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盈林
【摘? ? 要】數學日記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手段,對教師而言也是一種可選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和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關鍵詞】探討型數學日記? 反思型數學日記? 價值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67
數學日記是一種數學作業(yè)形式或學習手段,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有獨特的作用。通過數學日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方式萬千,在探討中尋求共同進步,在借鑒中學會重建,在激勵中重拾自信。數學日記的寫作內容豐富多彩,寫作類型多種多樣,在這里,我只是從兩種數學日記類型來談談它們的作用和價值。
一、數學日記類型
1.探討型數學日記——就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想到的與眾不同的解法或解題思路以日記的方式提出探討,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
2.反思型數學日記——記錄課后反思。學生通過回憶記錄當天或一段時間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再現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探討型數學日記和反思型數學日記的作用與價值
1.有助于促進生生和師生交流,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反思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批判性思維。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與人交流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讓人啟發(fā)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流中產生,而在孤獨中進加工和表達?!碧接懶蛿祵W日記就是生生之間,特別是師生之間一個重要的交流工具,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睌祵W日記很大程度上拓寬了老師和學生的交流空間,和諧了師生關系。借助數學語言間的相互表達,數學交流其實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個不斷的思考和反思的過程。反思型數學日記,有助于學生擺脫盲目性的“題海戰(zhàn)術”,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知識的本質。反思型數學日記為自我反思,監(jiān)控、調整提供了反省機制,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和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檢查、補救的習慣,也就是在為學生建立一個思維的批判性過程。
2.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元認知水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批判性思維。
“元認知”屬于認知心理學的一個新名詞,其核心意義是“對認知的認知”,其實質是認知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數學日記本身就是人們運用元認知策略的一種具體體現,通過寫探討型數學日記和反思型數學日記實質上是對個體的學習過程的認識的一種再認識,一種反思,實現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認知、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數學批判性思維是指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原有的數學表述和數學思維過程、結論做出自己的分析、推理、解釋,它是元認知的核心“認知的認知”的體現。
3.有助于構建數學發(fā)展性評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批判性思維。
新課程評價倡導發(fā)展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數學日記就是這樣一種新的評價工具,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數學日記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又是評價自己的主體。通過自評,學生進行反思,自己發(fā)現自己的問題;通過同學之間的互評,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數學日記不屬于獎懲性評價,而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與排名、升學、評獎沒有聯系也沒有功利性。但為一種評價工具可以讓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梳理和自我評價,也便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體現了評價的發(fā)展性原則。而通過自評、互評發(fā)現問題,進行反思,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構建數學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總之,通過數學日記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養(yǎng)成回顧、總結、評價、反思和再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思考習慣,為構建數學的批判性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毛飛飛.再談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日記”.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6.
[2]孫旭花.美國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日記”.廣州師范學報.1997.
[3]黃少培.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日記”.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