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高駿
摘要:本文主要應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大學體育學院的足球專修和普修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延安大學體育學院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主要部位、主要類型、運動損傷因素進行調查與分析,為從事足球的相關人員在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中提供幫助,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關鍵詞:延安大學;體育學院;足球;運動損傷
足球是當今全球人們普遍認為的一項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運動項目,被人們稱為“世界第一運動”。而足球屬于以腳為主要技術的同場對抗運動項目,在這項運動中運動員身體對抗激烈,而有對抗就會有傷害[1]。但不能因為害怕運動損傷就去避免對抗,只有通過不斷的對抗才能提升自己的對抗素質和自身足球水平。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延安大學體育學院足球專修和足球普修共計120名學生,其中專修和普修的學生各60名。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文獻資料法主要是指收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
(二)問卷調查法
調查問卷一共發(fā)放了120份,足球專修學生6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為97%;足球普修學生6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共有56份,有效率為93%。
(三)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在獲得有效的調查問卷后,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處理。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延安大學體育學院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現(xiàn)狀調查
1.足球運動損傷的主要部位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了解到,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腳部、小腿以及大腿這五個部位發(fā)生過運動損傷的學生非常多,所占樣本的比例甚至達到了93.8%。在足球比賽中球員之間的身體對抗會導致所做出的技術動作不穩(wěn)定,并且極為容易造成下肢損傷,因此損傷大多數(shù)都集中在下肢部位。而在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兩個部位的損傷之所以能達到56.1%,是因為足球運動攻防節(jié)奏快,常需要急停和變向,使膝踝關節(jié)承受的力量極大,再加上客觀因素場地不佳及激烈的身體對抗等因素,造成了這兩個部位極為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2]。
2.足球運動損傷的主要類型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了解到,常見的運動損傷類型主要為:擦傷、挫傷、拉傷和扭傷,前兩種損傷主要是由在比賽中的激烈對抗、沒有配戴護腿板以及學生摔倒自我保護意識較差造成的[3];而后兩種損傷主要是由學生熱身活動準備不足、技術動作不合理、高速奔跑中急?;蜣D身以及高強度比賽肌肉疲勞造成的。相比較而言如骨折、撕裂傷等這類的足球運動損傷發(fā)生頻率就不多,但這種損傷一旦發(fā)生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常訓練。
(二)延安大學體育學院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影響因素分析
1.足球技術對運動損傷的影響
在現(xiàn)代足球比賽中,對球的控制主要使用足來進行的,在頻繁處理球的過程中,下肢會受傷害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膝踝關節(jié)、大腿、小腿等部位。另外,在足球運動中,技術動作是很復雜的,場上的情況變幻多端并且難以預測,所以足球運動員需要依據(jù)賽場上的不同位置采取與之相應的技術動作來對球進行控制,如側后鏟球、魚躍沖頂、急停變向、合理沖撞等,這些都會增加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風險。
2.比賽是否正規(guī)對運動損傷的影響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了解到62.3%的學生認為足球比賽還是較為正規(guī)的。另外有37.7%的學生認為足球比賽不正規(guī),是因為有些學生很少有機會踢正規(guī)的比賽,對足球的熱愛會促使他們私下通過業(yè)余時間來組織比賽,但這種比賽缺乏裁判執(zhí)裁,一旦出現(xiàn)錯誤判罰,這必然會造成雙方球員心理不平衡,很容易做出“意氣用事”的犯規(guī)動作,大大提升了球員運動損傷的風險[4]。
3.學生對運動損傷的認識程度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了解到能正確處理運動損傷的學生只占總樣本的43.9%,而剩余的56.1%的學生表示不能正確處理運動損傷,其原因是他們沒有掌握運動損傷的處理時機和技能,如有些學生不知道當關節(jié)扭傷后24小時屬于緊急時期只能采取冷敷來進行消腫,反而在此時期進行熱敷按摩使原有的運動損傷變得更為嚴重,痛失治療恢復的良機。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學生足球損傷部位經(jīng)常發(fā)生在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小腿、大腿、腳部這五個部位;損傷常見的類型為:挫傷、擦傷、扭傷和拉傷;損傷的因素為足球技術特點、比賽的正規(guī)性和學生自身對損傷的認識程度。
(二)建議
1.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教師需要定期地對學生進行有關于預防運動損傷方面的教育,來增強學生對運動損傷的了解和對于自身的保護意識。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教育和督促學生,還要在課外活動中引導學生,使學生形成良好踢球的習慣,這樣才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2.加強學生運動醫(yī)學相關的運用
通過收集的樣本了解到,延安大學體育學院一些學生對于運動醫(yī)學知識的運用還不太熟練,不知道發(fā)生運動損傷后該采取怎樣的治療手段來促進恢復。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們對于運動醫(yī)學知識在具體情況中的運用能力,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運動醫(yī)學知識運用這方面的考核。
3.培養(yǎng)學生做準備活動的習慣
在比賽和訓練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做任何準備活動,這就增加了運動損傷的風險。在每堂訓練課中和每場比賽中,教師應該要嚴格的監(jiān)督并帶領學生做好準備活動,讓學生形成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的習慣。
4.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
重視身體素質的訓練,讓學生認識到身體素質訓練的重要意義,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加其身體的對抗能力,才能夠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郭陽.學校足球運動發(fā)展的瓶頸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01):95+124.
[2]林永春.福州大學城男大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1):115-118.
[3]張宏智.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產(chǎn)生損傷的原因及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報,2004(02):41-42.
[4]孫榮輝.足球運動損傷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5(03):23-25.
(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