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蕊
【摘要】歷史課堂上,老師經常對我們說:要學好歷史,一定得把課本看“厚”。當時不懂,后來方才明白:書看得多了,自然就厚了。如何看課本呢,會看的和不會看的不一樣,結果也就相差甚遠。我想在看書時一定要多思考,多比較,多總結,這樣就會多收獲?;诖?,在學習歷史時總結了幾點方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 “坐標式” “提綱式” 心得體會
一、“坐標式”與具體事件
這是針對某一具體事件或專題而使用的方法。以坐標原點為一歷史事件,以坐標縱軸來表示此事件發(fā)生的前因與后果,以坐標橫軸來表示此事件發(fā)生過程中所涉及的各色人物之態(tài)度觀點及行為等,以這樣的直觀方式把某一歷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都考慮進來,有助于我們對此事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比如我們在學習“洋務運動”這一節(jié)中,分析洋務運動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它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在這場運動中,洋務派、頑固派最高當權者各持何態(tài)度又各自采取了什么行動。采取這樣的方法來學習,有利于我們理清思路,把握重點。
二、“提綱式”與總體復習
我在臨近考試復習歷史時往往采用這種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復習方法。這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教材的前提下,以列提綱的形式把教材知識內容重現(xiàn)出來,實際上說白了就是能把教材目錄默寫出來??刹灰】催@一點,它可以幫你以快速的時間把課本從頭到尾復習一遍,當然在畫這種知識結構圖時要盡量多地回想具體的細節(jié)和思考前后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大家在學習累的時候,不妨這樣在紙上畫一畫,憶一憶,既休息了大腦,又復習了知識。
三、“點線面結合”與人物評價
學習歷史,免不了涉及對歷史人物評價的問題。我認為作為高中生,對歷史人物評價問題把握以下基本的三點即可:“點”即出發(fā)點,立場,是歷史人物言論行為的初衷;“線”即歷史人物的活動是否符合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這條“總線”;“面”是指結合其功過得失綜合對其做出的全面評價。比如,評價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曾國藩,既要看到他作為封建官員所持的立場,從而理解其鎮(zhèn)壓起義軍時的殘酷兇狠,又要看到他作為洋務派所具有的求強御侮的進取精神以及對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綜合這兩方面我們再對其做出客觀總體的評價。
四、“先同后異,同中再求異”與事件比較
比較題也是在學習歷史中經常遇到的,無外乎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但我想這里有一個細節(jié)問題,就是應該先看其相同點,因為不相干的兩事物是無法做出比較的,相同點往往是較明顯的,這樣在作題時就會容易些。比如,中日戰(zhàn)爭和中法戰(zhàn)爭的異同,同樣在字面上我們可看到兩次戰(zhàn)爭都是與外國列強進行的,對他們來說都是侵略性的,都是對中國的掠奪。所以對那些碰到比較題無從下手的同學,應該學會合理的方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五、“擴展+關鍵詞”與材料分析題
材料題是我們在考試中必然會遇到的,也是感到比較棘手的。如何做,我想最基本的要抓住這兩點。“擴展”是說在看材料時不應僅僅局限在材料本身,而應把思維進行延伸,把這段材料放到它所處的歷史背景當中,考察與之相關聯(lián)的歷史事件,這樣就會給我們一個完整的輪廓,便于在更大范圍來搜索我們需要的信息?!瓣P鍵詞”是指材料中不起眼的容易為我們所忽視的信息,看似無用的往往卻是重要的。比如材料的出處,時間或者某個人物等,這些都是我們解題的關鍵。所以說,難的不是題目,而是我們的眼睛能否看到這些細節(jié)。
古人說,讀書,更要讀好書。同樣我們讀歷史,更要學會如何讀歷史。尋找學習的方法,讓歷史的學習變得有趣而簡單。同樣地,歷史不是簡單地機械地讓我們記住所發(fā)生的事情,我們學的時候也要“思”,從中吸取更為深刻的東西,這才是歷史真正的吸引人之處?!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惟有勤于思考,方能明智。
六、其他心得體會
首先樂意把自己“代入”歷史。歷史是人的歷史,是我們先輩的生活。要把自己想象成當時的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來理解歷史事件的發(fā)展經過與結果。比如,有時,把自己變成一方諸侯,在亂世中求生存,在面臨亂世紛爭時,盡自己的才能來使自己強大;有時,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想辦法在當時的背景下如何使自己在治世上大放異彩。
現(xiàn)實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現(xiàn)實來學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的影響與意義。因此,可以經常從現(xiàn)實出發(fā),采用假設法來學習歷史。我常常想:“如果沒有發(fā)生這件事,我們現(xiàn)在會怎樣?”比如,“如果沒有鴉片戰(zhàn)爭會怎么樣?”也許,沒有鴉片戰(zhàn)爭,我們就不會流失那么多金銀,淪喪那么多領土,也就不會遭受那么多苦難;可同樣,也許我們就不會有轎車,不會有樓房,沒有民主的共和國。有時候隨著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我會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的假設存在缺陷,或是這個假設就不應該存在。比如,我當時的這個鴉片戰(zhàn)爭假設,現(xiàn)在想來,問題就很多。但在剛接觸一個新知識時,正反面都考慮進去,有益于我把歷史學得更全面更透徹。