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早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高考語文的重要內容,然而,由于古詩詞晦澀難懂,部分學生往往陷入疑惑且無法自己解決,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導致語文教學有效性下降。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認真進行教學設計,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作為古詩詞教學的切入點,從而使高中語文古詩詞化難為易,以多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案例,談談古詩詞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的重要課文,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晚年的作品,雖然當時的辛棄疾已垂垂老矣,然而詞作中依然激蕩著他的不屈的豪情,詞中引用典故,先后用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廉頗等人物典故,由于時代較為久遠,學生對其中的典故并不熟悉,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明確教學目標。首先,品讀《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文,準確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古詩詞鑒賞的方法。其次,通過比較鑒賞,充分激發(fā)學生了解古詩詞、研究古詩詞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和鑒賞水平,從而達到傳承和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在教學設計時,筆者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設計導入—研讀—講解—體悟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考,鼓勵學生主動探求和研究其中的涵義,針對學生難以理解和把握的問題進行及時啟發(fā)和誘導。
二、教學案例
1.教學導入
在課程開始時,筆者借助多媒體將北固亭的圖片和地理特點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并引出本堂課程的主題——《京口北固亭懷古》。北固亭坐落于今天鎮(zhèn)江北固山上,雖然海拔不高,但三面環(huán)江,地勢險要,登頂可以俯瞰鎮(zhèn)江,景色優(yōu)美,是鎮(zhèn)江著名的旅游景點,不過,我們來學習一位著名的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作品——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象一下,800年前的辛棄疾在登上北固樓時會想些什么?今天,讓我們通過詩詞了解這位愛國將領、著名詞人的所思所想。由北固亭聯(lián)系到詩詞,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2.研讀詩詞
研讀詩詞是學生主觀了解詞人思想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由誦讀、集體朗讀和教師導讀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詩詞主旨思想的把握,并從中得到詩詞誦讀的要領,進而體悟作者的深刻情感。
3.詩詞講解
《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突出特點是用典,而這些恰恰是學生難以深刻理解的地方,一個是距離我們久遠,二是作者對典故的運用過于精簡,往往晦澀難懂,學生自主學習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詞中,辛棄疾先后使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廉頗等人物典故,在這些人物中,除了廉頗之外,其他人都與北固亭有關。例如,其中的“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行宮,而當?shù)氐娜藗儗⒎鹭傋鳛橐晃簧耢髞矸铎耄粫パ芯科鋪須v,由此,也可以說明人們已經忘卻戰(zhàn)敗的歷史,這種現(xiàn)象充分表明作者的痛惜之情,再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作者的復雜情感。這時,筆者適時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否定劉義隆,其用意是什么?并鼓勵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有的學生回答道:“借古諷今,以劉義隆急功冒進來比喻當時的宰相韓侂胄。”筆者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辛棄疾對這種做法持否定態(tài)度,那么哪一句體現(xiàn)了作者的態(tài)度?”學生回答:“贏得倉皇北顧。”通過這種引導和討論的方式,對其中的典故進行細致的講解,使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的復雜情感,加深其對作品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4.引導學生體悟
在詩詞講解的基礎上,學生對詩詞產生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對作者的情感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此時,筆者結合其他史實,將詩詞中的情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以清朝入關為例,為了強迫漢人臣服,清朝統(tǒng)治者強迫漢人“剃發(fā)易服”,并導致百萬漢族人被殺害,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國時,“辮子”作為清王朝的重要標志,一些漢人居然不愿意剪掉,甚至成立了“保辮會”,妄圖阻止歷史的發(fā)展,對于這種不識時務的懷舊者,革命黨人和進步學生對他們充滿了憤慨的心情。通過學習歷史史實,能夠增強學生對作者復雜情感的理解。此時,教師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國家富強與民族興旺聯(lián)系起來,只有國家富強,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學習,才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以此提升學生的思想感悟,促進學生思想的升華。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使每位學生都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并對古詩詞產生背景和作者的復雜心情進行深入的解讀,以此提高學生的古詩詞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促進高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湖濱中學(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