說:“沒有教育愛的老師,一定不是稱職的老師”。時至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顯與重視,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沒有真誠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因為教師高尚純潔的愛,是教師和學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以智的鑰匙,是明亮學生心靈的火焰。事實上,我們有無數(shù)的教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用他們的無私奉獻譜寫了一曲曲愛的歌頌。
關鍵詞 后進生 施愛 教育方法
在現(xiàn)實的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往往偏愛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或者是那些被教師認為“有發(fā)展?jié)撡|”的學生,對那些學習成績差而又不肯學習的學生雖不致冷嘲熱諷,但對于他們的視若無物卻令其倍感疏遠與冷落,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職業(yè)學校的生源決定了學生群體中后者的比例更大。其實,贊可夫對這一問題早就有一個形象的、一針見血的比喻:“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苯處熤異鄣氖ド衽c偉大就應該表現(xiàn)在這里,它既沒有如父母對子女之愛有血緣相維系,也沒有如男女之愛有相儀相悅作基礎,亦沒有如朋友有志趣相投為依托,它一視同仁地不分性別、種族、膚色、美丑、善惡、身份高下等,都作為愛的滋潤對象,尤其甚者,更將愛的甘露普降于那些品行不端、學業(yè)低落、冥頑不靈的“丑小鴨”身上。
“丑小鴨”為何更需要教師的愛呢?其理由有三:
(1)正如上文所述,在現(xiàn)實的教育實驗中他們是最難享受到老師的愛的陽光雨露的一個特殊群落。心理學中有一種“光環(huán)效應”,是說由于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有清晰的知覺,印象深刻、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印象。這種強烈知覺的印象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環(huán)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可能會影響我們對下一個學生的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教師容易一葉中農(nóng)障目,以“點”概全,造成對成績好的學生產(chǎn)生“一俊遮百丑”的騙愛;對成績差的學生產(chǎn)生“他又出現(xiàn)了問題,又犯錯誤了”的錯覺。唯其如此,所以教師的關愛不啻是這些“丑小鴨”們的止渴圣飲。
(2)他們這一群就像遭受意外傷殘的花朵,更需要教師悉心呵護,用愛的溫暖去醫(yī)治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這些人中的有一類人可能是因家庭的變故或個人智力的殘缺而淪為“丑小鴨”,但他們既然是生逢不幸,就更應受到教師特別愛護與照顧,即便是因為學習習慣等綜合因素導致的“落伍者”,也由于學習不好,但又不甘心而令內心總有負疚感,又因常遭冷遇而形成較強的心理過敏區(qū),所以同樣應以愛去撫慰他們心中的傷痛。
(3)我們更要看到,今天這群成績表現(xiàn)得令人失望的“丑小鴨”,明天很可能就是振翅高飛的“白天鵝”。因為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很少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作業(yè)寫不好,考試分數(shù)低,但比學習好生動腦動手的機會多,實踐能力強,不受定式應影響,比較活躍,沒有行為模式;對父母、師長的依賴性不強;對學習雖不熱心,但愿意參加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他們身上的這些閃光點正是日后轉化為“天鵝”的可貴潛質,如果因教師的短視而不能令“丑小鴨”變成“天鵝”,甚或竟是天才就此埋沒,則是教師的罪過了。
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向后進生施愛,使“丑小鴨”變成“天鵝”呢?針對后進生的特點,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允許犯錯,對后進生常懷寬容之心。心理學上有一種“超限效應”,是指一種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心理現(xiàn)象。我們知道,第一次挨批評時,學生厭煩心理并不太大,但是第二次,往往使厭煩度倍增,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那么,隨著批評的累加,逆反效應會更大,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shù)增加,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有時,我們常聽到這樣對某后進生的評論:“這個學生犟得很?!逼鋵嵤呛苤档梦覀兎词〉?,從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特點來看,他們本來就處在一個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階段中,隨著社會的開發(fā)與進步,他們的自主意識就更加強烈。在家里他們希望與父母平等,在學校他們希望師生平等,不喜歡受到別人的約束。因此在允許學生犯錯的同時,也要注意批評的尺度及變換批評的方式。
(2)對缺少關懷的后進生施以慈母之愛。由于父母離異或經(jīng)商等原因,他們在生活上缺少適當?shù)恼疹?,在學習上缺少適當?shù)年P心,在精神上缺少適當?shù)膿嵛?,令他們承受不心靈的打擊,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此時,教師應適當時地各他們以慈母之愛,在生活給他們以慈母般地關心,在精神上給他們以慈母般的支持,這不僅能治愈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而且還能增進師生之情,使其在生活上建立信心,在感情上有所寄托,在學習上更加努力。
(3)對懶惰成性、積習難改的后進施以嚴父之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獨生子女倍受父母及長輩的寵愛,他們過慣嬌矜、懶散、享樂式的“貴族式”的生活,這種生活又養(yǎng)成了他們懶散、自理能力差、不愛動腦、不愛勞動、怕吃苦的壞習慣。對這一類的后進生,教師必須嚴字當頭,從一點一滴嚴格要求他們,以此來規(guī)范他們的言行。值得一提的是,嚴并非等于不愛,嚴格地要求他們,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地學習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這正是嚴師的真愛。
(4)激勵上進,對后進生常懷期待之情。期待是一種綜合的情感表現(xiàn),其核心是深沉的愛,心理學研究表明,來自教育者的期待通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心理學家威廉·詹母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泵绹偨y(tǒng)林肯也說過:“每一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贊美?!碧K霍姆林斯基則說得更加直接:“育人技巧的全部訣竅在于抓住學生的上進心?!币虼?,教師應尋找適當?shù)膱龊希貌煌姆绞较驅W生表達自己的期待。列如,對解決問題獨特、或錯誤逐漸減少的后進生熱情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并不斷地對他們提出新的奮斗目標。
正如斯賓塞所言:“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我們欣慰而自豪地看到越來越多的甘為人梯的園丁用自己的愛心暖熱了一顆顆曾經(jīng)自卑、曾經(jīng)茫然的心靈。我們也真誠地祝愿師生之間的愛能夠給教育教學開拓一條廣闊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