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云
當前中學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其被動式的發(fā)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問題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視。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方面,教育工作者們進行了許多有價值的嘗試,逐漸形成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賞識教育、挫折教育等教育理念,[1]在教育理論和實踐層面,對素質教育改革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但是,有兩個問題始終未能很好地解決:其一,學生發(fā)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培養(yǎng)不僅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也是一個技術與操作問題,而真正因人制宜的技術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操作方法 ; 其二,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培養(yǎng)本身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的生活充滿生命力。這是激勵教育所關心的問題,也是本教研組選擇從體育、音樂、美術三個角度共同探討和摸索激勵教育在藝體教學中的應用的初衷。
本次課題選擇了情感教育、賞識教育和批評教育[2]三種激勵教育在體育教學中進行試驗性運用,共選取高一七個班,分成四組,一組兩班,一班采用情感教育,一班不采用,另外兩種教育方式的運用同理,最后一個班級自成一組,三種方式同時運用。
一、情感教育
體育情感教學是指體育教師運用特定的教學手段,實施一定的教學內容,激發(fā)、調動、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使教學活動積極化、教學成果有效化的一種教學形式。
在高一年級實施情感教育兩組的班級中,一個班級的課程除了常規(guī)的教學之外,還加入了很多的情境創(chuàng)設,例如課堂中的分組籃球競賽、拔河比賽、小型運動會,將學生置身于競賽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體育技能。例如五人六足比賽,將學生分成六組,通過初賽、復賽、決賽的方式角逐出優(yōu)勝者,未獲得勝利的小組可以通過自我救濟的方式免除懲罰。例如五人合作表演一個節(jié)目,若是得到其他同學的一致認可,就能免除男生俯臥撐、女生仰臥起坐的懲罰。這樣的情境不僅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熱情,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即通過自己的努力補救之前未能獲得的成功,并且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樣的一節(jié)體育課,除了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更多的是多種情緒的體驗。簡言之,課堂情感教育的主要點為課堂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
綜合兩個班級一個學期的實踐來看,區(qū)別主要在于:1.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不同,實施情感教育班級的學生對于體育活動有更大的熱情,能夠把體育活動當成一種樂趣,從而減少了體育課即“放羊”的一種懶散認知和狀態(tài);2.學生參與度不同,實施情感教育班級的學生能夠很好地配合老師,參與到各項活動中,雖然有的學生一開始比較靦腆,但隨著鍛煉次數(shù)的增加,以及團隊氛圍的形成,這些學生亦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風采,讓同學看到不一樣的自己;3.身體素質的區(qū)別,相對而言,參與體育活動多的學生身體素質更好,更靈活,這對于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這可以從期中考、期末考的平均成績漲幅看出來。
同樣,從教師的角度而言,實施情感教育,也有三個方面的反饋:1.上課積極性提高,因為學生很好地配合亦能激發(fā)教師對于課程很好地構思、設計,從而上出一堂師生都滿意的課程;2.教師同學生的溝通增多,體育活動往往能增強團隊凝聚力,教師在活動中對學生的指導、共同地參與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很好的作用;3.從價值層面而言,教師對于自己職業(yè)的認知更深一層,現(xiàn)在很多教師特別是非大城市的教師常常會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進行教學,特別是類似于體育這類相對非主要科目的課程。通過情感教育,教師也會對學生有更深的感情,會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投入更多的心血,由此激發(fā)起對職業(yè)的熱愛。
二、賞識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的名言是“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賞識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學生,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敢進取的信心,也有不斷進取的動力。[3]
同樣,在實施賞識教育的班級中,教師經常出現(xiàn)鼓勵性的語詞,在教導學生學習新的體育技能時反復演示,不斷鼓勵。例如在教導雙杠項目中,因為女生通常怕高,而且怕摔,雙杠恰恰存有這兩種風險,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鼓勵怕高的同學,對于同學的一點點進步都要進行鼓勵,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潛力。而另外一個班的老師則沒有過多的表示以及言語說明。簡言之,賞識教育在課堂中的主要體現(xiàn)為:語詞鼓勵居多。
同樣,綜合兩個班的情況,賞識教育的適用區(qū)別主要在于:1.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一定差別,實施賞識教育的學生更勇敢,更自信,對于未知的困難更有勇氣進行挑戰(zhàn),這對于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所不同,實施賞識教育班級的學生對外界事物有更強的好奇心,每次介紹到一種新的項目都很有熱情參加,希望進行嘗試;3.學生的獨立性和耐挫力也有較明顯的區(qū)別,實施賞識教育班級的學生更善于在失敗中總結分析,并且不容易退縮,他們慢慢懂得了自我鼓勵,也找到了更合理的方式鼓勵他人。
對于教師而言,賞識教育對于教師自身的作用在于:1.更好地認識學生的特點,教師在鼓勵學生的過程中,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聽到學生內心的聲音,從而了解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參加真正適宜其發(fā)展的活動;2.教師本身也變得更有耐心和愛心,因為鼓勵他人本身就是一件極為有意義的事情,在鼓勵他人的同時往往也是對自身行為的一種反省,從而讓教師本身更具真善美。
三、批評教育
所謂批評教育,并非一種惡意的批評,而是一種通過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犯錯的原因,改正自己的錯誤,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同樣在行為上有所改進的教育方法。批評教育需要客觀公正,弄清事實,因材施教。[4]
在實施批評教育的班級,以扔鉛球教學為例,學生扔鉛球成績不好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姿勢問題,有的是因為力量問題,有的是因為協(xié)調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個體分析,初步判斷原因,再同學生探討存在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加深認識,然后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反復練習,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在此過程中,切忌用尖酸刻薄的語言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更多的時候可以采用暗示、對比、啟發(fā)、總結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思考。
通過對比,實施批評教育方法和未實施該方法的班級學生對比呈現(xiàn)出以下不同:1.實施該方法的學生更善于總結問題,從自身出發(fā),找尋問題的根源,從而能真正地解決問題;2.實施批評教育的學生相對有更強的抗壓性,因為教師同學生討論學生存在的問題時,學生往往很緊張,而批評教育的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很客觀地看待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不認為老師這種善意的提醒存有惡意,從而能更好地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見。
對于教師而言,作用主要在于:1.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時候有了更好的溝通方式,不會讓學生有壓迫感;2.更客觀地看待問題,不會盲目地將自己的主觀想法投射在他人身上。
相對于前面三組的比較,最后一個班級的學生綜合了三種激勵教育方式,這個班的學生從外在而言感覺更為開朗,更有團隊凝聚力,從內心而言,也更為堅韌,在學校的各項表現(xiàn)中也更為優(yōu)異。因此,我們認為,激勵教育確實存有科學性,并且加以嚴格實施,確實能夠成為教學過程中一種很好的方法。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激勵教育的宗旨則是基于教育的最終目的所做出的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盡管本課題在??谥袑W實踐的時間并不長,但我們已經看到了激勵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著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里健康成長的原則,我們將不斷努力,不斷探索。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谥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