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英
摘要:“激勵制度”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更好的成長而采取的一種激勵措施,它包括“溝通激勵”“信任激勵”“物質(zhì)激勵”“危機激勵”“尊重激勵”等。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要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讓每個孩子都能順利走向成功,走向未來,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社會的合格接班人。
關(guān)鍵詞:小學生 激勵制度 班級管理 應用
現(xiàn)在的小學生是一群“輕松快樂”的人,在父輩的蔭護下快樂成長;他們也是一群被慣壞的人,多是獨生子女,集幾代人的關(guān)愛于一身,強調(diào)自我價值和個性張揚,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為了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作為班主任,我認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讓同學們知道,學校所有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是為了同學們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懲治學生。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激勵手段對學生們進行教育和管理。
所謂激勵,簡單地講就是將外部適當?shù)拇碳まD(zhuǎn)化為內(nèi)部心理動力,從而增強或減弱人的意志和行為,激勵能夠提高人的自覺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凹钪贫取卑ā皽贤睢薄靶湃渭睢薄拔镔|(zhì)激勵”“危機激勵”“安全激勵”“尊重激勵”等等,是針對所有學生運用各種激勵方式進行激勵,以發(fā)揮激勵對全體學生的鼓勵和促進作用。實踐證明,有效的“激勵制度”在班級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準確地把握、正確地使用激勵手段,就能夠為學生的進步和個性發(fā)展提供動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得最廣泛的理論。他把人的需求劃分成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因此,我采取了適合小學生教育的激勵措施,引導學生不斷地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一、尊重激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越是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就越體會到這樣一條真理:在影響學生內(nèi)心世界時,不應該損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尊重,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我在教育教學中的任何情況下都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用真情實意對待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融洽、協(xié)調(diào)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小學低年級學生犯錯誤,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幾乎每天都有。但我認為,學生并不是故意的,因此,無論什么樣的學生,犯了多大的錯誤,我很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或者是其他老師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利用課后或業(yè)余時間把他們單獨留下,在沒有他人的環(huán)境中與他們談心、溝通、交流,讓學生們感受到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與理解,關(guān)心和愛護。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許某,他說話時總是一張口就帶著臟字,班內(nèi)許多同學都對他非常有意見,不喜歡和他在一起玩。有一次做操時,因為他沒有按規(guī)定做操,而被學校領(lǐng)導提醒。當時我只是提示地看了他一眼,沒想到第二天做操時他依然如故,沒有絲毫的改變,又一次被領(lǐng)導在集會時提醒,影響了班級榮譽,同學們當時也非常氣憤。面對他的這一錯誤,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而是放學時把他請到辦公室,與他進行了認真的交流。從不好好做操的危害到做好操的意義等方面,與他進行了交流探討。通過溝通,使他認識到,生活在一個集體中,就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代表了一個集體,無論何時何地個人利益只有服從集體利益,才能得到集體的認可,得到同學們的喜愛。我特別提醒他,老師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不是怕他,而是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他留面子,人活著要有尊嚴,尤其是男子漢,如果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那將來就無法求得更好的進步。通過尊重激勵措施的實施,激發(fā)了他的自尊心,使他變化很大,學習更加努力,與同學的關(guān)系也慢慢融洽起來。
二、信任激勵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杰絲·雷耳說:“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蔽覀冏鳛榻處煟瑢W生任何一點值得鼓勵的地方,都應該加以肯定、贊揚,以激起他們的白尊和自信。并通過持續(xù)不斷地鼓勵,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在每位學生身上,教師都要看到他們的長處,找出他們行為中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yōu)點。比如我們班的同學閆某某,上課時特別愛說話。我針對他愛說話這個缺點,給他布置了一個課下任務,讓他尋找課下打鬧、追逐的學生,并記下他們的名字和班級。他認真地完成了我交給他的任務,我就及時地在課堂上表揚他,肯定了他的成績。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變了:課堂上不僅認真聽講了,而且回答問題積極了,再也不亂說話了,就連下課時也經(jīng)常找我報告學生課間追逐打鬧情況。因此,多給學生送去一個信任,就能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育人的目的。
三、賞識激勵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自信一半來自自己,一半來自別人,一個人如果從來就不欣賞自己,他不會擁有自信,一個人如果從來就沒有被欣賞,他也不會獲得自信。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當學會運用賞識教育,并通過教師對同學的欣賞,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自身的價值。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張充滿個性色彩的生命畫卷,這張畫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賞的東西,真正缺少的是欣賞的目光。而要學會欣賞學生,就一定要放下教師架子,拋棄師道尊嚴,摒棄追求整齊劃一的教育理念。大千世界,由于人的差異,結(jié)的“果實”絕對是各異的。為師者,不僅要能夠欣賞自己學生的“美麗”,更要學會欣賞他們的“丑陋”,而每名學生在教師的眼里都應是一朵小花、一道絢麗的風景。成功是每個學生的奮斗目標,是每位家長的企盼,為師者,要學會和學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讓欣賞教育開花結(jié)果。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則更是如此,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認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最好的學生,因而產(chǎn)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在教育教學中,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使他們的成績、長處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創(chuàng)辦了“閃光日志”,這本“閃光日志”記錄了學生們每一天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每一個成功。通過這項活動,我們班形成了濃厚的“比、趕、超”的學習氛圍。“閃光日志”的建立,使每一個學生都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看到自己同樣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從而激勵他們不斷完善自己。同時,我在班內(nèi)開展了“日常行為規(guī)范我能行”和“課堂行為規(guī)范我最棒”的評比活動,每月發(fā)一次喜報,讓學生帶回家去,與家長共同分享成長的快樂。
四、寬容激勵
寬容,《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己任的教師,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非常需要具備寬容的品質(zhì)。尤其是對待小學生,教師更要有足夠的耐心、信心,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并引導他們改正。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曾苦惱過,因為作為教育者,付出了努力,付出了愛心,而學生們還是出現(xiàn)違紀現(xiàn)象,使我覺得很冤枉。這種時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就會在語言、行動上出現(xiàn)偏差,導致和學生發(fā)生不快,學生不服老師,甚至公然和老師頂撞。當然,如果能及時糾正這種偏差,就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會有個別學生由于對學習不感興趣而趴在桌子上,有的在開小差,而有的已進入夢鄉(xiāng)。開始時每看到這種現(xiàn)象我就會特別氣憤,讓學生站起來。有些學生站起來時,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一臉的不耐煩,有時會因為這種情況與學生發(fā)生沖突。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改變了教育措施,由原來氣憤的呵斥改為善意的提醒或建議,比如把“你怎么又趴著了”改為“喲,困了吧,下午上課教室里太熱,免不了犯困,你去洗把臉吧。”或者改成“下面這段文字由某某同學給我們大家讀讀吧,我們大家就愛聽你的聲音”等等,后來這些同學上課再犯困時,就會主動舉手詢問:“老師,我有點困,出去洗臉行不?”通過這種方法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又避免了與同學之間的沖突。可以看出,教師學會寬容,就是找到了和學生交流、溝通的鑰匙;而教師對學生的諒解、寬容,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要的正是這種能撥動他們心弦的寬容,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梢哉f,寬容的正確運用是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
現(xiàn)代教育是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是發(fā)展個性、構(gòu)建獨立人格的教育,是著眼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創(chuàng)新的教育,而科學的激勵手段則是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條件,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某種心理需要,并同時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對學生的行為產(chǎn)生推動作用。作為教師,我們就是要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進取的教育氛圍,讓每個孩子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心里擁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
(責任編輯: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