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和
摘 要:在藝術教育體系中,舞蹈教學占據著核心地位,是提升學生藝術表現力和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藝術門類。在芭蕾舞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創(chuàng)新芭蕾舞教學,是開展好芭蕾舞整體教學的關鍵,也是提升芭蕾舞總體質量的核心。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學理念偏差和教學創(chuàng)新缺失,我國芭蕾舞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立足芭蕾舞教學實踐,探尋提升芭蕾舞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以期指導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
關鍵詞:舞蹈教學 芭蕾舞 教學創(chuàng)新 教學策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豐盈,作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舞蹈一直受到較為廣泛的歡迎。芭蕾舞是一種時尚的藝術形式,最早來源于貴族的生活{1}。在芭蕾舞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引,芭蕾舞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創(chuàng)新芭蕾舞教學模式,對提升芭蕾舞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芭蕾舞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新興思潮的不斷涌入為我國的藝術發(fā)展注入新的元素,這對于舞蹈來說是寶貴的資源。中國芭蕾舞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說是藝術的寶庫,有取之不盡的文化圭臬,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不同態(tài)度。但是,從我國舞蹈教育發(fā)展實踐來看,芭蕾舞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
1.缺乏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
在我國芭蕾舞教學實踐中,芭蕾舞課程作為專業(yè)教學內容的時間還相對較短,在教學實踐中,對于芭蕾舞教學也一直處于摸索的階段,各方面的專業(yè)配套設施尚且不夠成熟,最主要的是,在芭蕾舞教學過程中,專業(yè)教師相對匱乏,這也是影響芭蕾舞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2}。在芭蕾舞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許多高校和舞蹈培訓機構都沒有進行良好的教學準備工作,有些高校甚至只是為了追趕國際流行趨勢才設置芭蕾舞的相關課程,在教師的選擇過程中,具有芭蕾舞表演背景和教學能力的教師幾乎是屈指可數,許多教師都是從其他相關舞蹈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轉型而來的。
2.缺乏有針對性的理論教材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哪一學科,專業(yè)的教材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教材編排工作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教材也是舞蹈課程設置過程中的重要參考標準,芭蕾舞教學同樣也不例外{3}。但是,由于芭蕾舞作為專業(yè)教學內容的時間不長,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學科教育體系,教材在編排的過程中也顯得較為倉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芭蕾舞教學的整體質量,并且也直接關系到了芭蕾舞教學的設置和教學實踐。雖然芭蕾舞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如果缺乏專業(yè)的教材作為教學指導,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憑空的講解一些理論知識,學生也很難對芭蕾舞專業(yè)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3.芭蕾舞教學缺乏個性設置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踐的完美結合,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質,芭蕾舞教學同樣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芭蕾舞教學在舞蹈課程體系中尚且屬于新興事物,教學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最主要的是,缺乏專業(yè)的教師,正如前文所述,許多教師都是在其他相關或者類似的專業(yè)臨時調整過來的,這些教師的教學素質雖然很高,但是對于芭蕾舞教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有些教師甚至自己對于課程體系都不是十分了解,這樣的教學質量可想而知{4}。另外,一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專業(yè)舞芭蕾舞課程設置,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借鑒或者照搬其他相關學科的教學經驗,借鑒教學經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但是這種借鑒是有前提的,芭蕾舞本身的教學設置尚未形成,單純的照搬其他學科的相關經驗,難免會使芭蕾舞教學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4.芭蕾舞教學體系不完善
由于缺乏教材體系的指導,芭蕾舞老師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中,由于教師芭蕾舞專業(yè)水平的差異,教學實踐中的隨機性較大,也就是說,如果老師的專業(yè)素質較高,對于芭蕾舞知識的講解就會相對的通俗易懂,學生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如果老師缺乏芭蕾舞相關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那么很有可能導致教學邏輯混亂,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對于學生以后的深入學習也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在課程設置方面,沒有芭蕾舞教材作為參考,老師在進行教學規(guī)劃的過程中,也基本都按照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實踐經驗進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芭蕾舞教學存在質量方面的不確定性{5}。很多舞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生搬硬套的運用其他學科的教育模式進行芭蕾舞教學,并且不理解芭蕾舞教學的基本內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芭蕾舞教學質量,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更是無從談起。
二、創(chuàng)新中國芭蕾舞教學的有效策略
芭蕾舞的興起并不是對古典舞蹈的割裂,不同于中國其他傳統(tǒng)舞蹈,芭蕾舞更重視個性的發(fā)展,利用曼妙的舞姿傳遞一種生命的蓬勃力量。這既是芭蕾舞的發(fā)展,也是人類進步、人性解放的表現。在開展芭蕾舞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理念,對于提高舞蹈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強化芭蕾舞教師的現代教學理念
在芭蕾舞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必須強化芭蕾舞教師的現代教學理念,構建現代人才隊伍。具體來說,由于芭蕾舞教學的起步較晚,教師人才的匱乏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學校應該正視這一問題,在完成相關專業(yè)的教師調動之后,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對舞蹈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培訓的內容應該主要集中在芭蕾舞專業(yè)基礎知識以及表現力培養(yǎng)之上,使舞蹈教師加深對芭蕾舞表現力教學的理解和重視,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該聘請相關教學領域的相關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學校開展講座,或者采用學術交流會的形式,把相關領域的優(yōu)秀教師集中在一起,并且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增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從而提升教師的芭蕾舞培養(yǎng)能力,使教師的教學素質得到提升{6}。
2.要升華學生自我認知感覺
對于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言,藝術自我認知感覺都是十分關鍵的,對芭蕾舞教學同樣不例外,這也是提升芭蕾舞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芭蕾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體會舞蹈作品,強化自身對背景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在芭蕾舞表演和練習過程中,既要注重舞蹈技巧的練習,同時也要夯實藝術底蘊{7}。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芭蕾舞本身并非沒有生命,在表演過程中,舞者要將自身的藝術能力與舞蹈作品本身進行完美的交融,準確把握節(jié)奏、情感、力度,將芭蕾舞動作當成自己抒發(fā)自身藝術情感的工具,通過現場表演,向觀眾表達自身的內心情感,這不僅僅體現在藝術技巧呈現方面,同時更要注重藝術情感的抒發(fā),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芭蕾舞的藝術表現力。
3.強化學生對舞蹈作品的理解
在芭蕾舞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要引導學生,要注重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很多舞者缺乏芭蕾舞表現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作品本身理解不深,很多表演者不注重作品本身的內涵和文化挖掘,在芭蕾舞訓練過程中,只是照著動作要求簡單進行表演,而不去體會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在芭蕾舞練習過程中,一般也都比較機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芭蕾舞表演是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者之間的一個橋梁,發(fā)揮著一個使者的作用。舞者要嘗試將作品的內核與情感傳導給欣賞者,讓其體會舞蹈藝術中的奧秘。與此同時,在表演過程中,舞者也要融入自己對音樂本身的理解與體會,提升欣賞者的藝術感官性,實現藝術表現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芭蕾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芭蕾舞表演作品的深刻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舞蹈表演者,要注重自身的文化背景理解力,特別是對作品作者的背景要有足夠的理解,包括作品產生的具體環(huán)境與時代背景。
4.注重芭蕾舞節(jié)奏教學
很多學生學習芭蕾舞效果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表演節(jié)奏控制得不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表演當中,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控制好呼吸節(jié)奏,要根據芭蕾舞表演進度,靈活掌握自身節(jié)奏,并且根據現場表現情況,及時調整舞蹈表演節(jié)奏,提升芭蕾舞的藝術表現力{8}。舉例來說,對于芭蕾舞表演者而言,一般對其綜合藝術展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芭蕾舞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感覺和訓練情況,及時調節(jié)演奏節(jié)奏,這就要提升自身對于藝術的理解,一方面要從專業(yè)藝術人員的角度理解舞蹈作品本身,同時也要根據觀眾的感受,將自身的舞蹈情感抒發(fā)到位。在芭蕾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有效提升芭蕾舞表現力。基于此,在開展芭蕾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注重舞蹈節(jié)奏教學,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進而讓學生深入到芭蕾舞體系中,深刻體會芭蕾舞的表現方式與情感,提升芭蕾舞教學目標。
5.構建現代芭蕾舞教學體系
在芭蕾舞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要完善芭蕾舞課程的學科教育體系,從而使教學更加科學,減小教學過程中的隨機性。具體來說,老師應該以芭蕾舞教材和教學大綱為指導,在原有的學科教育體系下,將教學計劃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設計,改掉其中的教學弊端,并且重點把舞蹈表現思維的培養(yǎng)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并且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從而使芭蕾舞教學體系和教學計劃更加科學。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芭蕾舞教學在現代藝術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芭蕾舞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著舞蹈表現力缺乏、學生領悟速度慢等問題?;诖?,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芭蕾舞教學理念,轉變舞蹈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芭蕾舞教學綜合水平,將舞蹈藝術素養(yǎng)提升作為芭蕾舞教學的著力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注釋:
{1}羅列詩.芭蕾舞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探討[J].黃河之聲,2015(8):26-26.
{2}林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構建芭蕾舞專業(yè)中專與大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z2):107-111.
{3}劉菲.芭蕾舞教學訓練方法的特點——從古典芭蕾舞蹈基本功教學訓練談起[J].大眾文藝,2013(13):258-259.
{4}沙薇.中國芭蕾舞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探析[J].藝術研究,2016(3):190-191.
{5}劉曉靜.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古典芭蕾舞基訓課的科學訓練研究[J].絲路視野,2016(28):58-61.
{6}張靜.芭蕾訓練體系在健美操教學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1):62-63.
{7}李淑華,王曉玲.中國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藝術中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J].藝術評論,2014(3):128-132.
{8}張羽.芭蕾舞基訓課程中鋼琴伴奏的特點及要求[J].當代音樂,2016(2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