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寧
【摘 要】為提高南方沿?!遏~類學》實驗教學質量, 根據南方沿海魚類和學生特點,結合魚類學課程的特點和現(xiàn)代科技技術,教師應強化服務意識,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本文闡述了提高南方學生學習魚類學實驗教學的興趣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希望通過魚類學實驗教學的學習,提高學生個人素質、學習和科研能力,盡快適應社會,為當?shù)亟洕铡?/p>
【關鍵詞】魚類學;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中圖分類號: H319;F2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4-013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4.061
《魚類學》是水產養(yǎng)殖學、海洋漁業(yè)科學與技術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必修課程,在培養(yǎng)水產、海洋漁業(yè)等專業(yè)的應用型人才方面有重要作用。
歷屆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畢業(yè)生絕大部分留在南方沿海省份工作?!遏~類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如何為發(fā)展地方經濟服務,是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考慮的。當前大力發(fā)展海洋經濟,其中海洋捕撈、海水養(yǎng)殖、海洋增養(yǎng)殖業(yè)是海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海洋漁業(yè)與《魚類學》相關的有3方面需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1)魚類分類知識;(2)魚類形態(tài)學知識;(3)年齡和生長測定方法。圍繞這三個方面,根據實驗教學大綱要求,合理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實驗材料選擇、年齡鑒定等作了如下改革。
1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強化基本技能訓練
實驗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加深對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和觀察、處理實驗結果及撰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1.1 實驗過程中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
許多新生動手能力較差,怕臟、怕魚腥味、怕甲醛味,不愿動手參與解剖操作。針對上述問題,要求學生必須獨立、正規(guī)、準確的操作,掌握每一步操作目的、要求,最后獨立完成實驗報告。
1.2 老師示教與學生自練相結合
先由教師做示范解剖,然后教師到各組學生中示教,糾正學生的解剖操作。通過多看多練、循序漸進,使實驗課的基本技能訓練達到預期目的,使學生掌握魚類不同系統(tǒng)的解剖技術。
1.3 采用多種方式教學, 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
實驗課時間短, 經費有限,制約了一些實驗的開展,使一些較重要的實驗內容難以完整、系統(tǒng)的完成。為解決上述難題,采取教師講解與學生動手操作相結合,再用多媒體和示范教學標本示教等多種手段,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限的條件下對一些重要的實驗內容有感性認識。
1.4 每次實驗結朿要考核
每次實驗結束離開實驗室前,要向任課老師彙報實驗內容、實物指證,如沒有達到實驗要求,不能離開實驗室,促使學生必需認真做實驗。
1.5 嚴格把關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反映學生獨立工作能力, 正確掌握所學知識和學習態(tài)度是否認真的一種方式。在實驗結束后,每位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一份實驗報告。為了規(guī)范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按照標準的實驗報告格式撰寫,獨立完成,不能抄襲。實驗結果一定要如實,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作風。教師認真批改后在下一次實習結束前,抽出時間進行評講,指出存在的問題,解答同學提出的疑問。
2 實驗材料以南方主要經濟魚類為主
2.1 魚類分類實驗標本以南海主要經濟魚類為主
魚類分類實驗目的主要是使學生掌握鑒定魚類的主要特征,進而學會運用檢索表鑒別魚類。我國南海魚類的特點是種類豐富,可捕撈的經濟魚類多,可供養(yǎng)殖的種類不少,目前養(yǎng)殖的石斑魚類、鯛科魚類、笛鯛科魚類等以及用于人工繁殖的親魚均取自南海的野生種。為了方便今后學生從事海洋捕撈或海水養(yǎng)殖,采集南方沿海地區(qū)水域的主要常見魚類用于魚類分類實驗,并作如下教學安排:
2.1.1 保持魚類分類系統(tǒng)的完整性
全部分類實驗所取的魚類標本要保持魚類分類系統(tǒng)的完整性,即綱、目、科都有特征明顯的代表種,如果實驗魚中無代表性種,則用示范標本代替。例如用示范標本中華鱘、海鰱、遮目魚、白肌銀魚作為鱘形目、海鰱目、鼠鱚目、鮭形目的代表種。
2.1.2 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實驗中結合實際,講些趣味魚類知識,例如鯉魚與姓李、遮目魚的傳說、海洋里的魚醫(yī)生、會“飛”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的魚、南美魔魚食人鯧、拼死吃河豚等,把枯燥無味的分類學講得生動有趣。針對南方學生生活中經常有機會接觸各種南海各種魚,在實驗教學中盡量結合實際,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1.3 魚類分類實驗單獨考試
通過分類實驗,要求學生熟練的認識40種經濟魚類。分類實驗課結束進行單獨考試,每人10尾魚,其中8尾魚做過實驗,不能查檢索表,當場寫出其種名、屬名和科名;另外2尾沒有做過實驗,可以查檢索表定種名。通過考試,促使學生掌握魚類分類系統(tǒng)、分類特征,學會使用魚類分類檢索表,熟悉南海主要經濟種類。
2.2 解剖材料以羅非魚為主
羅非魚是南方主要養(yǎng)殖魚類,亦是出口主要水產品之一,目前出現(xiàn)暴發(fā)性魚病、品種選育、營養(yǎng)飼料等問題,為了使學生提早了解羅非魚的形態(tài)持征,為今后從事羅非魚生產的防病、選育打下基礎,所以器官系統(tǒng)的解剖材料選擇用羅非魚。
由于魚類種類繁多,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器官千變萬化,羅非魚不能包含魚類所有形態(tài)特征,所以還要選用不同形態(tài)特征有代表性的種類作為示教標本,例如外形測量用花鱸、尖頭斜齒鯊、何氏鰩;計算鰭式、鱗式和鰓耙數(shù)用花鱸;骨骼和肌肉系統(tǒng)用鰱等,使學生對魚類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和內部器官系統(tǒng)有一個完整的形象。
3 鱗片與圖片結合的魚類年齡鑒定實驗
觀察南方魚類年齡比較困難,因為廣東的氣候比較溫暖,除粵北山區(qū)外,沒有明顯的冬季,魚類全年可以生長,因此鱗片上的年齡標志不明顯,而且副輪多,和經典的魚類學教材的年輪圖示有很大差別,初學者不容易觀察到年輪。為了使學生能基本掌握年輪的特征及觀察年輪方法,先用幻燈片講解鱗片、鰭條、耳石上的年輪特征及形成機理,并在解剖鏡下放置具有較典型年輪特征的鱗片作為示教實物給學生觀察,觀察年輪。
4 現(xiàn)場實踐教學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技能、鞏固理論知識,掌握魚類標本采集及分類鑒定的步驟和方法;掌握采集魚類生物學資料和測定魚類生物學性狀的方法,為進一步研究魚類的年齡、生長、攝食、繁殖等方面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學會寫科學論文報告,還安排了魚類學教學實習,讓學生分組到水產貿易市場識別魚的種類并購買各種魚類標本,每組采集標本15種以上,拿回實驗室編號,用福爾馬林固定,用作分類鑒定。實驗室工作包括:魚類分類鑒定,對每尾魚進行形態(tài)學測定,記錄采集標本可量和可數(shù)性狀,填寫“魚類形態(tài)測量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記錄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數(shù)碼相機和電子表格做電子文檔,適應形式的發(fā)展。實習結束要求學生撰寫實習報告和實習日志。
5 改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
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實驗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是服務的觀念,教師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據情況的不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問題,并隨時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所以教師不能擺架子,要平等對待學生,學生問不懂的問題,要和學生一起想辦法解決它,讓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通過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知道學生那些問題不明白,可以因人施教,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通過實驗教學改革,合理利用當?shù)貪O業(yè)資源,因材施教,理論結合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對當?shù)貪O業(yè)資源情況比較了解,畢業(yè)后容易融入相關行業(yè),可以較快的適應社會,更好的為當?shù)亟洕铡?/p>
【參考文獻】
[1]楊國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4):478-479.
[2]孫一民,李明弟,李大勇,等.我國高等教育實驗教學體系研究現(xiàn)狀[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2):25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