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珍
(無錫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江蘇 無錫 214151)
精神分裂癥為臨床精神科比較常見的一種重癥疾病,具體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患者多表現(xiàn)出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diào)、不同程度的思維、感知覺、行為以及情感等方面障礙,多發(fā)于青壯年[1]。由于該疾病病程較長,且呈現(xiàn)出進行性加重狀態(tài),最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精神殘疾。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積極治療可使病情得到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仍然會喪失部分生活能力或是存有遺留癥狀,不但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生活及工作,也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負擔[2]。因此,治療過程中給予有效的護理對策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共情護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其中研究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5~65歲,平均(41.35±3.16)歲;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26~62歲,平均(40.83±3.09)歲。兩組患者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研究組實施共情護理模式,具體為:①對護理人員進行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溝通技巧等培訓,幫助其樹立共情護理理念,并將該理念用于實際工作中,轉(zhuǎn)化為自覺關(guān)心行為;②根據(jù)人際交往相似理論合理安排患者病房,為其提供舒適、溫馨、靜謐的診療環(huán)境;③耐心傾聽患者訴求,對其存在的疑難問題要及時給予解答,認真觀察患者行為,了解其需求,并通過微笑、撫摸等多種形式向患者表達對其情感以及言行的理解與尊重,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與重視;若不能及時給予回復,需友善安慰患者,以防其出現(xiàn)不良情緒;④針對患者不同情況運用重建自我認知技術(shù)等制定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同時多與患者家屬交流,便于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同時鼓勵家屬進行輔助護理;⑤針對患者實際病情變化情況及時調(diào)整護理方案,持續(xù)改進護理質(zhì)量。
3個月后比較兩組精神狀態(tài)以及述情障礙改善情況。分別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評價患者精神狀態(tài);述情障礙采用述情障礙量表(TAS-20)進行評價,該量表涉及情感描述不能、情感不能、外向型思維3方面因素共包含2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
應用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降低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精神狀態(tài)(±s,分)
表1 比較精神狀態(tài)(±s,分)
組別 例數(shù)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5 48.35±4.16 33.52±2.17 47.36±5.18 34.73±4.25研究組 35 48.62±4.31 20.74±2.08 47.95±5.43 22.34±3.97 t 0.267 25.153 0.465 12.604 P>0.05 <0.05 >0.05 <0.05
護理后,兩組患者情感描述不能、情感不能、外向型思維以及總分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降低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述情障礙(±s,分)
表2 比較述情障礙(±s,分)
組別 例數(shù) 情感敘述不能 情感不能 外向型思維 總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5 3.62±0.83 2.96±0.64 3.58±0.81 2.72±0.65 3.67±0.86 2.85±0.67 66.85±7.16 52.65±6.28研究組 35 3.71±0.85 2.58±0.62 3.52±0.83 2.40±0.55 3.72±0.87 2.51±0.69 67.51±7.25 47.25±6.34 t 0.448 2.523 0.306 2.223 0.242 2.091 0.383 3.58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精神分裂癥在臨床比較常見,其臨床癥狀與分型比較多,病情復雜,且極易復發(fā),通常情況下,患者經(jīng)過臨床治療可基本治愈,但仍需依靠藥物維持病情穩(wěn)定,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科學護理能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3]。
本研究中,主要對研究組患者采用共情護理模式,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情感描述不能、情感不能、外向型思維以及總分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降低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在于:共情即設身處地、投情、同感心等,體現(xiàn)著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尊重、關(guān)心及愛。共情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人文化特征較強,是建立良好護患關(guān)系的平臺及切入點。通過共情理念,護理人員能夠立足于患者角度,感知、理解其情緒及言行,準確評價其情感狀況,真誠與患者溝通和交流,以了解其真實感受,鼓勵其認識自身情緒體驗,使患者感受到被認可、被尊重、被理解,這對改善患者功能障礙、樹立健康心態(tài)都具有重要意義[4]。
綜上所述,共情護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不良心理情緒,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