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鳳
作者單位:內蒙古中醫(yī)醫(yī)院內分泌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糖尿病是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我國發(fā)生率約為11%~12%,因居民平均年齡的增長、肥胖等相關疾病發(fā)生率上升、糖尿病前期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糖尿病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1]。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30%~60%,與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足關系密切[2-3]。周圍神經病變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的管理水平,持續(xù)性周圍神經功能障礙,提示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心腦血管事件、消化性系統(tǒng)惡性腫瘤等相關疾病的風險明顯上升[4]。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越來越受到重視,開始成為2型糖尿病管理重要內容,本文評價肌電圖在糖尿病神經病變中的應用價值,為2型糖尿病管理提供指導。
2017年1—10月,醫(yī)院糖尿病門診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周圍神經病變篩查,共篩查明確診斷周圍神經病變對象250例,納入病例組,其中男174例、女76例,年齡(58.2±84.0)歲。另根據(jù)年齡、性別篩選未發(fā)生周圍神經病變的對象250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174例、女76例,年齡(57.9±84.5)歲。納入標準:(1)經糖耐量檢測診斷為2型糖尿??;(2)下肢完好、無缺損,無血管介入治療史;(3)無其他可能導致神經病變的疾病,如脊柱損傷。
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出的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進行診斷。所有對象都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查,測定患者的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常規(guī)治療1個療程(8周)后進行復查。
對照組、病例組治療前后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MCV以及SCV水平。同時將肌電圖檢查結果與糖尿病病史、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神經傳導速度對比(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神經傳導速度對比(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觀察組相比,△P<0.05
組別(n=250) 指標 正中神經 尺神經 腓總神經觀察組 治療前 MCV(m/s) 52.4±7.5△ 52.4±3.5△ 48.4±4.6△SCV(m/s) 48.5±3.6△ 51.0±3.6△ 39.4±4.2△治療后 MCV(m/s) 58.4±8.5*△ 57.4±3.9*△ 53.3±4.1*△SCV(m/s) 52.4±5.0*△ 54.0±4.2*△ 43.2±5.1*△對照組 MCV(m/s) 67.4±7.5 65.1±5.8 61.8±5.0 SCV(m/s) 64.4±5.6 60.9±6.3 53.5±6.4
表2 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MCV、SCV與糖尿病病程相關性
表3 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MCV、SCV與HbAlc相關性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肌電圖檢查指標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前正中神經、尺神經和腓總神經MCV、SCV均小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MCV、SCV增快,但仍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500例患者,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MCV、SCV與2型糖尿病病程存在顯著正相關性,腓總神經MCV、SCV與HbAlc存在正相關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前與對照組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MCV、SCV存在差異,周圍神經病變對象出現(xiàn)明顯的MCV、SCV下降趨勢,體現(xiàn)了周圍神經病變體現(xiàn)為全身各個部位神經功能的損傷,而不僅僅是單純的下肢神經損傷[5]。本次研究結果與以往文獻報道的結果存在差異[6],分析原因:這與醫(yī)師操作技術水平、流行病學特征、研究方法差異有關,本次研究為篩查,而非嚴格的隨機對照,因此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從相關性分析來,病程與各個神經MCV、SCV有關,提示神經功能減退是進行性的,逆轉非常的困難,需要針對性的進行慢性病管理。
因此2型糖尿病管理過程中,需要善于利用肌電圖檢查:(1)無論是否存在周圍神經病變,都進行定期的肌電檢查,以進行縱向、橫向分析;(2)進行橫向對比,肌電指標劣于同病程、同年齡的2型糖尿病,提示患者的疾病管理可能并不理想,同時若縱向對比肌電指標快速惡化,提示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7];(3)對于肌電指標達到周圍神經病變水平,但無明顯周圍神經病變癥狀的對象,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出現(xiàn)癥狀的風險較高,及早進行下肢血管檢查;(4)對于治療后,肌電指標改善不明顯的對象,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導致神經損傷,提示療效不理想,需要分析療效不佳的原因,調整治療策略,采取更積極的治療策略;(5)嘗試將肌電圖結果應用于老年人跌倒等不良事件衛(wèi)生管理之中[8]。
肌電圖在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斷、療效評估中有較高的價值,特別是腓總神經MCV、SCV可能與疾病進展、血糖不達標關系更為密切,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下肢病變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