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云
比照是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中知識呈現(xiàn)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比照能讓知識變得更直觀、鮮明,強化學生閱讀學習認識,促進學生語文閱讀思維發(fā)展與能力提升,讓文本閱讀更深入。從文本閱讀素材來看,語文閱讀教學中比照呈現(xiàn)的形式主要包括文內(nèi)閱讀比照呈現(xiàn)、異文閱讀比照呈現(xiàn)與課外閱讀比照呈現(xiàn)三種形式,教師在具體實施中要做到因時制宜。
一、文內(nèi)閱讀比照呈現(xiàn)
文內(nèi)閱讀比照呈現(xiàn)是比照呈現(xiàn)中最重要的方式。教師通過精心備教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資源,抓住文本中的比照點,充分發(fā)揮文本的載體作用,讓閱讀教學更加深入,從而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多角度比照呈現(xiàn)
文內(nèi)閱讀比照呈現(xiàn)是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主要路徑,也是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起點。教師要善于多角度地比照呈現(xiàn),以進一步拓展學生閱讀比照思維,可以是文本字詞的比照呈現(xiàn),文本思想的比照呈現(xiàn),也可以是人物形象、寫作特色的比照呈現(xiàn)。通過比照呈現(xiàn),能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品味語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觸摸作品中的形象,領(lǐng)會作者高超精妙的寫作技巧等。
如《師說》一文文本字詞的比照呈現(xiàn),從語言詞義角度我們可以基于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語言現(xiàn)象進行比照呈現(xiàn)。以“道”一詞為例,該詞具有思想體系、說、道路、方法等意義,通過比照呈現(xiàn)幫助學生全面把握“道”一詞的意義;在詞性活用上我們可以將詞的原本意義與詞的活用意義進行比照呈現(xiàn),如“恥”一詞,原本是羞愧之意,在文本中活用為“以……為恥”,在比照中,學生對“恥”的意義認識更加直觀,更加準確全面;從行文方式上也可以進行比照呈現(xiàn),如“生乎吾前”句與“生乎吾后”句,通過比照呈現(xiàn),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對舉”的行文方式,從而獲得新的知識。
2.差異化比照呈現(xiàn)
文內(nèi)閱讀比照呈現(xiàn)并沒有固定的格式,教師在比照呈現(xiàn)時,不能千篇一律,要進行差異化比照呈現(xiàn),做到因文而異,根據(jù)閱讀文本的不同文體、不同題材等進行差異化設(shè)計。
如小說的比照呈現(xiàn),我們要抓住小說的文本特點展開教學設(shè)計,以小說《哦,香雪》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比照呈現(xiàn),將香雪與其他姑娘進行比照,從她們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其他姑娘群譜中的鳳嬌忙著看頭飾、手表,和“北京話”做買賣。她們注意到的不是婦女頭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蓋還小的手表,總是用雞蛋、紅棗等土產(chǎn)換回自己喜愛的發(fā)卡、紗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龍絲襪;香雪注意的是車廂里的學生書包,渴望用一籃子雞蛋換一個班上其他同學都有的自動鉛筆盒,打聽北京的大學、配樂詩朗誦、鉛筆盒,渴望交換鉛筆盒等。在比照中,香雪的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
二、異文閱讀比照呈現(xiàn)
學生通過文內(nèi)閱讀比照呈現(xiàn)訓練,閱讀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具備異文閱讀比照的能力。教師可以將比照呈現(xiàn)推向更深層次,開展異文閱讀比照呈現(xiàn),讓文本閱讀更深入,使閱讀教學從語篇閱讀走向更加廣闊的閱讀空間。異文閱讀比照需要教師根據(jù)文本特點靈活地加以運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通過比照呈現(xiàn)導入新課
異文閱讀比照呈現(xiàn)可以運用于文本閱讀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已學文本進行導入,使學生借助熟悉的文本進行學習遷移,從溫習舊知識中引入新知識,完成對文本的學習遷移。
仍以《師說》這篇文章為例,“說”是一種文體,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已經(jīng)學過《馬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等文章,對“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已經(jīng)獲得初步認識。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先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有關(guān)“說”這種文體的古文,概括其特點;再將之與本文進行比較,學生對“說”這種文體“筆鋒犀利,煒曄而譎誑”的特點了解就更透徹。通過異文比照呈現(xiàn),不僅幫助學生建立起比較的閱讀思維,也促進了學生閱讀遷移能力的發(fā)展,使新舊知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
2.基于主題優(yōu)化比照呈現(xiàn)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主題式閱讀是一種常見的閱讀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主題優(yōu)化比照呈現(xiàn),將相同“主題”的文本進行比照呈現(xiàn),可以是相同點比照呈現(xiàn),也可以圍繞不同點進行比照呈現(xiàn),從而強化學生對某一類主題文本的閱讀體驗,掌握某一類主題文本的閱讀方法。
如《合歡樹》這篇文章著重塑造了“合歡樹”這一意象,借“合歡樹”這一意象由實入虛,在一點點領(lǐng)悟母親的愛的過程中“識”得三春暉,從而借助合歡樹表達對母親的感激與歉疚,更在歲月流轉(zhuǎn)中獲得了對母親、母愛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我們在教學設(shè)計時,可以將之與舒婷的《致橡樹》一文進行比照呈現(xiàn)?!吨孪饦洹愤@篇詩歌著重塑造“橡樹”這一意象,并且塑造了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其他意象,烘托“橡樹”這一意象,作者將兩種不同的愛情觀進行對比,從而感受到作者自主、平等的愛情觀,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向上的愛情觀、價值觀。
這兩篇文章都以“樹”為題,都借助“樹”這一意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我們可以通過比照呈現(xiàn)的方式對兩篇文章進行比照。通過比照呈現(xiàn),學生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這一寫法的認識就更加深入,從而為學生自主閱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這一類文本進行了有效的鋪墊與指導。
三、課外閱讀比照呈現(xiàn)
課堂閱讀教學的完成并不意味著閱讀教學的結(jié)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堂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學習的起點,課外閱讀比照呈現(xiàn)將讓閱讀教學更有深度。課堂閱讀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閱讀學習方法指導,為學生閱讀學習搭建支架;課外閱讀則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閱讀拓展的廣闊天地,使學生憑借課堂閱讀學習而成長的羽翼日漸豐滿、強大。因此,語文教師要基于課堂閱讀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能力實際,進行適當?shù)恼n外閱讀比照呈現(xiàn),搭建起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的橋梁,深化課堂閱讀學習。
如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我們可以將之與《珠寶》進行比照。從相同點來分析,兩文都是以題目為線索,女主人公都是家境貧寒、年輕貌美、喜歡珠寶。情節(jié)跌宕起伏,結(jié)尾獨具匠心。從不同點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不同:瑪?shù)贍柕码m虛榮但誠實、堅強,以勞動彌補了自己的過失;郎丹夫人外表完美無缺,但在物質(zhì)利益面前,喪失人格和自尊,腐化墮落。路瓦栽始終如一,和妻子共同面對災難而毫無怨言;郎丹先生在赤貧和暴富面前,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人格崩潰,淪為金錢的奴仆。兩文寫作手法不同,前者是先抑后揚,后者是先揚后抑,情感態(tài)度一褒一貶。比照呈現(xiàn)讓學生的閱讀思維得到有效提升,讓閱讀走向深入。
總之,比照呈現(xiàn)有助于提升閱讀教學效率,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情實際與文本實際,進一步提升文本的解讀與設(shè)計能力?;诒日粘尸F(xiàn)的視角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學習活動,打破文本局限與課堂束縛,讓學生在比照呈現(xiàn)中走向更寬廣的閱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