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行業(yè)對普通話水平等級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特別是一些與語言相關的特殊行業(yè)對普通話的等級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方式的出現(xiàn),高校普通話教學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本文就以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從普通話機輔測試背景下探討普通話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
關鍵詞 普通話 機輔測試 教學改革 提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5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requirements for Putonghua level in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also increased. In particular, some language-related special industries have made explicit demands on the level of Putonghu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mergence of computer-assisted Putonghua testing methods, college Mandarin teaching has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uses Di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Putonghua curriculum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mon phone auxiliary test.
Keywords Putonghua; computer aided testing; teaching reform; improve
1 普通話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以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普通話作為所有專業(yè)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開設1學期(18周),2學時/周,總計36學時。目的在于適應學生的就業(yè)需求,幫助學生提升普通話口語水平,順利通過普通話等級測試。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地處云南西部地區(qū),從方言區(qū)劃上屬于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區(qū),而普通話的定義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與北方方言區(qū)同屬一個方言體系的云南人,原本學習普通話的難度應該不大,但實際上因為云南26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地民族、社會分布狀況,使得云南方言變得比較雜糅,普通話機輔測試過級率不高,而在具體的普通話教學過程中又會因為教師,教學資源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2 普通話語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方音影響,教學難度增大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所招收的學生90%以上為云南省各地州學生,且大部分學生來自偏遠貧困地區(qū),在先期的語言習得過程中,云南方言作為母語長期使用之后,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語音習慣,學習普通話時就夾雜了大量方音,加之過去教師語音水平有限,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語音面貌并不理想。例如:云南紅河方言中將“黣”發(fā)作“ie”,“月亮”讀作“夜亮”;臨滄方言中將“ian”發(fā)作“in”,“y黙n”發(fā)作“yun” 玉溪方言中將“gou”發(fā)作“ou”。
除此之外,長期的語言習慣也會把一些方言詞帶入到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中。例如:“漢子”(丈夫),“婆娘”(妻子),“缽頭”(碗),“款”(說),“板扎”(很棒)等等。像這樣的方言詞不同的地區(qū)還有很多,由于平時使用方言在生活學習中進行交流,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就自然的把這些語音和方言詞帶入普通話語音當中。這在普通話教學中就必須要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語音特點給學生做方音辯證,這給普通話語音教師教學增加了難度,云南籍的教師尚可明確部分地區(qū)的主要方音和方言詞,但對于外省的教師沒有云南方言基礎,就很難就某一地區(qū)的方言特征做出辯證。
2.2 教師及教學資源不足
根據(jù)要求,普通話語音教師普通話等級必須達到一級乙等,并參加過相應的口語教學培訓,目前我校符合條件的教師共12人,其中坐班教師4人,只有8位專職教師。12名教師除專業(yè)課程外還要承擔我校普通話、教師口語、演講與口才等相關口語課程,平均每學期承擔我校2000人次的口語語音教學。顯而易見教師教學任務重,教學人次多,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很難做到幫助每一位學生進行方音辯證。
學校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普通話口語水平,于2014年耗資近百萬新建了普通話模擬測試與實訓室,購進了科大訊飛的在線學習軟件,這套軟件分模擬測試和在線學習兩個板塊,學生可以通過模擬測試測查出普通話發(fā)音過程中聲韻調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據(jù)評測報告中指出的聲韻調不足,學生可以進入在線學習的板塊在基礎語音學習中,針對自己語音的缺陷進行錄音比對學習,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改正語音中存在的缺陷,得到快速的提升。但目前我校的普通話模擬測試與實訓室僅有100個測試實訓機位,而每個學期近2000人次的學習任務遠遠超過了實訓室的運轉負荷,各班只能輪流進行學習,每個班級每個月只能到實訓室進行一次學習,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2.3 機輔測試人次多、任務重,影響教學進度
近年來,隨著我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shù)也隨之增長。2017年首次突破萬人,普通話的測試任務也隨之增加,我校是臨滄市第一個普通話機輔測試考點,共有10個考試機位,在不占用學生正常學習時間的前提下,每學期組織考試一次。就2018年3月報名情況看,報名人數(shù)突破4000人次,而在考試安排上只能利用每個周末,從四月第一周就開始測試工作。提前開始考試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因為很多班級還沒有結束課程就必須參加普通話等級考試,如果按正常的教學進度計劃:第一階段基礎語音學習(聲韻母4周),第二階段基礎語音學習(聲調、兒化、輕聲4周),第三階段朗讀短文(4周),第四階段命題說話(4周),第五階段普通話等級測試(2周)。從教學進度計劃上看,由于考試人數(shù)較多,最后兩個周的時間無法滿足考試量的需求,只能將考試提前到第二階段就開始進行,這意味著學生還沒完成課程學習就必須參加普通話等級測試,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安排。
3 教學方法對策研究
3.1 按地域進行分班教學
普通話發(fā)音會受到地域方言的影響,使普通話語音中含有部分地域方音和方言詞匯。雖然云南省的少數(shù)民族較多,地域跨度大,但是就大區(qū)域而言,各地的方言還是有共通性的,針對于這樣的情況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按大區(qū)域進行分班教學,例如可按滇東、南、西、北、中五個地區(qū)進行分班,師資條件充足的前提下,還可將五個地區(qū)進行細劃,可到地州、縣區(qū)、甚至到鄉(xiāng)鎮(zhèn)一級。然后由專門的語音教師針對于這一地區(qū)的方音特點做方音辯證教學,這樣的教學安排來自同一地域的學生語音中存在的缺陷大致相同,由專業(yè)語音教師帶領學生做方音辯證,能有效地針對語音中存在的缺陷進行提高,解決了以往教學過程中既要兼顧各地方言而教學時間又不足的問題。
3.2 完善教師隊伍建設
語音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專業(yè)課程教學,這需要專業(yè)的語音教師帶領學生做方音辯證。要求教師既要能夠聽出學生語音中存在的缺陷,又要教會學生正確的發(fā)音方法。所以我?,F(xiàn)有的12名語音教師中,有2名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10名云南省普通話測試員,長期的語音教學工作和普通話測試工作,使我們的教師能夠很好地分辨普通話中的方音,再針對不同地區(qū)的方音缺陷進行糾正和提升,是一支教學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但目前我校的語音教師人數(shù)配備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較多的學生人數(shù)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授課壓力。超負荷的課時既會影響教師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語音教學的質量,我們試從以下途徑來建設完善一支專兼結合的語音教師隊伍。
引進一批專業(yè)語音教師。引進擁有普通話等級水平一級乙等以上的語音教師,參加語音教學提升培訓,合格后擔任教學工作。
培訓一批其他專業(yè)教師。可以選派一批語音面貌較好的其他專業(yè)教師參加省語委舉辦的語言能力提高班,合格后擔任教學工作。
外聘一批行業(yè)兼職教師。因地制宜,外聘一批語言相關行業(yè)的兼職教師(如電臺電視臺播音主持、話務接線、新聞發(fā)言),培訓合格后擔任教學工作。
3.3 建設、開放語音實訓室
現(xiàn)有的普通話模擬測試與實訓室不能滿足學生的實訓需求,只有再建語音實訓室1~2個,增加模擬測試實訓機位100~200個,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內實訓機會。在此基礎上還應將模擬測試機房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課時安排選擇相應的時間段到實訓室進行在線學習。
3.4 調整教學模式
在現(xiàn)階段不能增設普通話語音測試機房的前提下,作為語音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考試的需求對教學模式做出及時調整。按過去的授課模式,第一階段授課計劃剛剛完成,學生就將進行等級考試,那么學生對第二至第四階段的發(fā)音技巧、考試技巧可以說毫無掌握,所以在考試過程中往往成績都不理想,沒有發(fā)揮出本來的水平。對此我們的教學模式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再像以前一個階段一個內容,而應該在每一個階段進行一個循環(huán)學習。
過去:第一階段 基礎語音學習(聲韻母4周);
第二階段 基礎語音學習(聲調、兒化、輕聲4周);
第三階段 朗讀短文(4周);
第四階段 命題說話(4周)。
現(xiàn)在:第一二三四階段(聲韻母1周+聲調、兒化、輕聲1周+朗讀短文1周+命題說話1周)。
這樣每個階段訓練的內容循環(huán)反復,能夠強化過去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訓練內容,不會出現(xiàn)學到最后忘了最初的情況。同時也能讓學生在第一階段的學習中就了解普通話機輔測試的所有項目和內容,這能讓學生緩解臨考的緊張心理,提高測試成績。當然教學模式的變革會給學生帶來很多實際的收獲,能在各個階段不斷強化、不斷提升,如果能夠更好整合考試資源,在原先的第五階段再進行測試相信學生的普通話過級率一定會有顯著的提升。
綜上所述,機輔測試背景下的普通話教學任務非常艱巨,我們需要從師資、硬件、教學、教法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有效提高普通話語音教學的質量,才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
參考文獻
[1] 趙衛(wèi)華.臨滄漢語方言詞匯系統(tǒng)研究[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
[2] 趙衛(wèi)華.臨滄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3] 劉燕.云南人學習普通話語音的難度等級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