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藝康
孫驥先生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美術展覽并獲獎,近幾年出版?zhèn)€人畫冊數十種。在大學時期,他就對中國花鳥畫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視學習傳統(tǒng),潛心臨摹,對宋代花鳥畫的研習有切身體會,深得宋代花鳥畫作品之精髓,并為我所用,翻看孫驥先生曾經的畫稿,驚嘆中國花鳥畫扎實的功底。在教學之余,他每時每刻都在探索追求,堅定從容地從事著中國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工作。
與孫驥先生談話是非常輕松的,如同他的畫室給人留下的印象一樣:數米的畫案上放滿顏料、筆墨,毛氈上留下深深淺淺的墨跡,桌椅上堆著琳瑯的書籍和畫冊,墻壁四周掛滿了畫作,燦爛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子,讓人產生舒適愜意的感覺,畫案上放著孫驥先生還未畫完的作品,看得出主人孜孜不倦的工作狀態(tài)。
孫驥先生的品格中具有傳統(tǒng)文人的氣質,腳踏實地、泰然自若是他做人的一貫原則。因此,他筆下的荷,白鷺,鴛鴦,山花野草都是這種經驗與審美的自然體現。所謂:“畫宜有清峻之氣,古樸之風,天真之美,自然之神,雍容華貴而入大雅之堂;不可有燥氣、土氣、作氣、甜俗之氣?!睂O驥先生的作品表現人文情懷,大我精神。以其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自然世界生機盎然的美好景象,設色沉穩(wěn)典雅,畫面寧靜深遠,有古色古香之韻。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畫畫,筆下的形態(tài)自然清新脫俗,意趣盎然。孫驥先生就這樣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自己的藝術研究和創(chuàng)作實踐,他的花鳥作品經歷了由“簡”到“繁”的脫變,又嘗試由“繁”到“簡”的突破,從構圖框架的設計到設色技法的運用上,他在花鳥畫中所體現的成熟與創(chuàng)新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成熟與創(chuàng)新不僅體現了畫家深厚的繪畫功力與施法傳統(tǒng)的意義,更重要的反映出他不拘一格、不斷創(chuàng)新的勇氣與能力,正是這種極大的努力,才能讓自己達到創(chuàng)作自如的境界。
他努力施法傳統(tǒng),認為不精研傳統(tǒng)就沒有創(chuàng)新,他堅持傳統(tǒng),也能從傳統(tǒng)中走出來,在他的畫里我們能夠看到傳統(tǒng)文人的影子,但更多的是極具個性特點的繪畫語言。從繪畫風格上看,他擅長用最簡單樸實的筆墨,塑造非常動人的自然形象。他特別欣賞荷花的品格,認為其格調頗具人文風范,因此他的多數花鳥畫作品中都有荷花出現。孫驥先生所描繪的荷花,在突出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下,又有一種小荷才樓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情趣。孫驥先生的花鳥畫注重意趣的表達,有“趣”,皆因情意而生,疏影橫斜的構圖,錯落有致,枝頭的小鳥,或獨立仰天,或含情相視,體現了畫家對待生活的情思與寄托。孫驥的花鳥畫疏密得當,聚散合開,設色沉穩(wěn),筆法大膽。他的作品有時會施以濃烈的重彩,比如他筆下的紅葉,雖施重彩,卻以青色積墨做背景,色彩華麗卻不艷俗。他強調創(chuàng)作中傳統(tǒng)意味的表達,畫面要有文氣之風,但這種文氣并非孤傲、寒涼,他的作品有濃厚的生活情趣,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
孫驥也特別強調“師造化”,力求“筆墨當隨時代”,重視從現實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創(chuàng)作源泉,他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不斷的寫生。每逢百花盛開之時,孫驥先生總會拿起畫夾,走到大自然中,或站在玉蘭花下,或坐在荷花塘邊,用心體會并描繪現實中的自然美,所以,寫生畫是他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大亮點。只有立足于自然現實,才能產生無窮無盡的筆墨想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完美地詮釋了從客觀現象到藝術意象,再到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也正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體現。
對一個畫家及其作品的品讀,不是單純憑借作品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受來進行評價,而是要深入走進畫家內心,對其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深入揭秘與透析。孫驥老師認為,繪畫要達到創(chuàng)作自如的狀態(tài),就要多看書、多思考、多練習。讀書能提高修養(yǎng),增長知識,為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思考能加強認識,總結經驗,幫助解決問題;最后,唯有不斷練習,才能在實踐中出真知。從孫驥先生的畫中,可以看到他做人的原則和態(tài)度,他的畫面中既有大氣磅礴之氣,又不失繪畫之俊秀靈變之風。如同他做人一樣,樂天達觀,心態(tài)平和,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不急功近利,這種淡泊情懷,十分難得的。
執(zhí)教近三十余年的孫驥先生,畫畫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一天不畫畫,就像一天沒有做事情一樣。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有今天的繪畫成就。孫驥先生是一位藝術上的執(zhí)著者,他在中國花鳥畫領域中傳承經典、開拓創(chuàng)新,因此,我期待他的作品以一個更加嶄新的面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