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姊祺
摘 要:“圖——底”關系是格式塔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對范疇,圖底互換的表現形式打破人們既有的觀圖習慣,引發(fā)觀者在視覺上的主動探求,與作品產生互動,更加有效地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是平面設計中一種重要的表現方式。文中結合平面設計作品中的實例,淺談圖底關系為設計作品帶來的空間感受。在平面設計作品中,平面設計師應該在“圖”與“底”之間尋求平衡,有意識、有目的地創(chuàng)造獨特又耐人尋味的圖底互換形式,以有限空間傳達最豐富的信息。
關鍵詞:平面設計 圖底互換 視覺心理
一、“圖——底”關系的視知覺原理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任何“形”都是人們視知覺進行積極組織和構建的結果,人們把視覺對象的某一部分選擇出來作為圖形,剩下的一部分則當做背景,形成“圖”和“底”。通常情況下,作為“圖”的圖形更加突出鮮明,具有明顯的輪廓,更加緊湊完整,有明確的定位,而作為“底”的背景則在圖形后以連續(xù)不斷的方式出現,往往模糊,隱退其后,起襯托圖形的作用。圖底關系并非是靜止不變的,設計者有意識地提高“底”的視覺感知力,重構組合圖底之間的結合,加大圖形與背景之間的沖突,使背景很容易在知覺中轉化為前景,圖與底出現模糊不定的狀態(tài),從而在知覺中,背景與圖形頻繁交替,形成奇特的視覺效果。
二、平面設計中圖底關系帶來的空間關系
“空間”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對立的,當空間放入物體后,空間就可以被限定,變得明確起來, 就平面設計而言,一個小三角放入一個框形參照物中,空間就產生了。經過設計的平面作品,可以展現出廣闊的、連綿不斷的空間,“圖”與“底”作為兩個最基本的要素,在平面中形成空間關系。
在平面設計中,圖底互換的“圖”與“底”是構成圖形的重要因素,“圖”為實,“底”為虛,兩者相互作用,相互襯托,形成完整的圖形。一般來說,“圖”是人們表現的重點,但在平面設計中,“圖”與“底”常常處于同樣重要的位置。在圖底的互換當中,人們感受到空間感,如在埃舍爾的作品《夜與晝》中,圖與底波動漲落,黑色的“圖”一會兒浮于白色的“底”上,一會兒又似乎變成黑色的“底”白色的“圖”,人們的視覺在圖底之間來回轉換,產生奇妙的動態(tài)的空間感受。埃舍爾另一幅作品《騎士》中,騎士們互相穿插,互為圖底,黑騎士從左向右,白騎士從右向左,相輔相成,呈現給人們一個矛盾夢幻的視覺空間。
設計中運用反常規(guī)思維,使圖底分別稱為獨立的知覺整體,“圖”與“底”相互映襯,相互隱匿,也符合“虛實相生”的美學原理,在虛實的統(tǒng)一里,動勢和視覺張力都得以延伸。。
三、平面設計中圖底互換應用實例
在平面設計中,圖底互換的形式通過誘發(fā)觀者視角轉換而實現,這種視覺交互可以給觀眾帶來陌生感和新奇感,從而使觀者積極地參與到視覺互動中。設計者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利用這一特殊形式的視覺方式進行信息表達,通過對作品中圖形的形狀、大小和布置關系的調節(jié),呈現圖形與背景之間的模棱兩可,達到讓觀者在被誘發(fā)的視覺互動中,能動地感受和領會作品含義的目的。
1.海報招貼中的應用
圖底互換關系產生的不確定性、整體性、混沌性等視覺效果,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覺空間,使設計作品更具趣味性、多義性、耐讀性。招貼海報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喚起人們的情感,激發(fā)興趣,引起共鳴,因此,圖底互換在招貼設計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分量。
福田繁雄1975年為日本京王百貨商場設計的宣傳海報,巧妙利用黑白圖底形成男人和女人的腿,上下反復穿插,黑色“底”上白色的女人的腿與白的“底”上黑色的男人的腿彼此共生,虛實互補。這種圖與底不確定的空間結合,將設計者獨特的切入點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和創(chuàng)意融入其中,使作品產生一種動態(tài)的空間張力,創(chuàng)造出簡潔有趣的畫面效果。
《方言》海報中,巧妙借用圖底互換關系,大面積黑灰色寫滿代表中國各個省份簡稱的楷體漢字,并留有白色空隙,當觀者近距離觀看作品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楷體漢字、廣告語以及標題上,此時,黑灰色文字看起來似乎是“圖”,白色縫隙為“底”。當觀者遠離作品時,白色縫隙浮現出來,轉換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圖”與“底”發(fā)生了反轉,設計者通過圖底關系的處理,調動人們的視覺興趣,誘導觀者的視線在畫面中游移,,引導觀者積極探尋作品更深層次的意義,在尋求樂趣中,傳達作品的內涵,這種方式不僅僅是豐富了視覺上的空間層次感,更增添了視覺上的趣味性。
2.標志設計中的應用
在標志設計中,圖底互換的表現手法也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構成形式。圖底共生的圖形能展現多重空間感,給人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夠準確生動的傳達信息,使標志更具獨特性、易識性和審美情趣。
“中國人民銀行標志”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布幣做設計元素,三個布幣合圍,外形構成漢字“人”的形象,其合圍的剩余空間則形成一個“人”字,兩個“人”字,均表示“人民”,該標志巧妙運用圖底互換的表現手法,營造設計意境,突顯中國人民銀行以人為本的屬性,強化設計主題。
動物園標志設計,通過正負形互為借用的巧妙布局,營造出其特有的意境,一眼看過去,圖中大象是“圖”,空白為“底”,當觀者將有顏色圖形當做“圖”去看時,看到的是一頭大象,換一種方式,將大象作為“底”,則會看到其他小動物。設計師在重視正形的基礎上,突出負形的作用,將犀牛、兔子、長頸鹿三只小動物形象作為“底”,使圖形加大了對空間的把握,使圖形空間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皥D”與“底”的造型分別是獨立的視覺整體,又互為依存,使人產生聯想,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又充滿空間意境,給人愉悅的感受。
四、結語
“圖”與“底”是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辯證關系,“底”的價值與“圖”的價值同等重要,二者相輔相成。優(yōu)秀的平面設計師通過改變底部與圖形的關系,表達他們想要新的圖形信息呈現給觀眾,并通過有限的空間,顯示最大的信息容量。因此,聰明的設計師將選擇最佳角度,底部的圖的新方法結合的藝術表達的底部圖信息,使在不增加其他圖像元素,否則無意義的意義讓變形,以有限元素來表達無限的意義,設計出吸引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