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fā)病機理及病因尚未定義, 除了患者自身身體素質、飲食結構、運動習慣、基礎疾病外, 還會受到精神及情緒的影響, 造成胃腸功能紊亂[1]。功能性消化不良雖說不屬于致死性病癥, 但長此以往會導致患者反復出現(xiàn)腹部脹痛、早飽感, 間接影響生存質量[2]。本次研究以對比形式觀察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有益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1∶29;年齡54~73歲, 平均年齡(62.94±3.36)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2∶28;年齡56~74歲, 平均年齡(63.38±3.54)歲。兩組均剔除精神疾病、意識障礙、哺乳期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用藥:口服嗎丁啉,10 mg/次 , 3 次 /d;給予蘭索拉唑 , 130 mg/次 , 1 次 /d[3]。兩組護理均以叮囑患者遵醫(yī)囑服藥為主, 觀察組加用心理護
理及健康教育, 內(nèi)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 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 針對存在焦慮、悲觀、孤獨、煩躁等情緒的患者應著重強調(diào)心理護理。面對負性情緒較嚴重患者, 應逐漸幫助其認識到問題所在并加以改善,避免過度重視情緒應激源??赏ㄟ^轉移注意力方式緩解患者壓力, 在患者可正常進食時給予鼓勵。
1.2.2 健康教育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出現(xiàn)于中老年階段,此年齡段患者相較于中青年而言對疾病知識的接收能力、意愿、有效程度均偏低, 因此健康教育應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為主, 盡量避免出現(xiàn)專業(yè)性名詞。選派專科護士展開健康教育,講解30 min/d左右, 鼓勵患者與同病房病友交流疾病控制心得。展開飲食指導, 消化不良患者住院期間除遵醫(yī)囑服藥外,飲食上的嚴格控制對疾病好轉意義重大[4]。叮囑患者飲食應定時定量, 嚴禁食用辣椒、脂肪餐、韭菜之類存在刺激性的食物, 住院期間戒煙酒??赏ㄟ^食用水果、新鮮綠葉蔬菜補充維生素。飲食的準備方面, 在注意禁忌食物的前提下準備患者偏好食材, 提升食欲。服藥方面, 應向患者解釋每種藥物的功效并說明不良反應, 告知其遵醫(yī)囑服藥的必要性。多與患者溝通, 拉近距離, 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效果。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質量量表(FDDQL)從壓力、病情、健康、不適、睡眠、飲食、憂慮、生活8個維度評估患者生存質量。護理效果判定標準[5]:顯效:食欲明顯好轉, 三餐基本正常, 不存在腹部脹痛感,情緒穩(wěn)定;有效:食欲有所好轉, 偶爾存在消化不良癥狀,腹部偶爾脹痛, 情緒偏低落;無效:食欲仍未好轉或下降,情緒低落。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壓力、病情、健康、不適、睡眠、飲食、憂慮、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2%,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s, 分)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對照組 50 47.49±2.2753.17±2.0851.76±3.8870.28±1.6958.35±3.4462.48±2.9459.61±4.0872.08±2.94觀察組 50 53.68±1.97a 60.93±2.19a 55.16±1.07a 78.54±2.54a 67.19±3.69a 71.48±3.18a 68.77±3.56a 80.18±1.99a t 14.563 18.167 5.973 19.145 12.391 14.695 11.962 16.133 P 0.0001 0.0001 0.0017 0.0001 0.0003 0.0001 0.0003 0.0001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n(%)]
心理護理主要從心態(tài)、情緒方面給予患者引導、支持與安慰, 令其主動疏解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健康教育則側重于疾病的輔助治療, 除了嚴格遵醫(yī)囑服用藥物外, 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更全面, 可在飲食上準備更適合胃腸蠕動的食材,并避免飲食單調(diào)影響食欲[6-9]。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 本次研究選擇FDDQL量表對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質量展開評估, 該量表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專用量表, 其反應度、效度、信度均較高, 可較準確反映出患者的真實情況。數(shù)據(jù)結果對比之下,觀察組患者的壓力、病情、健康、不適、睡眠、飲食、憂慮、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狀況更佳。護理效果方面, 研究結束后根據(jù)患者胃腸消化感受、每日進食狀況、情緒狀況展開護理有效性研究,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2%,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存在消化不良癥狀改善效果不佳患者,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 部分患者由于消化不良影響了情緒控制, 出現(xiàn)依從性下滑現(xiàn)象, 不愿按時定量遵醫(yī)囑服藥,導致消化功能未能按預期好轉。
綜上所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療期間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患者情緒的好轉、食欲的提升均有益, 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