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xiàn)代核心素養(yǎng)的大前景下,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知識,文本題材與體裁分析,深層次解讀文本,閱讀策略分析,立足文本、讀寫相結合等始終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并且貫穿在核心素養(yǎng)之中。本文從這五個方面結合實際展開論述,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會用語言做事。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
【作者簡介】劉源棍,福建省大田縣第六中學。
2014年我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組成。其中語言能力是基礎要素,是其他幾項能力的發(fā)展核心,文化品格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中心特征,學習能力是發(fā)展條件。閱讀教學是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之一,它是反映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同是也是學生比較難提高的一項技能,在初、高考中占有最大比重,很多英語教師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上花了很大功夫,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由于許多老師在閱讀課教學中有很多誤區(qū)。他們在上閱讀教學課中,重點是講解閱讀文本的語言點,對于閱讀其他的方面技能或策略比較少關注,如生詞的處理、閱讀技巧及閱讀策略處理不到位,把閱讀課當作一節(jié)語言點的講解課。由于教師缺乏對閱讀課的理解,常常利用現(xiàn)成的課件,或把課件稍加修改就去上閱讀課了。一節(jié)好的閱讀課能夠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它所在的價值,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寫作意圖和深層次的含義,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閱讀課教學,可以分為:
一、文本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知識分析
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學生在文本閱讀中不僅要把握語言知識,同時要把握語言知識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應用。學生要學會把握文本的重要詞匯、句子及段落之間的關系,語法知識也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文本閱讀教學中要設計和體現(xiàn)這些語言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語言知識(即詞匯、句式、語法等知識)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如仁愛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1 Topic1 Section C中的《Changes in Beijing》,這篇閱讀文本從過去的生活條件、交通、通訊、建筑、教育等方面進行描述,同時與現(xiàn)在的情況進行比較,涉及到重要的語言知識。如:People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far away mainly by letter and telegra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has made developed rapidly. I think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e past, live in the present and dream about the future. 這些重要短語、句式及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等語言知識是本節(jié)課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二、有效閱讀教學中的文本體裁分析
在初中階段的閱讀文本中,題材的多樣性直接體現(xiàn)文本體裁的多樣性,它們有描寫人和事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廣告、海報等多種形式的文本體裁。它涉及的內容包括科技、文化、宗教(節(jié)日)、教育、語言、文學、人物、藝術等方面的內容。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分析不同體裁的文本內容,使學生對不同體裁的篇章結構、謀篇布局及關鍵詞匯(連詞)的應用都有所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夠對不同體裁文章應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可以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寫作方法及策略進行有效的遷移和應用,實現(xiàn)作文的“舉一反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靈感,提高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如仁愛英語九年級上冊有一篇議論文《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文章它先提出了電腦在不同領域的重要性,They have become very important in many areas of work and leisure. 然后提出了電腦給我們帶來的問題,它用了轉折句,Computers have improved our lives, but they have brought problems, too. 最后ending,用了Computers help us at work and at home, but they must be used properly. 文本結構清晰明了,語言精煉,是我們議論文的寫作范本。我們除了認真學習它們的語言知識外,我們還應該學習它們的寫作特點及其技巧。
三、深層次解讀文本是有效閱讀的保障
任何閱讀都要依賴于文本,只有準確地把握文本、解讀文本,深層次地挖掘出它的深度內涵,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內在聯(lián)系,才能提高閱讀的有效性。閱讀過程通常是從文字層面上出發(fā),再到文學層面上,最后升華到文化層面上。如《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初一版第21-25期中第A11版《Mao Sui recommends himself》(《毛遂自薦》),本文描述了戰(zhàn)國時期,秦國包圍趙國,趙國派平原君到楚國尋求幫助,平原君想要20個有才智的人隨同他一起,當時只找了19人,還差了一人,最后毛遂自薦了。這是文本的字面意思,故事基本上能看懂,很多同學也都知道這個故事。從文學角度出發(fā),學生也能夠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故事塑造的人物特征、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和技巧等,這是閱讀的第二個步驟。第三步驟從更深層涵義出發(fā),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與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出發(fā),它告訴我們:We should always be confident of ourselves. Catch every chance to prove yourself, I am sure success will come to you. 所以對一些文本閱讀除了要了解期中的字面上的意思之外,我們還要從多維度出發(fā),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及其對學生的教育意義。
四、有效閱讀教學中閱讀策略的分析
在閱讀教學中,除了關注文本的語言知識的應用及不同文本的體裁之外,我們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閱讀策略。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是閱讀技能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平時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把閱讀策略和技能滲透在閱讀教學中。如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瀏覽文章篇章結構、文章的主旨大意,各段落的主題句,各段落的相互關系,根據(jù)構詞法及上下文不猜測生詞的策略,根據(jù)文章的標題和插圖來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更深層次的含義,理解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其教育意義。
五、立足教材文本,讀寫相結合
讀與寫是英語語言學習和技能的重要提升,它們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讀懂了,才能夠對所讀的知識加以應用,才能夠在讀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而寫是讀的延伸和提升,寫是根據(jù)讀的前提條件,所以讀和寫兩者是英語語言應用的具體體現(xiàn)。在文本閱讀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及推理,而且還要求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謀篇布局、文章的句式結構及其相應的連接詞,學會文章中高級詞匯的使用,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修辭手法,文化內涵,名言名句的欣賞,長句、短句相結合的寫作手法,使學生熟悉各種題材和體裁的文本的寫作范本,并且在平時教學中,貫穿不同的寫作策略,使學生心中有范本。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根據(jù)不同體裁文本對所閱讀文本進行知識及結構的遷移和內化,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來提升閱讀技能,做到讀與寫觸類旁通。
六、培養(yǎng)關心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文化意識的文本閱讀教學
仁愛英語在閱讀文本的選材上主要考慮與當代中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題材,注重時代性、趣味性、實用性及多樣性的閱讀文本,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要求,所以教師在文本選擇上可以結合學校及學生的實際。《二十一世紀英文報》是學生閱讀文本的最佳選擇,這份報紙緊貼時代步伐,它包含國家大政方針、新時代中學生面臨的困惑,以及挑戰(zhàn)原版閱讀等方塊,因此教師僅依靠教材內容無法滿足中學生的閱讀的需求,教師應該選擇一些緊跟中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學習等閱讀材料,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了解跨文化的差異形成,了解世界各地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知識,形成跨文化意識的品質,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和競爭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zhàn)[J].英語教師,2015(16):6-7.
[2]《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初一版第21-25期中第A11版.
[3]莊志琳,沈萃萃,唐明霞.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材料處理:解讀與使用,20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