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海
一
2022年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為了迎接這開在家門口的冬奧會,“蔚縣周淑英剪紙藝術館”館長周淑英攜手周氏家族為冬奧會創(chuàng)作了7米長卷剪紙。
今年2月25日,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交接儀式上播放的8分鐘專題片定格畫面上,這幅巨型剪紙驚艷了全世界!也讓全世界人民記住了“蔚縣剪紙”。
若談到“蔚縣剪紙”,便自然會談到周淑英。她為家鄉(xiāng)剪紙付出了太多心血,其執(zhí)著進取也得到了豐碩的回報。
1995年,對周淑英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她作為河北省三位代表之一,準備去北京參加世界婦女代表大會。在參會前的培訓期間,婦聯(lián)領導讓每個人講述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她首先想到了父親。
已故父親周永明是蔚縣著名的剪紙大師,也是蔚縣剪紙創(chuàng)始人王老賞唯一嫡傳弟子,開創(chuàng)了周派螺旋刀、針尖刀和套染、暈染新技法。首創(chuàng)了馳名中外的戲劇人物“百種臉譜”“花鳥魚蟲”等800多種剪紙作品,其神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把蔚縣剪紙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她的父親幾乎從未離開刻刀、桌子,用畢生的精力致力于蔚縣剪紙創(chuàng)作,并打破了“傳子不傳女”的祖訓,將這門獨特新技法傳給了勤奮好學的小淑英。病危時,老人握住她的手,囑她一定要將家鄉(xiāng)剪紙發(fā)揚光大!
周淑英不忘父親重托,接過刻刀,在那張桌子旁,一坐就是一整天。每刻一幅牡丹剪紙,她都不知要改多少次畫稿。手被鋒利的刀刃割出了血都沒有察覺,直到鮮紅的血滴在紙上……她頓時來了靈感,順著血痕刻出一幅嬌艷的牡丹。她笑了,仿佛那牡丹圖被流動的血液賦予了生命。在汗水堆砌的畫稿上,憑著聰穎的天資和對剪紙的熱愛,一幅幅精美作品脫穎而出。
從22歲首次在京津參展以來,周淑英的作品被諸多名人收藏,她的事跡更是被媒體廣泛傳播。
世界婦女大會中國代表團的陳美秋,把她的故事向國際友人作了介紹,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各地方電視臺不斷采訪她,許多人與她合影留念,并收藏她多幅作品。
同時,她的參賽作品《世界婦女大會會徽》獲獎,并作為大型宣傳畫在會期展出。
這幅作品一亮相便贏來了喝彩,被爭相購買,一位日商購得后在本國竟賣到上千美元。在只剩下最后一張會徽剪紙作品時,一位美國朋友和一位菲律賓小姐爭執(zhí)不下,都想買走。美國朋友得到作品大喊“Beautiful”,菲律賓的那位小姐眼圈紅了,一臉的沮喪和無奈。
翻譯告訴周淑英,那位小姐非常熱愛中國剪紙。周淑英聽后很感動,拉住那位小姐的手表示愿意再送給她一張同樣的作品作為紀念,只是需半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可惜半個月后,周淑英拿著那位菲律賓小姐留下的名片給她送作品時,大使館工作人員告訴周淑英,那位小姐因有急事已提前回國了。至今,周淑英談及此事,依然感到非常遺憾。
二
世婦會后,周淑英這位土生土長的民間女藝人,帶著一顆求索的心跨進了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
在美院進修時,有一次上人體色彩課,周淑英因有事出去了一會兒,等她回來時看見靳之林教授正站在她的畫板前面,專注地審視著她那幅未完成的作品,等周淑英坐下后,一直沉默不語的靳教授忽然問:“這,真是你自己畫的嗎?”
周淑英抬起頭看著滿臉疑惑的教授,委屈極了,她倔強而自信地回答:“當然!”
靳教授站在旁邊默默地觀察著周淑英的每一筆著色,直到作品完成。她拿起周淑英的作品動情地說:“周淑英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專業(yè)學習,卻對色彩頗有感覺,你們看——她筆下的人物是不是有血液在體內流動?!”一時間,掌聲四起……在畢業(yè)創(chuàng)作時,每個人必須完成一幅全新的作品,由中央美院資深教授呂勝中先生擔任評判和指導。
周淑英和同學們從北京出發(fā)到山西應縣,沿著黃河流域采風46天。也許大自然給予了她太多的靈氣,一種飄著泥土氣息的質樸情感使她想到了很多童年趣事:爬樹、玩泥巴、掏鳥窩……一幅幅童趣圖在她的腦海中產生了。
因為一心想著自己的童趣系列圖設計,所以忽視了對畢業(yè)作品的創(chuàng)作,到了該交作品的時間,她才著了急,匆忙之間,她以中國地圖形狀為基礎,設計了一只昂首鳴叫的雄雞,用了一兩天時間,便上交了作品。
呂勝中教授看到她的畢業(yè)作品后大發(fā)雷霆:“作品太粗糙了!”呂教授質問周淑英:“如果不是事實擺在那里,我真不敢相信世婦會會徽是你設計的,為什么能設計出會徽那樣精美的作品,卻不能認真完成一幅畢業(yè)作品?蔚縣剪紙靠你這樣能發(fā)揚光大嗎?!”
周淑英低下頭,臉紅了。她下決心重新設計一幅好的作品,一心一意先把畢業(yè)創(chuàng)作完成好后再想自己的童趣圖。
后來每到呂教授的課時,周淑英覺得實在沒有顏面,便躲開了。直到有一天被呂教授迎面碰上,周淑英紅著臉站在原地等著挨批。
呂教授搖搖頭語重心長地說:“家鄉(xiāng)的剪紙文化等待你去發(fā)展!”周淑英的眼睛濕潤了。
此后,她常和呂教授在一起探討民間美術,忽然有一天來了靈感,只用十幾分鐘便勾勒出了《生命樹》的輪廓。
《生命樹》發(fā)表在《中國婦女》海外版上,并被中央美術館收藏。
周淑英在中央美院因為學習創(chuàng)作成績突出,受聘成為該院專講蔚縣剪紙的客座教授。還被全國和省婦聯(lián)命名為“雙學雙比女能手”。同期她創(chuàng)作的5套21種剪紙作品在北京博物館展出。
三
她的作品在國際國內大賽不斷獲得大獎,通過學習她先后研究開創(chuàng)出多種染色新方法:雜染法、鋪蓋法、霧染法、疊染法、潑墨法、混沌法,這不僅增添了周派剪紙的品種和技法,也使蔚縣剪紙更加富有神韻。
都說“十年磨一劍”,1995年至今的二十幾年來,她的藝術已經完成了一次華麗變身,像自己刻刀下創(chuàng)作的蝴蝶振翅欲飛。
周淑英剪紙作品《清明上河圖》《百蝶圖》《生命樹》《農家樂》《彩福圖》《牡丹》等被中央美院、中國美術館及國內外友人收藏。她先后在美國、俄羅斯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個人剪紙藝術展。她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二百多家國內外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2018年,周淑英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3月5日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大會上她提交了《將非遺納入教育教學體系,促進民族文化與藝術繁榮的建議》。她希望把優(yōu)秀的非遺項目寫進教學大綱并開設相應課程,聘請非遺藝術家作為講師,讓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能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
“兩會”結束后她便走進了孩子們中間,她還手把手教一些聾啞兒童剪紙技藝。
太多的榮譽與太多的光環(huán),并沒有讓這位農民藝術家迷失方向。我采訪她時,淑英還是初見時那樣略帶羞澀。她說:“越是這時候越容易想起我父親,那時候父親很窮,身體也不好,他總是用樹枝在地上畫出他看到的花花草草,那些地上的小人兒很有神韻非常漂亮!我大哥小時候為了畫樣不被大隊沒收,用棉被把窗戶遮嚴實,舉著油燈一筆一畫搞創(chuàng)作?!彼龔漠嫺逯刑鸶觳?,不住地揉著腰,“現(xiàn)在條件這么好了,有人卻把蔚縣剪紙用電腦制圖用機器制作,這會把傳統(tǒng)的蔚縣剪紙帶離方向?!?/p>
為了將蔚縣剪紙發(fā)揚光大,為了不斷培養(yǎng)藝術新人,為了讓“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周淑英正風塵仆仆地行走在蔚縣剪紙之路上。
編輯:安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