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張賽卿 廖賢英
肺癌是常見和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 死亡率極高。手術和化療是目前治療肺癌的主要方式, 其中化療是采用化學藥物殺死患者體內(nèi)的癌細胞, 但同時也會殺死健康細胞, 因此往往出現(xiàn)較大的不良反應, 需要在化療前后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 以盡量提高患者的是生存質(zhì)量。舒適護理是一種先進護理模式, 其旨在以患者為中心, 為患者創(chuàng)造個性化、整體化、舒適化的護理服務[1]。為研究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治療的肺癌化療患者64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其研究過程及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肺癌化療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觀察組中男23例(71.9%)、女9例(28.1%);年齡48~70歲, 平均年齡(61.3±3.7)歲。對照組中男24例(75.0%)、女8例(25.0%);年齡47~72歲, 平均年齡(60.9±3.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 即在化療前給予患者簡單的健康宣教和化療知識講解, 化療中嚴格規(guī)范操作,化療后做好常規(guī)查房和出院指導。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化療前護理:化療前先通過積極與患者交流, 了解其具體情況, 為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 包括生理狀況評估和心理狀況評估;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導, 告知其化療注意事項與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給患者打好預防針[2];一般初次化療的患者往往會存在較強烈的恐懼感和緊張感, 因此還要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 撫平其情緒, 減輕其壓力, 提升患者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3]。②化療中護理:在對患者化療過程中要全方面地給予其舒適護理, 包括在穿刺時應合理選擇靜脈, 穿刺前先做好局部熱敷,確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后指導患者放松體位, 給藥時從刺激性較大的藥物開始輸注, 同時對其血管進行冷熱敷和按摩[4,5];若是對患者使用了常規(guī)留置針, 要記得當天拔出,并用喜療妥藥膏按摩其針眼周圍, 以防靜脈炎。③化療后護理:提醒患者在化療后2 h內(nèi)禁食禁水, 每日清晨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及流食, 忌食甜膩、油膩食物[6];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 若發(fā)現(xiàn)血小板下降應給予適量生血藥物;還要對患者做好隔離措施, 限制家屬親朋探視時間, 令患者充分休息;對于耐受的患者適當指導其做一些有氧運動, 以促進康復[7]。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zhì)量(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健康狀況)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不良反應包括食欲不振、骨髓抑制、疲乏無力、惡心嘔吐。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diào)查患者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健康狀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食欲不振、骨髓抑制、疲乏無力、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觀察組 32 72.4±9.3a 69.5±7.7a 69.7±5.6a 70.2±4.5a 73.4±4.4a 75.6±1.8a對照組 32 62.5±8.7 54.2±6.2 51.2±9.1 61.2±1.1 60.9±7.0 65.2±2.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24例, 一般滿意8例, 不滿意0例, 護理滿度意度為100.0%;對照組非常滿意16例, 一般滿意12例, 不滿意4例, 護理滿度意度為87.5%;觀察組護理滿度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化療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方式之一。雖然化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腫瘤惡化, 但反復化療也會引起諸多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 從而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8]。為此, 作者主張對肺癌化療患者實施舒適化護理。所謂舒適化護理, 顧名思義是以令患者感到舒適為目標, 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 給予其全方位、個性化、細致化的護理, 注重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雙重呵護, 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9,10]。舒適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要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隨時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充分考慮患者的需求,凡事以使患者舒服、安心為先, 這樣才能夠令患者滿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健康狀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食欲不振、骨髓抑制、疲乏無力、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非常滿意24例, 一般滿意8例,不滿意0例, 護理滿度意度為100.0%;對照組非常滿意16例,一般滿意12例, 不滿意4例, 護理滿度意度為87.5%;觀察組護理滿度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通過對肺癌化療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提高其護理滿意程度,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