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新
l 產(chǎn)地環(huán)境
有機水稻生產(chǎn)基地應(yīng)遠離工業(yè)區(qū)、交通主干線和生活垃圾場等,確保土壤、灌溉水、空氣質(zhì)量三要素均應(yīng)無污染,符合國家相關(guān)行業(yè)標準。
2 選用良種
選用審定推廣的熟期適宜的符合有機生產(chǎn)要求的種子質(zhì)量符合標準的優(yōu)質(zhì)良食味水稻品種,如五優(yōu)稻4號、龍稻16、松粳22等。
3 培育壯苗
3.1 提早備土。夏、秋季節(jié)提早備好床土,選擇肥沃無草籽、殘茬和長殘效農(nóng)藥殘留的旱田土,夏季將床土堆積高溫處理或育苗前用大鍋熱炒處理,可滅草殺蟲除菌,過篩、曬干待用。早春淺耕10至15cm,做床,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施腐熟草炭5至lOkg/mz或腐熟豬糞lOkg/㎡,整平整實床面,配制床土。
3.2 扣棚。一般在播種育苗前15天左右扣棚,增溫解凍。采取開閉式扣棚,兩幅窄膜分別扣在棚的兩側(cè),先一幅寬膜扣在棚上部,確保兩側(cè)肩部通風,并拉好防風網(wǎng)帶。
3.3 種子處理。播種前15天左右曬種,選種和浸種消毒時,可利用生物殺菌劑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浸種消毒。把選好的稻種用1500倍100萬孢子/g寡雄腐霉(配制比例為:34g兌水50kg浸稻種40kg)室溫10至15℃下浸種5至7天,浸種期間定期回水攪拌。水溫保持12℃左右。
3.4 播種。一般在4月8至18日播種。采用播種器進行播種,手插秧每平方米播芽種200至275g/㎡,機插盤每盤播芽種100至125g/㎡;缽體盤每缽穴播種3至5粒芽種,覆土厚度0.5至lcm。
3.5 育苗管理
3.5.1 蓋膜。播完種后蓋一層地膜,提早育苗的再扣上小棚,苗出齊后,撤掉苗上的地膜,溫度適宜時撤掉小棚。
3.5.2 秧田溫度管理。播種至出苗期,密封保溫。出苗至1.5葉期,溫度不超過28℃。秧苗1.5至2.5葉期,逐步增加通風量,棚溫降到25℃。
3.5.3 秧田水分管理。秧苗2葉期前,一般不用澆水。秧苗2葉期后,床土易干旱,要早、晚澆水,1次澆足澆透。
3.5.4 苗床滅草。底土用高溫處理過的床土,可殺死草籽,種子覆土用細沙或高溫處理過的無污染床土,覆0.5至lcm。秧苗生長期如有雜草,進行人工拔除。
3.5.5 病蟲害防治
3.5.5.1 預(yù)防立枯病??捎胠x106孢子/g寡雄腐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在水稻一葉一心期噴施,10天后進行第二次施藥。
3.5.5.2 苗床螻蛄防治。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500倍液浸泡炒熟米糠。l天后撈出,適量撒施于苗床過道及四周。
3.5.5.3 苗床追肥。1.5至2葉期如秧苗發(fā)現(xiàn)有脫肥現(xiàn)象,可進行追肥,每㎡施用0.055kg復(fù)合微生物肥料并澆水。
3.6 煉苗。插秧前全揭膜,鍛煉3天以上,此時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缺水時要及時澆水,但不能灌水上床。最終使秧苗健壯、均質(zhì),不低于中苗壯苗標準,即秧齡≥35天,葉齡3.5至4.O葉,苗高≥13cm,根數(shù)≥14條,10株莖基寬≥3cm,地上百株干重≥3g。
4 整地、施底肥
秋翻地翻深18至22cm.春季進行旱耙、旱平,整平塹溝,并為泡田做準備,整個水田用水均為牡丹江上游的鏡泊湖自流水,水質(zhì)潔凈無污染、水溫高,并用腐熟好的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做底肥。
5 插秧
根據(jù)土壤肥力、品種分蘗能力等因素確定合理插秧規(guī)格。一般插秧規(guī)格為30x20cm.插秧深度不超過2cm。
6 田間管理
6.1 追肥。返青期每公頃施用復(fù)合微生物肥料lOOkg。葉面肥可在水稻6至8葉期噴施含腐殖酸水溶肥(主要含腐殖酸和20%螯合態(tài)氮磷鉀)。
6.2 本田除蟲
6.2.1 潛葉蠅。于5月下旬在潛葉蠅成蟲田外集中期,在池埂上每隔30米設(shè)置一個誘殺桶,內(nèi)置500ml含5000倍氯蟲苯甲酰胺加酒糟加糖的混合液,誘殺成蟲進行防控,誘殺后妥善處理藥液,防止污染水田。
6.2.2 負泥蟲。采取人工掃除防治,在發(fā)生盛期迅速深灌,只露苗尖,然后在清晨有露水時用掃帚將幼蟲掃落于水中,迅速排水,將幼蟲隨水排出田外。
6.2.3 二化螟。可采用投射式殺蟲燈及性誘劑圍垛誘殺成蟲,性誘劑和殺蟲燈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使用。例如:投射式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加掛性誘劑,誘殺越冬代水稻二化螟成蟲,要有效減少蟲源基數(shù)。
6.3 本田防病
6.3.1 稻葉瘟可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春雷·寡糖、井岡霉素A、井崗·蠟芽菌等生物藥劑并兼防其它病害。根據(jù)發(fā)病情況施藥2至3次,每次間隔7d左右。
6.3.2 穗頸瘟在水稻生育期達到孕穗末期和齊穗期前的3至6天,分別噴藥一次。噴藥時應(yīng)避開水稻開花期,并選擇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后噴藥,以免影響水稻授粉。
6.3.3 紋枯病。應(yīng)配合物理措施,在春季泡田整地時,打撈菌核,并帶出田外燒毀。
7 收獲
分機械直收、機割機拾、人工收獲三種,不管哪種方式,都要注意水分的控制,收獲后稻谷采用順逆流低溫(50℃以下)烘干塔烘干,降水至14.5%。也可把稻谷平鋪在曬場進行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