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媛
語文課程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形成至關重要,更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目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呢?答案是不容樂觀的。在十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每次評閱學生的作文,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大同小異,往往言之無物、語言貧乏、詞語生硬,缺少真情實感。還有的干脆就是東拼西湊,甚至從頭至尾都是空話、套話。
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亟待提高,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問題,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一、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提高閱讀興趣愛好。
語文教學最大的特點應該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這是新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興趣是學生學好語文的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首要任務就是要盡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樂趣,在閱讀中培養(yǎng)興趣愛好,在閱讀中增添積極心。作文教學應在引導學生多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報上下功夫,尤其是作文前更應加強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搜索信息,積累豐富的感性素材。我建立了班級圖書角,每年都為學生訂閱《小學生之友》《小學生學習周報》《童話大王》等適應學生的圖書,這些圖書大都是出自小學生之手,大部分都符合小學生的胃口,大家喜歡看,也能夠看懂,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就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培養(yǎng)。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我還要求每個同學每個學期要帶兩本自己的圖書,充實班級圖書角。并要求每個學生必須首先閱讀完自己的圖書,然后使學生們通過互相借閱各種圖書,增加自己的閱讀面。
如今,在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符合學生心理生長特點的作文訓練。這些作文訓練具有靈活自由、新穎多樣、寓教于樂的特性,給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和自由選擇作文的權利,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我在教學中通過結合這些作文訓練形式,不斷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好奇心。譬如我通過創(chuàng)設“童話作文”,要求學生自編童話; 通過改寫“詩歌作文”,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作詩歌;通過錄音視頻,要求學生寫錄音作文、視頻現(xiàn)場作文,并用手機錄屏直接發(fā)到家長微信群里現(xiàn)場表演等多種形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榮譽感,而且讓學生家長參與其中,讓家長們一起來輔導和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通過一系列活動,不僅使學生的語言得到了訓練,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寫作興趣。
二、豐富學生詞匯量,提高詞語運用能力。
一是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汲取新詞匯。每一篇課文總會出現(xiàn)許多新詞語、新句子,為了豐富學生詞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通常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從中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新詞語或者新句子,要求他們運用剛剛學到的新詞語造句,讓同學在實踐中增強對詞匯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在《畫楊桃》中,為了使學生們掌握好“叮囑”“嚴肅”“審視”“和顏悅色”“教誨”等新詞匯,我首先要求學生們從課文中找出它們,然后集思廣益,歸納出幾個大部分同學都認同的“新”,然后要學生們用這幾個詞匯分別造句和組詞,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新詞匯的理解和把握。通過日積月累,久久為功,課文里的新詞匯就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不斷得到加強。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讀物和傳播媒體中汲取新詞匯。平時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多閱讀和觀看一些適合自身特點的課外刊物、動畫片、少兒電視電影,不斷激發(fā)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同時經(jīng)常培養(yǎng)、矯正學生的閱讀方法,鼓勵他們互相借閱各自手中的課外讀物,互相學習交流。從課外讀物和傳播媒體中汲取新詞匯獲取知識,既培養(yǎng)了閱讀的愛好,又豐富了學生的詞匯。
三是引導學生運用詞匯卡不斷積累新詞匯。僅僅引導學生多看多讀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將學生掌握的東西轉換為學生自己的東西。于是,我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詞匯卡片,讓學生將自己在閱讀中感興趣的詞匯分成人物、動物、景物及其他幾大類,再把它們分成若干小類。比如人物又可分成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等。把遇到的好詞佳句分門別類地記在詞匯卡上。每個學期結束時,還組織學生代表對大家的詞匯卡進行評選,對好的進行獎勵。久而久之,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普遍得到提高,這些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運用新詞匯的能力。
三、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增強感知想象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僅僅只有好奇心和新詞匯還不夠,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觀察中了解事物、感受事物,最后能夠形象、生動地描寫事物。
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對事物的觀察力。在教學中我常常結合看圖說話訓練。比如在課堂上展示書包、眼鏡、瓶子、花等一些實物,讓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后讓大家寫出這些實物的顏色、形態(tài)、特點、大小等。
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力。我堅持要求學生每周至少要寫三篇日記,通過寫日記,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下來。比如在教《荷花》這一課程中,我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或者傍晚時分,跟著家長去種植了荷花的地方觀賞,增強他們的直觀認識。然后,要他們根據(jù)自己看到的寫一篇日記。接著,我再講解這篇課文,在講解中不斷提問,讓同學們能夠產(chǎn)生互動,大家對于荷花的印象更加深入了。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中事物的觀察力。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最好的地方。讓學生觀察身邊的花草樹木、藍天白云的變化形式以及春雨和秋雨的特點等等,并通過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目的。在學習《太陽是大家的》這首詩中,我要求學生在晴天、雨天、陰天的時間里,觀察天氣的變化,以及身邊的事物對天氣變化的反應,讓大家知道太陽對地球、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任務,只有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 通過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提高閱讀興趣愛好;通過豐富學生詞匯量,提高詞語運用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增強感知想象能力,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蓮花縣琴亭鎮(zhèn)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