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鮮古麗·麥提圖爾蓀
【摘 要】隨著社會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各類學校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發(fā)生改變。對于特殊學校而言,因為學生本身存在一定的生理性缺陷,所以在學習方面普遍存在一定障礙,這也是導致特殊學校學生學習效果比較差的主要原因。對此,更好更好的優(yōu)化與改善特殊學校教育水平,本文以聾生為主,探討關于聾生觀察力培養(yǎng)的方法,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特殊學校 聾生 觀察力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192
近幾年以來,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并且下發(fā)了一系列政策方針來完善殘障兒童公共教育環(huán)境,并全面落實特殊教育政策,以此來關懷殘障兒童成長,為殘障兒童營造健康的成長、教育環(huán)境,這也為強化殘障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起到重要作用。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自2014年起,我國的特殊教育計劃已經全面實施,并且近幾年來殘障兒童家庭教育獲得多方面的社會支持,殘障兒童的素質教育工作獲得了良好的保障。此外,各大特殊學校紛紛開展殘障兒童教育培訓班,使殘障兒童能夠相互融合,共同交流提升自己,在學習中不斷進步,逐漸融入現代化社會生活,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對于特殊學校而言,聾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如何有效的發(fā)揮課程教學作用對于聾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直接性影響,屬于每一位教師必須考慮的話題。在實際教育中,因為聾生本身的生理性缺陷,在認知事物與獲取知識方面的能力比較差,長期以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意力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導致學習效果的循環(huán)性減弱。對此,強化學生的觀察力非常重要,是保障學生有效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探討特殊學校促聾生觀察力培養(yǎng)對于特殊學校教育水平有著一定指導性價值。
一、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
在學習和培養(yǎng)任何一項能力與知識時,興趣都是基礎,屬于入門的導向性關鍵藝術,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關鍵性因素。對于聾生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必須在注意力、穩(wěn)定性以及持續(xù)性等方面進行改進,這也就要求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一)充分應用實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借助觀察一些具備代表性的實物作為引入教學方法。例如,以顏色、形狀都比較突出的物品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應當是以看為主,可以先從事物的外表特征著手,例如方圓、大小,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其他的感官,例如眼、手、鼻、嘴、腦等,從而做好對事物的全面性認知,在頭腦當中形成一個立體化的形象[1]。在課堂演示當中不僅需要借助實際觸摸或觀看進行觀察,還需要做好如何觀察、觀察目的等計劃,例如,在公園中“柳樹成長綠葉”內容時,便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外去觀察樹葉,并用句子卡的方式現場演示,這不僅是提升觀察力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與成長興趣的有效方法。
(二)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
應用數碼相機可以在課堂當中進行演示,尤其是展示一些很難在課堂中展示的實物,例如汽車、立交橋等,并將其制作成為幻燈片讓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觀察。同時還可以借助錄像機在課堂之前先錄制學生所想要觀看的材料,同時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播放,這一種展示方式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觀察積極性[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我跟媽媽去買菜”作為話題,在課堂之前錄制菜市場與買菜的過程,借助這一種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般的觀察,強化觀察效果。
二、指導學生觀察方法
指導學生應用正確的觀察方式是培養(yǎng)獨立觀察能力的關鍵與基礎。對此,為了更好的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要掌握多種指導學生觀察能力的方法[3]。
首先,掌握全貌。在對某一個事物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先從整體上對事物形成映像,并從淺至深的角度逐漸性的觀察,最終通過綜合性方式獲得整體印象。
例如,在《通陰溝》這一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次播放教學樓、教室、走廊前的水溝促使學生形成對通陰溝的理解,從而形成更加全面的觀察能力。其次,需要理清順序。順序一般是以從整體到分布、從分布到整體的結構為主,可以按照圖畫的不同內容劃分為多個類型,例如按照主次關系觀看,按照方位關系觀看等。
例如,在《我的家鄉(xiāng)》這一內容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在圖上按照山水樹木的觀看了解家鄉(xiāng)很美,之后根據從遠到近的熟悉怒看到山、河、橋、河岸以及田坎。再次,掌握觀看本質。對于聾生而言,觀察事物時一般只會關注表面內容,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在事物特征方面的觀察能力。
例如,觀察動態(tài)事物的時候需要抓住“動”的特點,觀察靜態(tài)事物的時候需要抓住“形態(tài)”的特點,觀察人物的時候需要抓住“外貌、語言以及神態(tài)”等方面的特點。在動物類文章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貿特點、行走姿勢以及生活習慣等;最后,發(fā)揮想象力。在觀察過程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對于學生想象力、聯想力的培養(yǎng),借助想象的方式強化對于事物的認知與理解。
例如,在觀察花的時候,不僅需要對花的形狀、顏色以及氣味等進行觀察,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從對花的觀察實現對人品質的想象,意識到“心靈如花”一樣的人格品質,借助這樣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育中,因為特殊學校本身的教學特殊性比較明顯,所以教學難度也相對較高,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保持耐心與愛心,耐心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觀察熱情與主動性,從而實現教學水平的持續(xù)性提高。
參考文獻
[1]賈振峰.漢語語素意識對聾生茶文化閱讀教學的影響研究[J].福建茶葉,2018,15(6):31-34.
[2]馮敏,韓媛,郭強.聾生漢語詞匯識別過程中手語激活的實驗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7,14(11):233-234.
[3]林小蘋.指尖游戲促進兒童語言思維認知發(fā)展實證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23(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