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晶
【摘 要】語文是初中教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語文課程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很好地發(fā)揮,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不足導致整體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開展教學活動來提高教學效率成為當務之急。本文結合教學實際,研究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的有效策略,供廣大同行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 提問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50
提問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制定后續(xù)的教學計劃。但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明顯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的提問頻率較低,提問質(zhì)量不高,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較少。學生缺少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機會,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現(xiàn)代化教學背景下,為了提升教學質(zhì)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我們需要科學合理利用提問,通過高質(zhì)量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
一、通過提問進行教學引入
教學引入是教師在進行知識點教學前通過相關聯(lián)的內(nèi)容來幫助學生熟悉理論知識,使學生對新課內(nèi)容產(chǎn)生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但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對教學引入進行重視,往往是直截了當?shù)倪M行新課知識點的教學,但學生在剛上課時思想較為散亂,注意力較不集中,教師如果直接進行新課教學,學生對一開始的知識點印象較淺,吸收起來較慢。而提問與教學引入的結合恰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進行新課教學時可以先簡單的提問學生幾個問題,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接著再進行新課教學,學生便會積極地參與到其中,有效掌握相關的內(nèi)容。
以我自己的實際教學為例,在進行“新聞”有關的教學活動時,我先提問學生:“大家知道什么是新聞嗎?”學生回答:“新聞就是每天發(fā)生的事情,通過簡短的形式告知大眾?!薄澳悄銈兡苷f說新聞都有什么特點嗎?”學生思考了一會兒回答:“新聞應該比較新鮮,能反映最新的事情?!币灿械膶W生回答:“新聞都比較短,但事情來龍去脈都講得很清楚?!痹诹私饬藢W生的回答以后,我再進行課本內(nèi)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呈現(xiàn)的新聞,根據(jù)這些新聞發(fā)現(xiàn)有關的特點,并嘗試利用學到的知識撰寫一篇規(guī)范化的新聞。實踐證明,通過提問進行教學引入,學生對新課教學點的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整體學習效果較好。
二、增加問題的引導意義
仔細研究現(xiàn)有的初中語文教材,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不少的內(nèi)容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在實際教學時,許多教師雖然也會提出一些問題,但往往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只需要根據(jù)教師的反應即可猜出正確答案。或者教師在提出問題后立即給出正確答案,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這些都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能力,容易導致學生形成依賴性思維。因此,有效進行提問要求教師必須注意提問方式,增加問題的引導意義,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例如,我在進行《故鄉(xiāng)》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封建社會對閏土的影響,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批判,我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從中找出作者與閏土來往的文字,仔細比較前后文字中閏土的變化。學生單單從文字中能夠發(fā)現(xiàn)閏土以前和“我”是平等的朋友,而長大后就對“我”比較恭敬,“大家想想為什么閏土小時候與我較為平等,而長大以后就會存在階級差異了呢?想想小時候大家是不是比較天真,不會注意這些事情,但是后來經(jīng)歷了什么呢?結合文章的背景好好思考一下?!痹谖覇栴}的引導下,學生開始結合文章寫作背景來進行思考,最終得出合理的結論。
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的主體往往就是教師。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計劃,結合教學內(nèi)容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思考。但其實,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多,教師不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也很少會主動的向教師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會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成績無法得到有效提高,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現(xiàn)代化教學背景下,為了真正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從學生的問題中了解其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教師再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有關內(nèi)容進行著重講解,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
例如,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時,我會先讓學生自己讀一遍文章,利用古漢語字典查詢有關字詞的含義,等學生大概了解相關的內(nèi)容以后,我會給出十分鐘時間,學生對自己學習規(guī)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我進行回答。十分鐘以后,我會默認學生全部了解有關的知識點,隨機提問學生,這就保證了學生前期學習的效率。通過學生提出問題,我能夠對學生的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準確了解,這也會為我后續(xù)的教學提供依據(jù)。
四、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學生由于成長環(huán)境、先天因素等原因,各項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好,可以準確快速的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但有的學生理解能力等較差,需要一段時間的思考才可以回答出問題。同時,也有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某個問題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而其他學生的可能就不相同。但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會結合參考解析進行,提出的問題也往往是解析中提出并給出答案的,教師就會希望學生給出答案與解析相同的答案,對學生較為嚴厲,甚至部分教師會否定學生的給出的答案。新課改后,我們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提問時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只需學生的回答在合理范圍內(nèi)即可;并且當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后,教師可以給出相關的鼓勵,使學生可以樹立學習信心。
提問作為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會產(chǎn)生很重要的影響。為了真正有效的發(fā)揮提問的作用,幫助學生科學合理的掌握教學內(nèi)容,我們需要注重問題的引導意義,通過轉變提問的主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內(nèi)容,真正有效的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禮蓮.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7,14(28).
[2]彭向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1):24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