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摘要:語言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演變、表達方式和使用就會因所處文化環(huán)境被制約影響。從關聯(lián)翻譯理論的角度看,翻譯是通過語言在兩種文化間的交際活動。格特使用這一理論對翻譯進行研究提出了關聯(lián)翻譯理論,在翻譯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聯(lián)翻譯理論視角下的翻譯過程必須涉及原作者、譯者和譯語讀者三方的認知活動。文化缺省現(xiàn)象是指作者與其意向讀者所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的省略。作者寫文時為了讓文章簡單明了,一些語義空白常會被留下。同時也給讀者提供了在探索中享受文學意境的空間,讓讀者積極地參與到作品中去。然而,原文作者與譯語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不同,他們之間缺少文化背景知識的共識,所以文化缺省常會引起譯者或目的語讀者誤讀或產生理解方面的障礙。
關鍵詞:文化缺省 翻譯方法 關聯(lián)理論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9-0101-02
翻譯是一種不可避免地涉及兩種文化的活動。因此,如何找到一種恰當?shù)姆绞絹韨鬟_文化缺省是譯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關聯(lián)理論主要是對認知語用學的研究,它為我們處理文化缺省造成的翻譯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格特將關聯(lián)理論應用于翻譯,創(chuàng)立了關聯(lián)翻譯理論,刷新了人們對翻譯本質的認識。繼林健南、趙延春等人的關聯(lián)理論傳入中國后,基于關聯(lián)翻譯理論的學術論文作為研究關聯(lián)理論的理論框架出現(xiàn)了很多。本文將運用格特的關聯(lián)翻譯理論,探討文化缺省在翻譯中的影響、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關聯(lián)翻譯理論
格特首先將關聯(lián)理論應用于翻譯研究。他認為,翻譯是一種言語交際行為,涉及人類思維中的一個推理過程。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描述了翻譯的動態(tài)過程。關聯(lián)理論對翻譯有一定的解釋力并為翻譯提供了一個統(tǒng)一連貫的框架理論。翻譯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足夠的語境效果,使讀者的期望符合交際者的意圖。為了達到讀者的最佳關聯(lián),譯者需要對接受者的認知環(huán)境進行適當?shù)脑u價。譯者被視為第一受體和第二傳播者。因此他必須產生一個文本,目的語讀者可以從中推斷源語言傳播者的意圖。為了確保翻譯交際的成功,譯者應充分利用翻譯策略,以建立原語作者與目的語受體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看,翻譯的目的是在一種語言中用另一種方式重述別人寫過或說過的話。
二、文化缺省的功能
為了找到解決文化缺省所帶來的翻譯問題的有效方法,有必要從一些可能的角度對文化缺省的功能進行分析。(1)作為語用前提的文化缺省。一般來說,翻譯是一種由作者、譯者和目標讀者三部分組成的交際。譯者必須在翻譯的過程中考慮語境的影響。對文化缺省的成功理解不僅取決于他們所使用的同一種語言,還取決于說話人所期望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2)文化缺省和一致性。文化缺省中所表示的透明的、自證的信息是在讀者的接近范圍內的,不會給連貫的交流帶來障礙。交流的目的是讓讀者對作者的意圖有一個連貫的理解。(3)文化缺省的修辭價值。文化缺省指的是省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在文本中經常會出現(xiàn)幾個關鍵詞或觸發(fā)器,以便當作者運用文化缺省策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讀時,讀者能從中推斷出作者的寫作意義。讀者必須通過激活或檢索他的文化背景、知識或經驗來解釋觸發(fā)因素。因此,用這些詞描述的東西將給讀者提供生動形象或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文化缺省導致的翻譯問題
文化缺省造成的問題并不少見,盡管在翻譯實踐中作出了巨大努力,因此,文化缺省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般來說,讀者對原文的理解程度有多少主要取決于譯者對譯作中的文化缺省所造成的問題或麻煩的處理。事實上,譯者扮演著作為次要作家和讀者的角色。這就不可避免地使譯者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譯者的決策不當和考慮不足,就會導致文化缺省翻譯中的嚴重翻譯錯誤或問題。(1)欠額翻譯。據我們所知,原語文本的作者在寫作時通常會指向他的預期讀者。只要潛在的讀者能夠理解,他就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了他的寫作。但是,當文本被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即目標語時,譯文的讀者將與原語讀者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在語言上還有文化經驗上。在翻譯實踐中,譯者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放在一起,所以他可以以直譯的方式并帶有文化缺省的傾向去翻譯原文。因此,譯文對于目標語讀者來說,將會負擔過重,因為在他們的記憶模式中缺乏相關的文化信息。(2)誤譯。文化缺省的誤譯主要是因為譯者未能充分理解原文中文化意象的意義和作用。因為文化空缺不同的文化和部分不同的文化,來自不同文化的相似的形象,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的聯(lián)系。(3)過度翻譯。與欠額翻譯相反,過度翻譯往往發(fā)生在譯者低估了原語讀者的接受能力或低估了他們的推理能力的情況下。過度翻譯的文本涵蓋了更多的意義。由于原文中不存在附加意義,容易誤導目的語讀者。
四、文化缺省的翻譯方法
確定原文中文化缺省所隱含的作者意圖,對于譯者選擇文化缺省翻譯方法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文化缺省文本的主要翻譯方法,按保留原始文化形象的程度或原始文化缺省值保留在目標文本中。外國讀者在閱讀譯文時,并沒有與作者分享背景知識,包括文化預設的信息,這會使他們感到難以理解。這就要求譯者一方面能夠發(fā)現(xiàn)原文的文化缺省性,并對讀者的知識結構作出判斷;另一方面,也要求譯者發(fā)現(xiàn)原文的文化缺省性,并對讀者的知識結構作出判斷。選擇合適的方法,為讀者建立認知聯(lián)系。(1)直譯。第一種:不需解釋的直譯。由于文化缺省是語言中的一種文化負載現(xiàn)象,翻譯必須遵循文化融合的趨勢使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平等。因此一些文化缺省就被逐字翻譯成目標語文本,不需要任何解釋。第二種:直譯加注。許多具有文化缺省性的文本都是文化特有的,幾乎不可能被目標語讀者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直譯加注是處理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2)意譯。讀者對源文化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讀者對文化內涵的理解程度。如果源文化元素是如此特定于語言或文化,以至于很大程度上無法嘗試將其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那么譯者就應該采用意譯,而不是強迫源語文本的形式在目標語言上,以避免尷尬的目標文本。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可以改變原文的形象和形式,從而獲得源文化元素所包含的意義的忠實性。原文的文化形象在自由翻譯中丟失了。意譯的優(yōu)點在于它簡潔易讀。(3)文化過濾。文化過濾是指放棄原有文化形象,過濾影響語篇連貫的文化缺省并用通俗易懂的言語來表達。
五、結語
翻譯是一種雙重的交際活動,譯者應該發(fā)揮雙重作用。譯者應在讀者身上與原作者溝通,并滲透到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缺省,以充分理解原文,譯者也應以作家的身份與讀者進行溝通,以充分理解讀者的語言和文化背景,對讀者的文化背景進行分析,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成功地傳達信息。譯者通過譯文與目標讀者進行交流。由于翻譯歸屬于不同的文化,因此被廣泛視為一種跨文化交際。關聯(lián)理論對跨文化交際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關聯(lián)翻譯理論的實質是為讀者建立認知關聯(lián)。雖然關聯(lián)翻譯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文化缺省翻譯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但這些策略并不完善。所以說,此理論在處理文化缺省翻譯時并不存在絕對的解釋。每種方法都有其優(yōu)缺點,它們在關聯(lián)理論框架中共存。因此,譯者應該注意的是對文化缺省的翻譯采取動態(tài)的看法。文化缺省只有這樣才能被適當?shù)胤g給目標讀者。
參考文獻:
[1]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ve and Context.London: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2]Nida,Eugene A & Taber,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林克難.關聯(lián)翻譯理論簡介[J].中國翻譯,1994(1):6-9.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