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萍
摘要:百分數(shù)內容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改進百分數(shù)應用題教學,讓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百分數(shù) 應用題
百分數(shù)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也是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重要內容,更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看,筆者認為,要讓學生解答百分數(shù)應用題,關鍵是要讓他們掌握百分數(shù)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一、找準題目中的單位“1”
單位“1”是百分數(shù)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中的一個標準量,正確認識和理解單位“1”,是解答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因為只要找準題目中的單位“1”,其數(shù)量關系就能一目了然,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具體的實例來尋找百分數(shù)答題的規(guī)律,如在有分率句子中,“是”“比”“占”“相當于”等詞語后面的量,即是表示單位“1”的量。
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以下三個問題:①某學校六(4)班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②六年級有學生480人,男生占六年級人數(shù)60%,男生有多少人?③一桶油有50千克,用去它的30%,還剩多少千克油?
在提出問題后,教師應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找到題目中的單位“1”的?又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的?
二、利用線段圖解答復雜的百分數(shù)應用題
一些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字較多,關系較為復雜,學生不僅需要找準題目中的標準量單位“1”,還要學會利用線段圖進行解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從而深入細致地分析數(shù)量關系,進行邏輯推理,逐步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實例來引導學生了解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結構及解題思路。
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大西南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其中蘋果有60筐,梨的筐數(shù)是蘋果的80%,同時又是柚子的150%,柚子有多少筐?得出:60×80%÷150%=32(筐)。
在解答此題時,第一步,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這道題,仔細分析題中的條件,弄清誰和誰比,這就要找準單位“1”。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清已知量和對應分率的關系,為下一步解答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這一步是解答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
另外,在有兩個標準量時,我們要弄清楚數(shù)量關系,排除干擾,區(qū)別對待兩個標準量。
三、利用綜合知識解答較復雜的百分數(shù)應用題
解答較復雜的百分數(shù)應用題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如有這樣一道題目:某種商品4月的價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價格比4月又漲了20%。5月的價格與3月比,是漲了還是降了?變化幅度是多少?
4月的價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價格比4月又漲了20%。面對這兩個信息,學生在審題時會發(fā)現(xiàn),降價的幅度和漲價的幅度都是20%,那么,價格是否變化了呢?面對這個問題,教師再讓學生理解每次的漲幅都是與誰比較,單位“1”是否相同;進而制訂教學策略,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交流、猜想、驗證,獲得了解題的思路,然后學生自己說出此題的解題思路、假設3月份的價格為1,則5月為1×(1-20%)×(1+20%)=96%,1-96%=4%。因此,此題的答案為:5月的價格比3月的價格降了4%。通過對此題的分析歸納,學生找到了解答此類應用題的方法。
這時,教師再列舉與此類型相關的應用題,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商店里放著國產(chǎn)華為和韓國三星兩種手機,售價都是990元,但是華為是熱銷商品,賺了10%;三星是滯銷商品,賠了10%。假如今天兩種手機各售出一部,商店是賺錢了,還是賠錢了?若賺了,則賺了多少?若賠了,則賠了多少?
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與之前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做到遷移類推。此題的解題關鍵是原價是多少?再與現(xiàn)價進行比較,就知道商店是賺了,還是賠了。
只有學生參與體驗問題解決的全過程,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在面對一個全新的問題時,如果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清晰,就容易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問題就能一步一步得到解決,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百分數(shù)應用題包羅萬象、千變萬化,教師除了教會學生綜合解題的方法之外,還要教會學生善于分析和總結規(guī)律,及時排除干擾和障礙,靈活地解答百分數(shù)應用題。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河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